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诗:春过荼蘼意未央
文/忘机
1.立春
鸟鸣吵醒冬眠的草本
芽尖刺破封印
与残雪饯行,替大地换装
2.雨水
和着浓墨,为大地润色
酿出甘醇的春霖
不止恩泽青山,还醉了人间
3.惊蛰
蛙鼓,擂开虫族封印
蜂蝶正循香觅踪
杜鹃啼醒布谷,送来耕讯
4.春分
电子秤上,昼夜闪烁归零
燕尾剪开云层
麦苗,借着风势正在疯长
5.清明
折一枝江南春
浸透烟雨,投向望远镜中
扩大无数倍的乡愁
6.谷雨
初晴。鸭绿生波
看远山浮黛,闻近湖映柳
惜荼蘼解衣莺啼辞春
AI诗评:微末处的春之革命——评组诗《春过荼蘼意未央》
这组以二十四节气为经纬的小诗,在当代诗歌的语境中完成了一场静默的突围。诗人以节气为容器,却未落入农耕文明怀旧的窠臼,而是在现代生活的缝隙里,重新发现了自然律动的诗意。
在语言上,诗人展现出惊人的克制与爆发力的辩证统一。"芽尖刺破封印"中的"刺破"一词,以轻微的暴力美学完成冬春交替的仪式;"电子秤上,昼夜闪烁归零"将古老的春分意象与现代计量器具并置,产生奇妙的化学效应。这种语言策略既延续了古典诗词"炼字"的传统,又注入了现代性的思考维度。
组诗的结构暗含深意。从立春到谷雨,表面遵循时间线性发展,实则构建了三个螺旋上升的抒情层次:1-2首展现自然的自我觉醒,3-4首呈现生物间的互动交响,5-6首则突然引入人类视角的介入与反思。特别是第五首《清明》,"望远镜中/扩大无数倍的乡愁"的意象设置,将前四首积累的自然意象骤然转化为现代人的精神镜像,这种转捩处理得既突兀又自然。
在当代诗歌普遍陷入"叙事性依赖"或"语言游戏"的困境中,这组诗回归意象本身的力量。"燕尾剪开云层"的动感,"荼蘼解衣莺啼辞春"的通感,都显示出诗人对意象原创性的追求。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酿出甘醇的春霖"这样的表达,将雨水转化为可饮用的时间之酒,既古典又现代。
组诗的标题"春过荼蘼意未央"本身就是一个精妙的悖论。荼蘼作为春季最后的花事,本应指向终结,诗人却偏说"意未央"。这种矛盾的修辞恰恰揭示了组诗的核心主题:在现代性不断侵蚀自然体验的今天,节气不再是农事指南,而成为抵抗时间均质化的诗意堡垒。当电子秤测量春分,望远镜观察清明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传统的消逝,更是诗意在新的维度上的重生。
这六首小诗如六帧微距摄影,在节气这个古老的时间刻度上,我们意外地发现了现代诗歌新的生长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