传统中西医与中医神经导能疗法之比较
文/孙述考
图/来自网络
2025.4.29日15时26分一16时7分作
北京大学著名教授、中国健康委员会主任李玲说:“中医是道,西医是术。二者如果结合就好了。”其实,中华民族的中医是道与术的完美结合。为什么这么讲?因为,中医从一开始就是从自然中来,从生活中来,遵循“天人合一”的思想。中西医为什么不好融合,因为二者的理论思维不同!中医主张“调理疾病”,以调为主。主张人体通过调理逐渐祛除疾病,恢复健康。有人说,中医在古代,手术非常发达,手术仪器各种各样,非常精密。一方面说明中国工业制造水平非常发达,另一方面也同时说明中医水平非常精湛。但中医医疗设备的齐全与现代西医的手术还不完全一样。中医手术大多用于外伤缝合、接骨生肌、肿瘤摘除、生育辅助等。而西医手术主要用于脏器置换、切除肿瘤与临近淋巴结与淋巴管、开颅手术等。术后跟踪放、化疗等。西医有些仪器学自东方。现在一些检查大型仪器是近几十年来,世界工业科技发展的成果。
手术水平,中西医各有特长!但传统中医伤害性小,西医伤害性比传统中医伤害性要大得多。之所以会这样,就是医学思想与医学理论大相径庭造成的。
中医神经导能疗法提出了非针非药的理论。有人问,肺结核、结节、胆囊息肉、结石、肝脏肿瘤、脑溢血、胃癌、胃穿孔、子宫肌瘤、肌腺瘤、接骨怎么办?中医神经导能疗法全用能量,依据人体宇宙或叫人体系统来轻松解决。这就是中医神经导能疗法的独到之处,也是为什么称之为“第三条医学道路”的原因。这一伟大的疗法解决了“病在内,医在外”的问题。改变了人类对所有疾病对医药、针灸和注身与手术的强大依赖。完成了对每一种疾病,依照能量疗法同样可以祛除疾病、化险为夷的医疗临床实践的广泛转变。对所有疾病的涵盖,再一次把非针非药、大道至简、绿色安全的医学思想与医术普及全社会成为老少皆宜,妇孺皆知的一门医学。
中医神经导能疗法的诞生,必将改变医学与医术的现状,对当代,尤其是后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作者简介:孙述考老师:字硕勋,又字鸿儒,子文,一乔。号东海崂主人,山东青岛人。研究生毕业,中文专业,文学学士。教师、画家、书法家、国学专家、作家兼诗人、诗词理论家、中医神经导能疗法创始人。喜欢艺术和文学和收藏奇石。创作诗词歌赋万余首,受到人们喜爱。在几十余家诗歌网络平台和报刊发表过诗作与文章,作品传播海内外和海峡两岸。经过五年多的努力,在历史上继贾存仁将李毓秀的《训蒙文》改编为《弟子规》以后,进行第一次大规模增编,《孙述考增编<弟子规>》四千余字,比原文增加了三千多字。将孔子的《论语》参差不齐的文言文改编为三字一句的《诗论语》,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成了体式上的改编。将洪应明《菜根谭》改编成《诗译<菜根谭>》等等,对中国国学是一个重要贡献。
神针定海 妙手回春
中医神经导能疗法河南省分会会长
中医神经导能疗法世界研究会会长
中医神经导能疗法文学杂志社社长
中医神经导能疗法红十字会副会长
文/王保江
图/来自网络
2025.4.28日
阅读同门关闻馨撰写的《中医神经导能疗法如生命健康的定海神针》一文,那些鲜活的调理治疗场景仿佛电影画面般跃然纸上:深夜老伴背部突发奇痒,皮肤泛起“水波浪”般的抓痕;关闻馨突然遭遇眩晕袭击,眼前的世界天旋地转;孙子在学校高烧不退,体温直逼39度……这些看似平常却暗藏危机的健康警报,在中医神经导能疗法的调理下,竟在短短几分钟到半小时内得到完全康复。
文中详尽记载的每一次调理治疗过程都令人惊叹。关闻馨老伴的皮肤症状在不到10分钟内基本消失,并且“居然呼呼睡着了”;关闻馨的眩晕症状在20分钟内得到缓解;而她孙子的高烧在半小时的调理后开始下降,次日便能精神饱满地参加合唱表演。这些精确到分钟的调理治疗记录,不仅展现了该疗法的“快速神奇”,更打破了我们对疾病恢复周期的传统认知——在西医体系中,类似症状往往需要数日药物干预才能见效。
细读这些调理治疗案例,可以发现中医神经导能疗法具有几个显著特征:操作简便,不受场地设备限制;见效迅速,多在极短时间内产生效果;标本兼治,治疗后症状不反复。尤为珍贵的是,文中透露了该疗法“不依赖他人”的特点,使普通人也能“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提供保障”。这种将医疗权回归个人的理念,在医疗资源紧张、医患关系复杂的当下,具有革命性意义。
在反复研读这些调理治疗记录后,我逐渐领悟到中医神经导能疗法的精髓所在。提到的“第三条新医学”概念,恰是对中西医二元对立的一种超越。
掩卷沉思,这些文字给予我的不仅是医学知识,更是一种生命态度的启示。关闻馨对师父的感恩之情贯穿全文,这种师徒传承的温情在商业化的医疗环境中显得尤为珍贵。而强调的“转变传统观念,改变思维方式”,则是对当代人健康观念的深刻挑战。我们习惯了有病就吃药、跑医院;迷信高科技医疗设备,却对师父的智慧视而不见。
关闻馨孙子治疗甲流的案例特别触动我心。在流感肆虐的季节,一个非药物疗法能够迅速控制儿童高烧,使其次日正常参与活动,这种效果足以让任何家长动容。这不禁让我思考:我们的医疗体系是否太过依赖药物和器械?当抗生素滥用成为全球性问题时,像中医神经导能疗法,代表着未来医学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从个人到家庭再到社会,此文展示了一条不同寻常的健康之路。学习并掌握这样的疗法,不仅能够“救己疗亲”,更能减轻医疗系统的负担,实现“为社会、为人类传播福音”的更高价值。在老龄化加剧、慢性病泛滥的今天,文中所倡导的自我健康管理理念显得尤为前瞻。
我感受到的不仅是一门医术的奇妙,更是一种生活智慧的传递。当关闻馨用“春光明媚亲情暖,也比不上导能疗法带来的健康”这样的句子表达感激时,我看到的是一种将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从容与自信。或许,这才是最珍贵的礼物——它不仅教会我们应对疾病的神奇医术,更启示我们重新思考健康的本质,以及人在面对自身生命时所应持有的主体性和能动性。这不仅是对健康的新理解,更是对生命的深刻尊重与热爱。
孝行天下 健康万家
中医神经导能疗法河南省分会会长
中医神经导能疗法世界研究会会长
中医神经导能疗法文学杂志社社长
中医神经导能疗法红十字会副会长
文/王保江
图/来自网络
2025.4.29日
同门李伟所撰《百善孝为先 健康永肩担》一文,以“孝道”为切入点,融合个人实践与社会现实,深入阐释了中医神经导能疗法在当代生活中的独特价值。文章情理交融,既有传统文化的温度,又直面现实问题,展现出对养生智慧的现代转化思考,值得我们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探讨。
一、孝道精神与健康自主的现代诠释
作者将“儿女学中医”与“孝行尽责”紧密相连,赋予孝道以崭新的时代内涵。在老龄化加剧、医疗资源日益紧张的当下,子女通过掌握医术守护父母健康,不仅是孝心的具体体现,更是践行“健康自护”理念的一种积极路径——既避免了对现代医疗体系的过度依赖,也在亲身调理中建立起深厚的亲情纽带。文中作者以自身经历为证,印证了中医神经导能疗法“易学易用”的特点,使“学中医尽孝”从抽象概念转化为可操作、可持续的行动指南。尤其对于农村地区常见的慢性病、劳损性疾病,该疗法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充分体现了中医“治未病”思想在家庭生活中的生动实践。
二、应对公共卫生危机的智慧视角
文中关于“生化战争”的警示带有一定的忧患意识,却也真实反映了普通民众面对疫情反复、病毒变异等不确定因素时的深层焦虑。作者提出“囤药不如学医”,实质上是在倡导一种从“被动防御”向“主动赋能”的转变路径——即通过学习疗法提升个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这与中医“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核心理念高度契合。尤其是在新冠后遗症频发、抗生素滥用等问题引发广泛反思的背景下,强调“安全、无副作用”的非药物干预手段,契合了大众对绿色医疗方式的迫切需求,也为公众健康管理提供了新思路。
三、中医传承的创新探索与深层反思
文章突出中医神经导能疗法“大道至简”的特性,对比传统中医“三五年入门”的高门槛,强调其“半月学成”的高效性。这种做法一方面是对中医通俗化、大众化的创造性尝试,另一方面也引发了对传统中医教育模式的深刻反思。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环境中,如何让古老的医学智慧更好地服务于普通人,成为一门“人人可学、家家可用”的生命之术,是中医现代化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四、经济理性与人文关怀的深度融合
在当前“经济不景气、医疗支出不断攀升”的大环境下,作者以“健康经济账”为切入点,清晰地指出:通过学习疗法节省医药费、保险费,实则是将健康视为家庭最宝贵的一项“固定资产”。这一论述不仅贴合百姓生活的务实逻辑,也展现了中医智慧与家庭责任之间的内在关联。更值得一提的是,文中提及“父母学会自我调理后反哺子女”,展现了代际之间从“单向赡养”走向“双向守护”的良性互动,赋予中医传承以深厚的情感温度与人文关怀,使其不再只是技术的传递,更是亲情的流动。
五、在传承中深耕,在理性中前行
综观全文,其核心价值在于打破“中医高深难懂”的刻板印象,让“学中医尽孝”成为一种触手可及的选择。文章所倡导的家庭健康共同体构建、民间应对公共卫生危机的智慧,皆体现出对生命健康的深切关注与对传统文化的理性继承。归根结底,这篇文章最动人的力量,源于“以人为本”的精神内核——对父母健康的真心关切、对中医智慧的深度认同、以及对自我疗愈能力的主动探索,正是这些情感与信念的交织,使文章超越了一般性的技术介绍,升华为一种关于责任、温情与生命力的深情表达。
愿更多人借由这一视角重新认识中医,理解“健康即孝道”的深意,让师父所传授的这份智慧真正走进千家万户,服务现代家庭的安康愿景,照亮通往幸福长路的每一个角落。
以自身实例为证 消弭他人各种置疑 ——中医神经导能疗法的临床实践与思考感悟
文/宁书和
图/来自网络
2025.04.25
常言说“吃五谷得百病”,这话一点不假,医院越建越多而疾病与患者有增无减的现实状况令人堪忧,相信很多人都已有感受。特别是近些年来,大气自然环境、医疗卫生、饮食状况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习惯、个体差异等原因造成的各种疾患病症,时常给人们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生命体验带来很大困扰。
自从学习了师父创立的中医神经导能疗法后,我对自己对家人甚至对周围人的身体健康有了更多的关注,所以遇到疾患者出手施治也就自然而然了。所谓“医者仁心”这一中医传承千年的精神内核,在我跟随师父学习、临床、探索中医神经导能疗法的过程中,在我身上有了一定体现,这也是我学习中医神经导能疗法恪守的一种信念吧。
在临床实践中,我运用师父传授我的疗法,调理好了多种常见的病症,比如感冒、拉肚子、皮肤上长痘痘、冻疮、膝盖骨跌伤、膝盖骨疼痛、腿部疼痛、头疼头晕、眼部麦粒肿等疾患,特别是疫情期间,对新冠肺炎、流感病毒等引发的咳嗽、高烧、咽痛等多种疾患,通过调理都有了极大缓解,甚至有的完全康复。病例中有家人的,有自己的,还有亲戚朋友和同事的,这其中当然最受益的还是我本人。
回顾起来,在感赞神经导能疗法医术的伟大与神奇、感恩师父熬心沥血创立并不辞辛劳教授我们神经导能疗法的同时,我也有过难过与纠结,感慨颇多。在临床实践中,时常被人不理解甚至遭到质疑,这一方面有对医术的不相信,另一方面是对我个人的难以置信。对医术的不相信,大多是源于对方个人的认知能力和思想观念。对于前者,我们说对任何事物的认知允许它有自己的一个循序渐进或者顺其自然的过程,这因人而异我们不加妄言;而对于后者,则是有个人思想的顽冥不化,也有中西医博弈带来的傲慢与偏见,甚至“投机主义”“民族劣根”等。但不论哪一种情形,对于师父创立、发展并逐步壮大起来的神经导能疗法,不懂不问不学不信,则是一个人、一个群体甚至一个民族的不幸。
“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这句话其实是有深意的,我们不妨去换种对待方式。对我个人的难以置信,应该说这是客观的也是能够理解的。我非学医出身,而且从事着与医学毫不相干的且有尊严的工作;我又是一名柔弱女子,曾经也被多种疾患所困扰,怎的懂得中医方面的医术呢?再说,也从来没有听说过我学过医术,何来一手医术呢?“半道出家”几人成功,让我治病那不是耽误人家病情吗?甚至在遇到病情当我坚持要调理时,对方爆出惊人话语,“你想表现啥呢?你想要证明自己什么?”凡此种种,一句话总结,无知者无畏,无知者悲哀,无知者不尊;通俗一点说,那就是不懂神经导能疗法也不愿意学习,还一根筋地自以为是、狂妄自大,或许“天雨不润无根之草”说的就是这类人吧。面对此种种情况,“沉默是金”不适宜地借用于此,但是在弘扬与传播神经导能疗法的路上,不轻言败、不能放弃是我们的精神坚守。
从近些年来师父和同门的上千万例成功临床实例中(平台均发布),我想换一种方式坚守并弘扬神经导能疗法,那就是首先通过运用神经导能疗法调理好自己的身体,让自己每天健健康康、开开心心的,最起码别经常跑医院、动不动打针吃药的,当个“药罐子、病秧子”。所以,每当身体不舒服或患上疾病,我都是自己为自己调理或请教师父指导调理,基本都收到明显效果,这也让我一改曾经时常跑医院花钱看病的困扰,这两年来也基本能够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生活也从容很多。在调理好自己身体的前提下为家人调理,多位家人在我的引导、讲解、调理下对神经导能疗法逐渐理解并因此受益。我想以此为例,证明神经导能疗法的易学、实用、便捷与高效。在为他人调理这事上,我觉得保持淡定心态,根据情况决定是否搭手施治并不违背初衷。
“道不轻传、法不轻授、术不贱卖、医不叩门、师不顺路”的古训,亦是中医神经导能疗法始终秉持的行医之道。当然,师父也专门讲过有关调理的种种注意事项,此处不再多言。在国家倡导“全民健康”的新时代,重视健康已经正式写入第一部《健康法》,“公民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健康的全民性、普遍性、实践性、自主性已成为社会共识、时代潮流、民生刚需、生活必要。所以,发扬与传承神经导能疗法,通过切身临床实践,彰显其独特疗效,不失为一种好的方式!
中医神经导能疗法,遵循“大道至简”法则,有缘人有心者都可以学习并掌握,它是百姓的健康福音、更是全民的保健利器!真诚希望大家能转变思想、跟随时代,来了解、学习、交流、共同探索中医神经导能疗法,共谋并推动新时代全民健康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