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魂永续:两代军人的使命与荣耀
作者/王翼翔(甘肃高台县解放街小学生)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那蘑菇云腾空而起的瞬间,如同一声惊雷,向世界宣告中国在核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从那一刻起,无数科研人员和军人投身其中,为了国家的强盛,他们义无反顾地踏上了一条充满艰辛与危险的道路。我的姥爷就是其中的一员。
1970年,姥爷加入了8023部队,那是一支神秘而光荣的部队。
他既是汽车兵,又是通信兵,每天驾驶车辆前往几公里外的地方拉水、运输重要设备,还要肩负着传达重要情报的重任。
核试验基地位于茫茫戈壁滩上,那里酷热难耐,水源稀缺。每次拉水时,姥爷都要小心翼翼地查看是否有新的水源,因为每一滴水都无比珍贵。
他常说:“在戈壁滩上,水就是生命,我们不能让任何一个战友缺水。”
原子弹研究成功后,核试验基地内进行了一次意义非凡的核爆。在爆炸前,每个人都戴上了防爆镜,穿上了防辐射服,身上还带着计量器。
他们远离爆炸中心,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当原子弹爆炸的那一刻,几十米高的蘑菇云腾空而起,那壮观的景象背后,是无数人的心血和付出。
姥爷和战友们之所以不畏艰险,是因为他们深知,这颗原子弹能让中国挺起脊梁,不再被美帝国主义欺凌。计量器是为了防止过多的辐射进入身体,保护他们的生命安全。然而,命运却给姥爷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
1979年,姥爷退伍了,但他却因为长期接触核辐射而染病。即便如此,他依然心系部队,直到21世纪来临。
有一次,他看到一个电视节目,节目中一位研制导弹的军人来到当年的导弹试验基地。
当听到现在军队说导弹能达到120米时,那位军人沉默了。姥爷也沉默了,他深知这120米背后凝聚着多少人的心血,原子弹也是如此。
直到他病逝,他始终坚守着那份对国家和部队的忠诚。
核辐射对后代的影响是巨大的,可能会导致胎儿畸形、细胞缺失,甚至增加患白血病的几率。但姥爷从未后悔过,他常说:“为了国家,一切都值得。”
2000年,中国迎来了21世纪,舅舅也毫不犹豫地加入了武警部队。在武警部队的日子里,他干过许多工作。
最初,他在监狱里看守犯人,每天站在岗位上,纹丝不动,守护着监狱的大门。每天下午六点,他还会观察犯人的自由活动,或者看押一些死刑犯。
后来,他结束监狱中的狱警生活,成为一名巡逻队员。他每天在重要的大街上巡逻,确保高考试卷和押运车能安全抵达目的地,保护一些重要设施的安全。
2001年,由于我国的法律体系还不够完善,犯罪事件时有发生。舅舅在执行任务时,曾抓获过几名嫌疑犯。
当时,中国的黑帮数量众多,尤其是石家庄的一个黑帮老大,让舅舅下定决心坚守岗位。他在部队里刻苦训练,执行各种巡逻任务,为维护社会的安宁贡献力量。
九年后,舅舅退伍了,他的武警生涯画上了句号。姥爷和舅舅都是战士,是国家的脊梁。
他们用青春和热血守护着国家的安宁,却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他们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默默的奉献。然而,在这个社会中,却有一些人,他们身居高位,却忘记了初心,忘记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他们享受着权力带来的利益,却对那些默默奉献的战士视而不见。
他们忘记了,正是这些战士的无私奉献,才让中国从苦难中崛起,建设得如此繁荣昌盛。
姥爷和舅舅的故事,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军人的职责不仅仅是保家卫国,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忠诚,什么是担当。而那些忘记初心的人,终将被历史所遗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