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北回望(三章)
徐启文
西夏王陵
贺兰山东麓,黎明将至,我去看一座座高大的陵台,朦胧中,圆圆的,暗黄色的,像朵朵花儿,起落连绵,我仿佛寻觅到了遗漏的希望,看到了昙花一现。
西夏王朝谢幕了,党项羌族绝唱了,历史风月,瞬间绽放的灿烂,一瞬间消逝无踪。但江山,真心爱过,留下了深深的印痕,黄河依然,贺兰山依然,终身守护和祈盼。
那陌生独立的几行文字,在风雪中,是希望的短暂;那流沙中几只瓦当琉璃,在苍茫中,是美好的永恒。那株株荒草,新绿斑斑,在野火中孕育着烧不尽的纯情;那高翔的孤雁,在时光中诉说着生命的执着,上下盘旋……
昙花一现惊千古,西夏古国无遗憾。虽然只是一刹那间的美丽,但它的芬芳与光华,定格于“宁夏”,让人久久不能忘怀,永远惦念……
1996.8.于宁夏采风
2024.5.26.于羊城麓湖畔
交河故城
吐鲁番雅尔乃孜沟,傍晚时分。夕阳余晖下,我站在一座高大的了望塔俯瞰。交河故城,如同一片柳叶,更像是一艘历史方舟,两条古河床交叉环抱,在时间长河中摆渡古今。
听一听风从千年废墟中吹过的声音:那叶扁舟,土崖墙体是它斑驳的躯壳,搁浅在时间的河滩上,显露出时光的伤痕;但古城经风沙侵蚀,战火纷飞,却依然倔强地挺立,勾勒出原生土雕刻的用心,折射出历史人文的兴衰,诉说着丝路文明曾经的辉煌与酸辛……
读一读古代文人在西域古城的诗吟:唐.李颀《古从军行》“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交河与戍边将士的苍茫命运交织,成为流传千年的经典意涵;岑参“交河城边飞鸟绝,轮台路上马蹄滑。”交河故城在历史烽烟中,孤寂,险峻,艰辛,又是赋诗者壮志凌云的化身……
走一走破碎黄土残垣断壁间的路:宏伟的官署,恢宏的佛寺,密密麻麻的居住区和手工作坊区,一幕幕场景依稀可鉴,体现古代车师、安西都护府、回鹘等的文化承载。我仿佛看到西汉外交家、探险家张骞、东汉名将班超来过,唐玄奘西去求取真经时路过,多少汉唐边塞诗人走过……每一步都踏在历史与命运上,每一眼都是对过往岁月的探寻……
交河故城,一艘历史方舟。昔日的殿堂,曾经的楼阁,今天打开了每一扇门,虽空无一人,但却留下了西域边塞的代名词——“交河”名字的幸运……
1994.9.5.于新疆采风
2025.4.25.于羊城麓湖畔
高昌故城
天圆地方,故城高昌。《魏书·高昌传》曰“地势高敞,人庶昌盛。”故名高昌。“突兀于戈壁瀚海”,吐鲁番盆地中心,传递出对盛衰更迭的哲思,成为凭吊历史的荣光。
夕阳下的凝望。残存的黄土古城墙,赤红的火焰山地貌,轮廓重叠,相映成趣;荒凉的大漠,木头沟河的绿洲,对比鲜明,各踞一方。高昌壁、高昌郡、高昌国、唐西州、回鹘王国,兴亡更替,世事无常。我窥时光隧道,“一个如同罗马城般的废墟”,诉说着西域治理中心,千年沧桑。
边塞诗的意象。唐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述的边寨苍茫景象,与古城残存的城墙、大佛寺,共同构成时空交错的诗章;唐.柳宗元、元.成廷圭等以高昌为题材,将西域风光、人文盛景、戍边将士的赫赫战功,写入诗行,我仿佛听到了西域重镇——高昌故城兴衰变迁的历史回响。
“西域版长安”的思考。故城的外城、内城和宫城(可汗堡)三重构成,环环相扣,是中国古代地面古城中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宏大的遗址之一,布局与唐长安城相像。在步行道上行走,外城较为完整,内城王宫清晰可辨,还发现有绿色琉璃瓦、精美石柱基础。我能感受到唐代建筑的恢弘,又能从残垣中触摸到多民族政权更迭的痕迹,从自然风蚀的墙体中感悮到岁月遗风的回荡。
丝绸之路的遗珠。我漫步遗址,仿佛看见丝绸之路“咽喉门户”,连接着中原、中亚乃至欧洲的枢纽角色,胡商云集,驼铃悠荡。商人络绎不绝,携带苜蓿、葡萄、香料、胡椒、宝石以及骏马等,从高昌走向大唐;又带走了中原的丝绸、瓷器、茶叶以及造纸、火药、印刷术等強项,使得高昌成为古代中华最为繁荣的地方。啊!高昌,丝路记忆的时空符号,丝路遗珠还在闪闪发光。
宗教文化的印记。我漫游其间,城内分布多处寺院遗址,如故城西南角有佛寺、距离五十米不到的地方有摩尼教寺的遗址;留存有摩尼教、佛教壁画及塑像,并出土多种文字的经书与文书;唐玄奘曾在此讲经,与高昌国王麴文泰结为兄弟,赠物资、派随从助其西行,玄奘后将《大唐西域记》赠其后裔。我感受到东西方多种文化在这里交汇与共存、不同宗教也在这里交融与守望。
啊!故城高昌,地老天荒,你让我看见了人类的足迹嵌入自然荒野的叙事、张力与榜样,人生路上,我没有白来一趟!
1994.9.4.于新疆采风
2025.4.29于羊城麓湖畔
徐启文 ,中山大学中文系专科毕业。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州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曾任广州市新闻出版局处长,广州市文学创作研究所所长,广州市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广东省作协理事和省文学创作职称系列高评委,广东省传记文学学会和广东散文诗学会副会长,广州旅游文化研究会会长兼广州《旅游文化》报主编等职。出版诗集《情眸》《生命的超越》《海岛行游》等9部,歌词集《心中的歌》1部,散文诗集《生命的行旅》1部,散文集《祖居的龙眼树》《北江水·.珠江浪·.南海潮》《登山临水》等4部,报告、纪实文学集《南国之星》等2部,论文集《感悟星光》1部,小说集《天魔海怪》(合作)1部,《徐启文自选集》等文学类专著共20部,计有500多万字。1965年赴北京出席全国青年业余文学创作积极分子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