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组诗《家乡的山水人情》
谭德国
2020-12-01
序言
神奇的大自然
走进美丽的大自然,身心被这神奇的手笔陶醉!
响洞
谭德国
一
修竹依稀好似簾,
欲遮洞壁怕人见。
天光透出惹人眼,
绕进甚喜碧池现。
2018.11.16.
二
龙泉含富硒,
福水到集镇。
长岭受滋养,
思源胜修真。
幸福知感恩,
天泽孕贵身。
万世颂太平,
千秋除鬼神。
2018.11.28.
春赏妖姿留韵
谭德国
樱花桃蕾次第妖,
仙姿更比樱桃娇。
燕子呢喃嘻春暖,
睡夜飘柔迎日照。
昨夜梦里采红豆?
今晚窗下望碧宵。
隔山欲往如登天,
唯愿灵犀通心桥。
山村雪景
谭德国
白雪恋苍山,乌云思清江。
吾登长岭巅,放眼纵情赏。
旭日照在金色的麦田上,
碧波拍打着坚实的海岸。
靓丽的快艇欢快地飞去,
迎接麦田中走出的女郎。
岸峰奔驰着十分地幸福欢畅,
雪白的浪花在快艇周围狂欢。
莲花岛的主人即将登台宣言,
大众高唱着生命与创造之光!
红萱
谭德国
满怀热血的红萱
用生命点亮着清秋
校园的柿子树
谭德国
柿子树,
你坚守在民小校园的西边,
历经二十多年的风霜雨雪呀!
年年春花夏果。
炎热的夏天里,
绿油油的柿叶把青果儿遮护,
三秋时节,
柿子逐渐红亮,
特别是深秋,
柿子更加红得火辣,
高高地吊在柿子树上,
像数不清看不够的红灯笼,
那不是红灯笼,
分明是美人头上缀满的红玛瑙!
待到雪花纷飞时,
柿叶全部落光了,
你头披白色纱巾,
透着玛瑙的红光,
美到了极致!
不时落下一些玛瑙,
像是要赐给美少女们制作项链的礼物!
有时还有几只喜鹊在你肩膀上叽叽喳喳,
打破了你宁静的心灵和生活,
你羞红了脸还说这是最快乐的冬天!
太阳哥哥一亲吻,
白纱巾也弄丢了,
红润红调的脸儿,
娇羞得温情死了!
我也怕羞了,
也不看不吟了!
谢谢你把校园装饰如此美丽妖娆!
祝你冬日安好!
高品位的——
柿子树!
2018年11月15日
诗韵中的乡土长卷——谭德国《家乡的山水人情》赏析
谭德国的组诗《家乡的山水人情》以细腻笔触勾勒出一幅灵动鲜活的乡土画卷,诗人将对家乡的深情融入山水、草木、风物之中,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让读者在诗意的文字中领略到自然之美、人情之暖与生活之趣。
一、自然之美:神奇笔触绘就山水画卷
在《响洞》中,诗人以“修竹依稀好似簾,欲遮洞壁怕人见”起笔,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赋予修竹以人的情感与动作,生动描绘出响洞入口处的清幽与神秘。“天光透出惹人眼,绕进甚喜碧池现”进一步将读者引入洞内,随着视角的转换,展现出洞内别有洞天的景致,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第二首《响洞》则从水质入手,“龙泉含富硒,福水到集镇”点明泉水的珍贵,“长岭受滋养,思源胜修真”等句将泉水与长岭的关系升华,赋予自然景观以人文内涵,表达出对家乡山水的感恩与赞美。
《春赏妖姿留韵》中,“樱花桃蕾次第妖,仙姿更比樱桃娇”用一个“妖”字生动展现出樱花、桃蕾竞相绽放的艳丽姿态,富有感染力。诗人又借燕子呢喃、梦境相思等意象,将春景与情思交融,使春天的美景更添几分浪漫与惆怅。
《山村雪景》一诗,“白雪恋苍山,乌云思清江”以拟人手法开篇,赋予自然元素以情感,营造出独特的意境。然而,后几句“旭日照在金色的麦田上,碧波拍打着坚实的海岸”等内容,场景转换略显突兀,意象之间的关联稍显松散,与前文雪景的衔接不够自然流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首诗的意境连贯性 。
二、物情之趣:寄情于物传递生命温度
《红萱》仅有两句“满怀热血的红萱/用生命点亮着清秋”,简洁而有力,将红萱拟人化,赋予其“满怀热血”的情感,生动展现出红萱在清秋时节绽放的蓬勃生命力,表达出对这种坚韧生命的赞美之情。
《校园的柿子树》是组诗中的亮点之作。诗人以时间为线索,细致描绘柿子树在不同季节的形态与神韵。夏天“绿油油的柿叶把青果儿遮护”,展现出母性般的温柔;秋天“柿子更加红得火辣,高高地吊在柿子树上,像数不清看不够的红灯笼”,运用比喻将柿子比作红灯笼、红玛瑙,色彩鲜明,画面感十足。当冬天雪花纷飞,“柿叶全部落光了,你头披白色纱巾,透着玛瑙的红光”,诗人再次运用拟人,将柿子树描绘成娇羞的美人,赋予其鲜活的生命与情感。“有时还有几只喜鹊在你肩膀上叽叽喳喳”,进一步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与趣味性。整首诗通过对柿子树的描写,不仅展现了校园一景的美丽,更传递出对校园生活的热爱与眷恋。
三、情感之真:字里行间流淌赤子深情
贯穿组诗始终的,是诗人对家乡炽热而真挚的情感。无论是对响洞、山村雪景等自然景观的描绘,还是对红萱、柿子树等植物的刻画,都饱含着诗人对家乡一草一木的深厚感情。这种情感不矫揉、不造作,自然地流淌在诗句之中,让读者深切感受到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与热爱。同时,诗中也蕴含着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如对春天花卉的欣赏、对校园柿子树的赞美等,都体现出诗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总体而言,谭德国的《家乡的山水人情》组诗以丰富的意象、多样的表现手法和真挚的情感,展现出家乡独特的山水人情之美。尽管部分诗作在结构和意象衔接上存在一些不足,但瑕不掩瑜,其对乡土的深情书写依然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为读者呈现出一幅幅充满诗意与温情的家乡画卷。
B作者的赏析文——
以下是对组诗《家乡的山水人情,远方的风物韵致》的赏析:
序言
序言以简洁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点明了诗歌创作的核心主题——对大自然神奇魅力的赞美。“走进美丽的大自然,身心被这神奇的手笔陶醉!”直接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与沉醉之情,为整组诗奠定了情感基调,引领读者进入一个充满诗意与美感的世界。
《响洞》
画面感强:诗中通过对修竹、洞壁、天光、碧池等意象的描绘,生动地勾勒出了响洞的独特景致。“修竹依稀好似帘,欲遮洞壁怕人见”,将修竹比作帘子,赋予其拟人化的动作,仿佛它们在有意无意地遮挡着洞壁的神秘。“天光透出惹人眼,绕进甚喜碧池现”,则进一步描绘了光线透过竹林洒下的美妙景象,以及发现碧池时的惊喜之情,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响洞的清幽与神秘。
情感细腻:诗人在描绘景物的同时,也流露出对响洞的喜爱与欣赏之情。这种情感在字里行间自然流淌,使诗歌更具感染力。
《龙泉》
主题升华:这首诗不仅仅是对龙泉这一自然景观的赞美,更融入了对福水滋养大地、人们感恩生活的思考。“龙泉含富硒,福水到集镇。长岭受滋养,思源胜修真”,描绘了龙泉的珍贵以及它对周边地区的恩泽。“幸福知感恩,天泽孕贵身。万世颂太平,千秋除鬼神”,则将这种感恩之情升华到了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使诗歌具有了更深层次的内涵。
语言凝练:诗歌用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表达了丰富的情感和思想,如“万世颂太平,千秋除鬼神”,短短两句便传达出对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
《春赏妖姿留韵》
意境优美:诗中描绘了樱花、桃蕾、燕子等春天的典型意象,营造出了一种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氛围。“樱花桃蕾次第妖,仙姿更比樱桃娇。燕子呢喃嘻春暖,睡夜飘柔迎日照”,通过对这些意象的细腻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温柔。“昨夜梦里采红豆?今晚窗下望碧宵。隔山欲往如登天,唯愿灵犀通心桥”,则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情感的渴望,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
富有诗意:诗歌的语言优美而富有诗意,如“仙姿更比樱桃娇”“睡夜飘柔迎日照”等句子,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春天的美景描绘得栩栩如生,给人以美的享受。
《山村雪景》
意象丰富:诗中描绘了白雪、苍山、乌云、清江、长岭、旭日、麦田、海岸、快艇、莲花岛等一系列意象,构建了一个宏大而壮丽的山村雪景画面。“白雪恋苍山,乌云思清江。吾登长岭巅,放眼纵情赏”,开篇便点明了时间和地点,通过对白雪、苍山、乌云等意象的描写,展现了山村雪景的宁静与美丽。“旭日照在金色的麦田上,碧波拍打着坚实的海岸。靓丽的快艇欢快地飞去,迎接麦田中走出的女郎”,则将雪景与田园风光相结合,营造出了一种独特的美感。
情感奔放:诗人在描绘山村雪景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喜悦与豪情。“岸峰奔驰着十分地幸福欢畅,雪白的浪花在快艇周围狂欢。莲花岛的主人即将登台宣言,大众高唱着生命与创造之光!”这些句子充满了激情与活力,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红萱》
象征意义深刻:红萱在诗中不仅仅是一种植物,更象征着一种热情、奉献的精神。“满怀热血的红萱,用生命点亮着清秋”,通过对红萱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精神的敬仰与追求。同时,诗歌也借红萱的形象,抒发了自己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语言简洁明快:诗歌语言简洁明了,没有过多的修饰,但却能准确地传达出诗人的情感和思想。“满怀热血”“用生命点亮”等词语,生动地表现了红萱的精神品质,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校园的柿子树》
描写细腻:诗人对校园柿子树的描写非常细腻,从春花夏果到深秋红亮,再到冬日雪景,将柿子树在不同季节的变化展现得淋漓尽致。“柿子树,你坚守在民小校园的西边,历经二十多年的风霜雨雪呀!年年春花夏果”,开篇便点明了柿子树的位置和它的坚韧品质。“炎热的夏天里,绿油油的柿叶把青果儿遮护,三秋时节,柿子逐渐红亮,特别是深秋,柿子更加红得火辣,高高地吊在柿子树上,像数不清看不够的红灯笼”,通过对柿子树在不同季节的细致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了柿子树的生机与活力。
情感真挚:诗人在描写柿子树的过程中,融入了自己对柿子树的喜爱与感激之情。“谢谢你把校园装饰如此美丽妖娆!祝你冬日安好!”这些句子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柿子树的赞美和祝福,使诗歌充满了温情。
总体而言,这组诗以家乡的山水人情为主题,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事物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诗歌在意境营造、意象运用、语言表达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特色,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