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韵东方朗诵团系列自学课件
《写作入门》连载之一
课件撰稿:马文振
新年伊始,诗韵东方朗诵团,正在向搞好有文化和有文化底蕴及内涵的教学推进。在这方面拓展延伸。力求使朗诵、写作越来越活跃、生动起来。诵读形式多样化,写作题材丰富多彩化。让朗诵成为二度创作的过程,不再单纯去念字,让写作不再枯燥乏味。朗诵要在理解文本上加大力度。写作要在贴近生活上下功夫。祝大家在新的一年无论是写作还是朗诵,都取得好成绩。
当一种知识或理论,具有一种普适性的时候,成人认可、小孩也懂,这才能达到知识传播的目的和效果。
序言:
书店里卖的大部头的《写作基础教程》,和其他一些《文学理论》专著,说实话,那是一种专用的工具书。适于专业人士去啃。
今天,我的这篇《写作入门》适于成年人、小孩子来读。当然,更主要的是想和业余写作者们探讨一下写作的心得体会。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从而相互提高。
写作。应当让每个人都能写几笔。我们不是总是讲要“终生学习”嘛,这才是我编写教材的初衷。
好。现在开始相互交流探讨。如果你赶上空闲的时候,恰好又认真读了这篇《写作入门》,是你的缘分。也是我的幸运。我们称之为“文字缘”。通过文字交流,我们可以成为朋友。因为这是一篇没有任何条条框框,土生土长的原生态文章,新华书店也没有卖的。况且,只要你会说中国话。会念中国字,无论你是成年人或小学生,一律通用。
一.材料: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我给它一个定位:叫精气神。因为它是观点的依托。如果没有具体材料,具体事例,通篇都是标语口号,文章就流于空泛,虚而不实。这是什么意思呢?咱们打个比方,你要熬粥,水开了,你就要下米,无论是小米粥,棒碴粥,绿豆粥,等等。你放点米去煮,就OK了。如果没有米(材料)就显得清汤寡水。文章如果没有材料,就象一个皮包骨的人,显得干瘪,没力气也没力量。当然,这里主要指语言文字构建。和实事求是的反映和描写……
今天先暂时讲到这里。讲太多不容易充分吸收。那就先架一座小桥,铺一条小路。咱慢慢再进入快車道、高速路。再后来咱乘飞机提升一个高度,那是后话。总之,我们要让大家在诗韵东方朗诵团学到不一样的东西,学到书本以外的东西。开场序篇就讲到这里,下一章节咱们接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