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盛开的村庄(一)
——记全国劳动模范、平阴县东阿镇北市村党支部书记史兴顺
宋俊忠 刘文钊

霜降过了,秋天的午后,阳光惬意。
在济南市平阴县东阿镇东北端,北市村民高吉祥坐在村中路边北墙下的休闲长椅上,静享浮生宽余。眼前的北市村,农家院路边树状月季盛开的红红火火,街道干净整洁、村里的房屋窗明几净,秩序井然,乡里乡亲乐融融的;墙上点缀着内容丰富多样的壁画,给整个村子增添了一股文化气息和休闲气质。80多岁的他,没想过有一天会过得这么舒坦滋润。
高吉祥老人1941年出生,17岁时开始当民师教学,19岁入党,党龄六十多年了。在知识青年下乡、“农业学大寨”的的年代,曾担任过北市村村党支部书记。高吉祥见证了北市村这些年来一步一步破茧成蝶般的蜕变。说起如今的变化,他赞不绝口:“过去的形势、条件和现在都不一样,原来什么样啊,村里年复一年老样子。要说起来现在变化真是太大了,村容村貌好了,生活也好了,村里修了路,孩子上学都方便得很,现在是各方面都好。”
以前的北市村,皆是破旧的老屋,一不小心迎头就能碰上粪堆、柴禾堆、垃圾堆。真的,谁能想到北市村会有这样大的变化!十几年前,北市村人的日子很艰难,村“两委”班子像翻烧饼一样动荡不停,曾经五任书记没干满届,继任者不思进取,为自己想得多,为集体想得少,越翻越乱,越折腾越穷,没过几年,村集体负债就到了4万多元。北市村贴上了“软弱涣散”和“省级贫困村”双重标签,成为个被群众认为“无可救药”的村子。现在,村集体资产超200万元,人年均收入逾2万元。2017年,北市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2018年,北市村入选山东省第一批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样板村,着手建设美丽乡村。从此,高大爷和众村民一天天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近几年,北市村先后获评“山东省美丽村居”、“山东省休闲乡村”等多种荣誉称号,并入选“2023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今天的北市富裕、蝶变的背后,离不开一个人。用村民张灿友的话说,没有领路的人,他的政策再好,你不引,他白搭。老俗语,“干好干不好,关键在领导。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2010年,史兴顺临危受命,回村担任北市村党支部书记。当年,那位勇挑重担的年轻人,已经是山东省劳动模范、省优秀党务工作者、全省优秀共产党员、全省“担当作为好书记”、“济南市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齐鲁乡村之星”等荣誉加身,被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授予“文化和旅游能人支持项目”,并光荣当选第十一次山东省党代会代表、山东省人大代表、第十一次济南市党代会代表。
2025年4月28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史兴顺作为全国劳动模范,光荣出席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坐在隆重、热烈、庄重的会场中,史兴顺新潮澎湃,激情满怀,几十年来的风雨历程在他的脑海里一幕又一幕不断浮现。
村里乱了
时光回溯到2010年的初春,黄河里刚刚化凌,河边一望无际的田野里麦苗开始返青。东阿镇政府的工作人员来到北市村,准备启动黄河流域高标准农田土地整理项目,这本是一个让村集体和村民受益的农业项目,想从北市村开头修理水渠,却无意中点燃了群众的无名怒火。
村西的庄稼地里咋咋呼呼,一阵喧闹。
“哎呀,不好了,群众和镇上派来施工的队伍打起来了!”
“快过去看看去吧。”
成百的村民拿着镢、抗着锨,把前来修理水渠的施工队伍围在村西的地里,引来了附近的村民观看。
村里不少看热闹的群众叉着腰站在地头上,随时都有准备战斗的架势。
村两委干部匆匆到了现场,对着围观的群众说:“土地整理是国家项目,上级安排的任务,你说怎么办?谁要敢拦敢挡,耽误了大事,就报告镇里,让派出所来逮谁。”
一位壮汉怒视着村干部说:“你说是政府土地整理项目,可这是俺家的地,事先怎么不打招呼?今天要不说个过来过去,谁也不能走。动我地里的一根草也不行。”
村干部们没有给群众耐心解释,群众们更是怒气冲天,双方情绪激动,开始在地里推搡起来……”有人拨打了110电话。“呜——”随着派出所警车的到来,几个动手的村民被带进了警车,到派出所去说明情况,矛盾引起进一步激化……
从第二天开始,北市村的群众陆陆续续涌入县府大院门口的信访办。人们喧喧嚷嚷,纷纷强烈要求县里对北市村进行的土地整理项目给个说法,愤怨之声沸沸扬扬、此起彼伏,一干人马吵闹得震天响……镇里不得不天天派工作人员到县里信访办,接回集体上访的村民,接回来,第二天再去,天天如此,北市村成了全镇出名的“上访村”。
那时,村里没有一条像样的水泥路,村集体一贫如洗,负债累累,人心涣散,村风一落千丈,因病致贫,因老致贫,因意外事故致贫等问题导致贫困户增多,村里存在大量矛盾,承包地纠纷、邻里矛盾、派性斗争等;由于内乱,导致村子建设落后,道路坑洼难行,村民自编顺口溜“北市铺,烂泥路,老少爷们同祈福,哪辈能走平坦路”。因为土地问题,200多名群众连续多天到县里上访闹事,造成不好的影响,原支部书记无法开展工作,只好玩“失踪”,村民怨声载道。
北市村,一时陷入又穷又乱的状态。
镇党委找到了史兴顺,动员他回村担任村支部书记。镇领导找史兴顺谈话说:“兴顺啊,北市村现在缺了主心骨,党员队伍无法管理。你是党员,又是土生土长的北市人,先回村主持工作吧。稳住阵角,不要着急,先利用一个月的时间给群众深入做工作,让上访闹事平息,然后再把土地整理项目启动起来。”
镇上动员企业能人史兴顺回村当书记的消息传出,成为村里的爆炸新闻。当时,史兴顺在外经商创业,办过运输公司、开过石子厂,脱硫粉加工企业已经是干得风生水起,周围的十里八乡还没有小轿车,兴顺就把一辆崭新的小轿车开了回来,还在村里头一个盖起了二层楼,村民惊得直咂嘴。
史兴顺一门心思更是管理企业的事,连“主持工作”这个词都是头一回听说。家人都不愿意让史兴顺干,妻子说:“咱可别干这个差事,可别逞能的,免得让村里人在背后戳脊梁骨。”朋友们也劝史兴顺:“可别犯傻,放着千万老板不当,去接那个烂摊子”。村里群众也不看好四十出头的史兴顺,有的说:“北市村的事儿,多少能人都治不了,他常年在外经商干企业的回来能办事?骑驴看唱本,走着瞧吧!”有的说:“咱北市村这个样,谁来也白搭”。
当组织找他谈话的时候,他也犹豫过:一边是自己的企业需要打理,一边是组织的信任、村子的乱象;一边是赚钱和享受,一边是操心和付出,还有家人、朋友、甚至村民的不理解……村里乱成一锅粥,让人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自家的日子好了,可兴顺心里越发的空荡。他躺在床上,常想起当年那红红火火的村集体经济,脑海里常滑过金黄的麦田,还有金秋时节的瓜果香。他的内心十分纠结。
这都是穷闹的!兴顺明白,北市村再不能这样乱下去了,谁都不愿意出头,那这日子什么时候是头?自己是党员,就要替党分忧。史兴顺不愿意北市村目前的乱状继续下去,这个时候自己要站出来,和村里群众风雨同舟,共同战胜眼前的困难,改变北市的散乱落后面貌!史兴顺毅然下决心要把北市村的担子挑起来。
2010年4月,镇党委正式任命史兴顺担任北市村支部书记,镇经管站对北市村账目进行交接审计,兴顺接过这个“烂摊子”时,村里只有现金115块4毛3,还有外欠账4万3千元……一堆错综复杂的难题盘根错节地绞在一起,让人看了头大无比。
村里环境脏、乱、差,到处“三大堆”,村民打架斗殴,群众占街、占地、上访,还有债主上门讨账……所有落后村的场景,在北市都能找到影子。村集体经济基础差、党员凝聚力不强、群众怨言多……穷家难当,烂摊子难收拾,散乱了心的队伍不好带。刚开始干,史兴顺也摸不清村里面“水多深”,感觉工作没有头绪,也没有把握,一团乱麻,接管帅印的他吃不下饭,睡不好觉。
兴顺早晨晚上在村里转悠,走访了解,王家坐坐,郜家问问,走着坐着满脑子都在用心琢磨村里的事。走访中,群众反映:“家家用上了洗衣机,却满胡同、大街污水横流;穿上了名牌西装、皮鞋,却遍地垃圾泥巴;有的人家有了轿车,却开不到家门口。娶了漂亮的媳妇烫着时髦的发型,一到下雨就得穿着长桶雨靴出门,雨水都倒灌进院子里,淌不出来……”这些情况发生在北市,是什么现象啊?抓什么,怎么抓,才能改变北市村的面貌。
镇领导提出的“安抚上访村民、启动土地整理项目”看似小事,实际是大问题。因为全村424户的土地,土地整理涉及到380户,有群众地边种的树、开的小菜园、地里建的小屋、地头上堆放的东西,涉及家家户户的利益,铁嘴钢牙的人也说不通,强硬去处理这些土地太敏感,群众肯定怨声载道,怎么把工作启动起来?
经过了数个不眠之夜和与村内党员群众谈心,史兴顺发现,北市村最大的问题不是没钱办事的问题,而是人心涣散的问题。要启动项目就得先赢得群众的信任。要想聚民心,必须干事、干成事。能不能先不触及敏感问题,先开辟别的战场?





玫瑰手绘折扇、玫瑰国画
订购热线: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