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塬寻春记
王 标
那天,几个文友来“漱心岛”相聚言欢。聊得正欢时,康美兄突然提议,春暖花开,应户外走走,探春寻芳,聊以自娱。于是,几人即刻驱车上了南塬,来一次说走就走的短暂旅行。
春天是美好的,可一些城里人往往身在春里不知春,稍不觉春已远去。春归何处?若有人知春去处,换取归来同住。
车子途径桃花源,众文友下车向内瞭望,果然如大家所料,流水春去也——但见桃林不见人,惟有凋零塞满门。
已值暮春,但空气里到处弥漫着春天的气息。康美兄见大家兴致不大,于是说,今天我请你们家到邓家小院吃铁炉油馍,去找塬上春的味道。
这时树军兄说,还是康美对大家最亲,踏春就算是闲游,吃铁炉油馍才是春的味道,众文友甚是高兴。
康美兄喜欢喝酒,酒过三巡不由得他就喝五吆六,百花齐放。他像是春天的使者,人走到那里,春天就在那里,大家都喜欢与他在一起。他一般很少请别人,大家也不给他机会。今天不知他哪来的兴趣,令人喜出望外。不要说吃铁炉油馍,就是吃铁炉,大家也心花怒放。
车子下到桃花谷里,只见麦田少见花,往前走有潭浊水横前面。有人笑着说,桃花谷里无桃花,浊水也叫桃花潭。今天咱们是带着春天找春天,难怪一切皆不如人意。树军兄一本正经地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康美买单情。大家心领神会地笑了。
康美兄说,路树军,你别推波助澜。今天是我,下次是你。大家依此类推。过上一段时间,大家必须在一块聚聚,不也惬意!
树军兄说,康美这个建议好,有创意,就这么定了,再不用上会研究了。
车子转到邓家小院门口,已太阳西坠,天边铺起晚霞,小院洒满一片余晖。
这是一个略显方正的四合大院,坐南朝北,门房为两层单边楼房,一楼为小型宴会厅,可置十来个饭桌,院内也放置了几张饭桌,东西边厢房设了雅间。
主人很是热情地把我们招呼到一雅间,沏茶倒水。大家海阔天空,胡吹浪谝。
今天兴许来早了,客人不是很多。一位年轻的女作家戏谑道,铁炉油馍好像一位娇羞的女子,尽管人见人爱,但它有时也羞于见人,今天清扫庭院许是专门等待我们的光顾呢!
康美兄他们来过多回了,而我是第一次来,出于好奇,我起身出去前后转了转。刚进来时还没注意,重去大厅的时候,墙上的一幅玻璃框镶嵌的匾额吸引了我——香茶野菜端上桌,再上油馍与饸络。亲朋好友随意坐,别提心里多快活。手擀面,家常饭,好吃滋润没法说。出店回头为什么,主人名字我记着。
看后窃喜,真想不到小镇上还有这样的文化人,有特色、接地气。
正转身时,一位40岁左右的男子挡住了去路,热情地递上一支烟,招呼我坐下后说,第一次来吧?我说是的,生意还不错?他说,马马虎虎,这两年啥都不好做。我说,铁炉油馍,远近闻名。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你邓家小院,一枝独秀。
他介绍自己是店主叫邓光荣,70年生,这儿是铁炉镇铁炉村街西组。
铁炉油馍说来已久,相传秦王嬴政为统一六国广泛征兵,大规模地在这里建冶铁炉铸造兵器。冶炼间,有工匠饿了,把面团贴于炉壁烤制,不料食之颇佳,随后大家纷纷效仿,慢慢地流传开来,这就是铁炉油馍的雏形。
店主十七岁开始学艺,一直在闫良西飞公司做面点。2010年开始创业,不断地探索制作工艺,形成自家独有的品质和味道。每月营业额可达七八万元。庄稼人,这就行了。
我很赞赏店主坦诚和满足。我突然想起清代传奇剧本《桃花扇》中的名句:眼看他高楼起,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心想,曾几何时,多少农家乐呼啦啦如雨后春笋,又呼啦啦旗偃鼓息。而邓家小院却能鹤立鸡群,实在让人肃然起敬。
我曾看过一组资料,说中国农村己大踏步地迈入农业4.0阶段,一时不得其解。仔细一看才明白。有人站在城镇化的角度看农村,其理论是对照工业4.0提出的。说改革开放前,城里人春节回农村过年,这叫农业1.0;后来时兴一段的农家乐为农业2.0;全国遍地开花的风情古镇、历史古镇为农业3.0;那么农业4.0又是什么呢?众说不一,有人说智能化,有人说集约化,有人说城镇化倒流,即一些城里人回乡种地,有人说集体农庄……我想这些恐怕都不是核心,理论往往是灰色的,不切合实际的。千说万说,未来还得有人种地,乡村还得振兴。
现在有一些专家坐在办公室里整天研究着,咱们这个领域世界第一,那个领域冲破世界纪录,动不动,厉害了,我的国,好像这就是爱国主义。
不过,一些有良心的专家这样讲,我们是个大国,虽然经济总量排世界第二,但可以说农业革命尚未完成,工业革命继踵而来,信息革命还没有完全消化完,智能化更是人显得手忙脚乱。城镇化不是工业化推动的结果,而是房地产的宠爱。我们应该正视我们存在的问题和短板,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
我想邓光荣不一定知道这些,但他一定知道要全身心地做好他的油馍生意,这就是他的事业,是他养家糊口的本领。我对他说,你们镇上应该组织起来,着力打造铁炉油馍的地理保护产品,拓展市场规模,让更多的人来感悟铁炉历史,品尝铁炉油馍。他说,镇上倒是组织了,还设有总店,不过有些事的确不好弄,咱也顾不了那么多,只能把自己的事做好就是了。下一步我计划注册“邓家油馍”商标,在工艺上再下功夫。人不能光想得美,而要做得实在。邓光荣的坚守和成功不正是独有春天里的一朵鲜艳无比的花朵。
这时,服务员传话说里面的人叫你赶紧回去。康美兄呵斥我,不能喝酒也罢,不能乱跑。树军兄指着院子里飞舞着的柳絮杨花笑到,赶快给李老师敬酒,不然春天里可要下雪了。正说着,康美兄就冲着坐在对面的旺山说,你当初发明用白水充“素酒”滥竽充数,今天你再不喝就对不起你老哥,你要知道今天是你老哥请客。在场的人这时也随声附和,旺山二话没说,一饮而尽。
“痛快”,我就喜欢旺山这种军人风格。树军兄站起身说,旺山,你看康美,说写就写,说喝就喝,你咋就提不起精神,酒壮英雄胆嘛!人常说,能喝半斤喝一斤,一看就是解放军,军人就是要勇往直前。康美兄见旺山扭捏状又打起圆场来,旺山在部队是上过军艺,唱一首军哥就过了。大家同时起立鼓掌称是。
旺山不会喝酒,会不会唱歌我不知道,此时显得很难为情。康美兄见是尴尬,在一旁扯起嗓子吼道:“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虽不全在调上,但铿锵有力,特别那紧握拳头随着节奏来回飞舞的样子,正象一位打靶归来的老兵。大家笑得前仰后合,康美兄说,关键时候不能给军人丢脸。
康美兄就是这样一个人,端起酒杯骂娘,放下酒杯写书。狂放时展现男人本色,细腻时句句真情独见。
大家开心地谝着、笑着、喝着、吃着、滋润着,此时我们正沐浴在春风里,享受着春天带来的温馨。邓光荣,一个普普通通的庄稼人,用他的行动谱写了一曲春天的旋律。而康美兄,一个农村出身专写农村的作家,正是把我们带进这一春天的人,让我们尽情地聆听春的美妙之声。
邓家油膜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未来农业的发展前景和秘密。它不是智能化、标准化,而是特色化、品牌化。是农业春天的一个缩影。
服务员端上油馍时,康美兄深情地说,生产队的时候,人均全年还分不到半斤油,据说烙一次油馍就需二两油,油馍当时是作为上上品来招待尊贵的客人。今天我请大家来,就是要让大家吃出一种情怀,一段历史,一段故事来。
农村是个迷宫,好多人走不出去,而一些人走出去了,却回不来,没了方向。邓光荣既没走出去,也没有铁定搞传统种植业,而是靠优越的地域优势和他的孜孜以求,靠的是他诚信为本的理念和精益求精的创业精神。他也许还不完全知道有不少人已倒在农业2.0的路上,但他肯定能看到那些奋不顾身迈入农业3.0的人大多毁于同质化的残状。
尽管有人把农业4.0描述说得如何天花乱坠,我想邓光荣内心一定有他的思考,有他的解释,有他的判断,有他的坚守。
吃完饭,大家急涌到前厅,争着付账。康美兄微熏熏地说,都不要争,今天是我请客,是我帮大家找到了春天。
服务员压着计算机微笑着说,叔,不好意思,刚好250,不好听,你付249吧!大家哈哈大笑起来,因为在民间,250就是不够成或者半吊子。服务员减少一块钱,实际上就是为了避免尴尬。康美兄说,他从来不信那一套,250就250,服务员以为叔叔在生气,也嘻嘻笑着说,叔,你给240,这样就事事如意了。大家听了服务员机敏的祝福,都替店主感到高兴,有如此机灵的服务员,邓家小院肯定能为农村振兴带来春的芬芳!
2025年4月28日于合阳老家敬虚堂

作者简介:
王标,大学学历。国家公职人员。爱好旅游、文学创作。
(审核:董惠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