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的价值在于学字上指导实践,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对党员干部而言,学用转化不仅是提升能力的"必修课",更是守好"责任田"、践行初心使命的根本路径。只有将理论学习的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实效,才能让党员身份在基层实践中熠熠生辉。
学用转化的关键,在于找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当前,部分党员存在"学用两张皮"现象:学理论时头头是道,面对实际问题却束手无策;掌握政策文件倒背如流,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却无从下手。这要求党员必须带着问题学、奔着问题去,把理论学习与岗位职责、群众需求紧密结合。比如,在乡村振兴一线,党员既要吃透中央政策精神,又要摸清村情民意,才能将理论转化为产业发展的具体方案;在基层治理中,只有把法治思维融入日常工作,才能真正化解矛盾纠纷,实现治理效能提升。
守好"责任田",需要党员发扬实干精神。"责任田"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而是扛在肩头的使命。焦裕禄带领兰考群众治沙,谷文昌让荒岛变绿洲,黄文秀用生命丈量扶贫路,他们的事迹生动诠释了党员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担当。新时代党员更应主动下沉一线,在急难险重任务中锤炼本领,在服务群众中践行宗旨。无论是老旧小区改造、营商环境优化,还是生态环境保护,都需要党员冲在前、干在先,用实际行动书写"责任田"上的答卷。
学用转化与责任担当相辅相成。通过学用结合,党员能够不断提升履职能力,为守好"责任田"提供智力支撑;而在守护"责任田"的实践中,又能倒逼党员深化理论学习,形成良性循环。这就要求党员建立常态化学习机制,既要"常充电",也要"勤放电",把学习成果转化为破解难题的"金钥匙",转化为推动发展的"硬招数"。
新时代新征程,每一名党员都应成为学用转化的践行者、"责任田"的守护者。唯有如此,才能让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落地生根,让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服务群众中充分彰显,为实现民族复兴伟业凝聚磅礴力量。
责任编辑(王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