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日第三节
(三月三,踏青祓禊濯疢垢)
路边
“三月初三春光熙,姑娘嫂嫂来祓禊。滨水踏青濯疢垢,棉茧团子高禖祭。”这是一首古老的江南民歌,华历三月初三是什么节日呢,这首民歌告诉我们是祓禊节,是中国的妇女节,是姑娘妯娌的节日。这首民歌是我稍加整理的,原来的有点乱,我童年在高塍乡下舅家便听老辈讲了几个版本。譬如说这天女人要拜祭伏羲女娲,是他们兄妹媾合才有了人类,所以伏羲女娲是生育之神。后来我在长兴外甥的婚宴上也听人说起这首歌谣,我问高禖是什么意思,回答可能是做糕谢媒人吧。我查了有关资料才明白,高禖才是中国的生育之神。
中国最早的生育之神是句芒,“句”读为“勾”,考古发现六千年前的大汶口遗址中便有鸟形句芒像。句芒主春,春孕万物生。后来周灭商,句芒图腾一化为二。一为骑牛美少年,主管农业丰产,仍名句芒,唐代祭祀在中和节。一为突肚美少妇,主管人类丰产。这位女性化的句芒便叫高禖,禖通母,高禖也就是高母。因其庙多筑于郊外,也叫郊禖。高禖庙为什么会在郊外呢,这里有说法。
华历进入三月已经是暮春了,这时春和日丽气候宜人,夏熟作物已是丰收在望。认识到内群婚不利于优生优育的人们开始把目光投向其他部落,青年们于是走向郊外高禖庙载歌载舞互相取悦,这是中国最早的情人节。取悦异性当然要展示最美,数千年前的先人没有煮水和大型沐浴容器,冬季没法洗澡。三月阳春暖,正好洗冬垢,姑娘们梳洗打扮了才好去会情人。现在南方许多地区这天依然保持着青年男女沐浴后去群会对歌抛绣球赠信物的习俗,华夏民族炎黄、东夷、苗蛮三大集团之一的苗蛮,还在高禖庙建有专门供这天交欢过夜的房子,苗蛮被舜打败后分为南中北三部,其南苗的这种房子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才终结。1985年广西政府将这天定为民族艺术节。
汉族地区因为早就废除了群婚制,这天就不再男女对歌狂欢。再是汉族地区后来有了室内沐浴条件,人们特别是姑娘不必赤身裸体去河边洗澡,这天便演变为到郊外踏青水边祓禊1并拜祭高禖。祓禊就是举行洗脸洗足等驱除祟邪疢垢2的仪式,祈求生育顺利多子多福。妇女求姑娘也求,据说祟邪疢垢不除会得不孕症。这天的水滨风景绝对好,杜甫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丽人行》的诗篇,开句便是“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丽人一多,男人自然就闲不住了。
三月初三这么好的天气不该是女人的专利,于是这天就热闹了。男女踏青,倾城游郊,登山访庙,敬香礼神。汉代把祓禊活动定在三月第一个巳日,称上巳节,三国末年魏恢复到三月初三称为祓禊节。东晋永和九年的这天,有四十二位文豪名士集聚在兰亭也举行了祓禊活动,这个活动的副产品是诞生了一本叫做《兰亭集》的诗词文集,因众人之邀,在场的王羲之乘兴写下了气势飘逸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成为祓禊节的千古佳话。
暮春百草茂,这个时段正是荠菜马兰沟芹等新鲜野菜争相上桌的时候,我童年时在高塍乡下,和小伙伴一起去抠野菜自然是最快乐最有成就感了。祓禊节这天主妇们都会做绿团子到户外去踏青祭高禖,并且头戴荠菜花。这时的荠菜花就不叫荠菜花,而是叫天香花,原来荠菜还有一个雅名叫天香菜。米粉是过年前做团子剩下的,过年做红团子是用的洋红颜料,做绿团子用的则是绿苣头,绿苣头就是经过石灰处理的苎麻叶,绿汁和柔纤维极好。祓禊节的绿团子就不用麻烦绿苣头这种隔年陈货了,田埂上和它一样有绿汁和柔纤维的棉茧头多的是。棉茧头是二年生菊科草本植物,因其叶像老鼠耳朵又叫鼠耳草或鼠曲草。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载还有平喘降压祛风湿等药用功效。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说“三月三日,取鼠曲汁蜜和为粉,谓之龙舌,以厌时气。”
荠菜也有药效,李时珍《本草纲目》说有益胃明目和消炎作用。舅家生产队是个同族村,我记得小时候和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去抠野菜,抠抠玩玩再唱唱童谣很开心,那场景至今想起来都童情犹在,唱的童谣是:“三月三,哥哥妹妹手拉拉。妹妹想吃啥?荠菜煮鸡蛋。哥哥想去哪?吃了棉茧头团子上高山。山有多少高,离天三尺三。哥哥去干吗?偷只蟠桃给你剎剎馋。”呵,据说祓禊节这天还正好是天上王母娘娘的蟠桃会呢。
宜兴还有三月三爬屺山的说法,屺山相传古代叫祭山,是宜兴上古先民三月三迎接和九月九恭送大火星的祭祀之山。
【注释】
1祓禊(fú xì):在水边洗脸洗脚并举行祭拜高禖的活动。
2疢垢(chèn gòu):身上的疾病污秽。
作者简介:
路边,实名朱再平,江苏宜兴人,1959年生。20世纪80年代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学历。喜好文字,著作有小说集《陶女》、散文集《烟雨龙窑》、音韵集《现代汉语通用韵纂》。主编本有《悠悠岭下》《周济诗词集》《周济遗集》《宜兴武术》《阳羡风物》等。现为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