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贝氏
打油诗/李含辛
贝氏百年筑梦长,姑苏庭院锁沧桑。
红箍一夜秋风劲,金谷千竿碎月光。
雕花梁上题名改,曲径阶前旧履藏。
谁记匠师心血在,空留残瓦说兴亡。
附录:
李含辛打油诗《苏州贝氏》赏析
这首《苏州贝氏》以打油诗的形式,抒写苏州贝氏家族的百年兴衰,语言凝练而意蕴深沉,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诗意的美感。以下从几个方面进行欣赏:
1. 历史沧桑与家族记忆
首句“贝氏百年筑梦长,姑苏庭院锁沧桑”开篇点题,以“百年筑梦”概括贝氏家族的辉煌历史,而“锁沧桑”则暗示其盛衰变迁。苏州园林本是精致典雅的象征,但“锁”字赋予其沉重感,仿佛时光在此凝固,家族兴衰尽藏其中。
颔句“红箍一夜秋风劲,金谷千竿碎月光”运用对比手法:“红箍”暗指特殊年代的动荡(如文革时期的红卫兵),与“金谷”(石崇的金谷园,象征富贵)形成强烈反差。“碎月光”既是实景描写(竹影摇曳),也隐喻家族辉煌的破碎,意象凄美而富有张力。
2. 物是人非的哀婉
颈句“雕花梁上题名改,曲径阶前旧履藏”进一步深化主题:雕梁画栋上的题名被抹去,曲径通幽处再无旧人足迹。这两句既写建筑实景,又暗指家族人事变迁,昔日繁华已成过往,唯有遗迹默默诉说历史。
尾句“谁记匠师心血在,空留残瓦说兴亡”以问句作结,感慨无人再记得当年建造者的心血,只剩残砖碎瓦见证兴亡。此句既是对贝氏家族的凭吊,也是对历史变迁的普遍性思考,使诗歌超越个体家族,上升至对文化传承的反思。
3. 艺术特色
意象丰富:姑苏庭院、红箍、金谷、碎月光、雕花梁、残瓦等意象,既有江南园林的典雅,又有历史动荡的痕迹,虚实结合,耐人寻味。
语言凝练:虽为打油诗,但用词典雅,如“锁沧桑”“碎月光”等,既有口语的流畅,又有古典诗的韵味。
情感深沉:全诗不直接抒情,而是通过景物描写和历史隐喻,让读者感受到时光流逝、盛衰无常的苍凉。
4. 总结
这首诗以苏州贝氏家族的兴衰为切入点,以小见大,展现了中国传统家族在历史洪流中的命运。它既是一首家族史诗,也是一曲文化挽歌,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堪称打油诗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