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光诚(广西南宁)
谷雨秾芳独步春,莺时向晚最撩人。
俗尘抖落三魂净,淑气流连四野新。
读史探幽堪悟道,观光寻趣可怡神。
红花谢后青林赏,入夏清和泛绿茵。
陈懋催先生《春将逝矣》(通韵)原玉:
谁个苍黎不爱春?生机遍绽景迷人。
开心气候寒趋暖,放眼山原旧变新。
尽管期晴偏罩雾,纵然盼雨却无云。
匆匆步履须臾过,倍感依依难舍分。




这首步韵七律通过暮春时节的物候变化,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哲思与生命感悟的双重抒怀。以下从三个层面解析其情感脉络:
一、时序更迭中的审美观照
首联"谷雨秾芳独步春,莺时向晚最撩人"以节气为锚点,捕捉春末夏初的独特景致。"独步春"既写百花凋零后的残余绚烂,又暗含对春光将逝的珍视;"向晚"意象叠加时间与空间的双重暮色,形成光影交错的审美张力。诗人通过"秾芳""淑气"等感官化描写,完成从物象到心象的转换。
二、精神世界的涤荡与重构
颔联"俗尘抖落三魂净,淑气流连四野新"构成强烈对比:前句以道教"三魂"概念喻示心灵净化,后句用《诗经》"淑气"典故展现自然生机。这种内外交互的书写策略,既反映诗人摆脱尘俗的追求,又表现其对天地元气的敏锐感知。颈联"读史探幽""观光寻趣"进一步将自然体验升华为精神修行,形成"悟道—怡神"的认知闭环。
三、生命周期的达观接纳
尾联"红花谢后青林赏"以色彩转换隐喻生命阶段,谢幕的春花与勃发的夏木形成生生不息的轮回图景。"入夏清和"既是对气候特征的客观描述,也暗含《礼记》"清明在躬,气志如神"的理想境界。诗人通过"泛绿茵"的动感画面,最终完成从惜春伤逝到顺应天时的情感升华。
全诗情感脉络呈现"触景—涤心—悟理"的三重递进,在严格步韵的限制下仍展现出由物及我、由我及道的完整思辨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