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亲爱的朋友,在岁月的长河里,总有一处地方,承载着最绵长的思念与最深沉的眷恋。吴小龙笔下的《老宅》,便是这样一篇饱含深情的文字。
作者以细腻笔触勾勒出老宅从坚实高耸到渐陷低洼的变迁,将父亲的勤劳坚韧、游子的漂泊愧疚,以及对故土难以割舍的深情,都融入这座充满故事的老宅之中。字里行间,既有时光流逝的怅惘,更有对根的追寻与坚守。当记忆与现实交织,老宅不再只是一处居所,而是化作了情感的寄托、心灵的归处。
让我们跟随作者的文字,一同走进这座承载着无数回忆的老宅,感受那份直击心灵的质朴与温暖……
《老 宅》
它历经沧桑,墙皮剥落,地基沉陷。可每当我想起从前的它,便仿佛又看见父亲的背影——沉默、坚实,像一座矮山。有他在时,老宅总是高高的,即便暴雨倾盆,洪水肆虐,也淹不了它。父亲说:“宁住高宅,不住高房。”于是每年冬天,他都会从汪塘里一车一车地挖泥,又一车一车地推回来,垫高宅基,修补院墙。水,便只能绕道而走。
那时的老宅,虽历经风雨,却总显得生机勃勃。门前是绿油油的庄稼,屋后是挺拔的树,每一寸土地都铭刻着父亲的辛劳。
可如今,老宅在无人呵护的风雨里,悄悄变了模样。因为呵护它的人走了,因为父辈都已离去,因为我也远离了它。
父母健在时,我为了自己的理想一直在外打拼事业,父母去世后,我仍然在外地工作无暇顾及家里!于是,老宅在无人修缮的岁月里,渐渐沉寂,渐渐跟不上周围的变化——邻家的楼房越盖越高,邻家的宅基越垫越高,而它,却无声无息地矮了下去,洼了下去。
可即便这样,它永远是我的宝地。我在这里出生,在这里度过童年,从这里步入军营,又在这里成家立业。我舍不得离开,可生活终究现实。我的远行,让它成了梦里的牵挂,每每想起,心中便涌起愧意。父母双双离世后,我回去的次数越来越少,可它仍牵动着我的心。那仅剩的三间旧屋,还在默默等待,等我何时再回去看看。
可惜,谋生之路漫长,我不得不冷落它。而老宅,仍在等待中屹立,因为它知道——叶落归根,知道我终究会回来。它在希望中等我,在沧桑中盼我。
今日,我又要回去看它了。若不是生计所迫,我怎愿离开?终有一日,我会真正归来,让炊烟再次升起,让院落重新充满鸟语花香,让老宅的围墙内,再次环绕着诗情画意……
作者简介:吴小龙,出生于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渔沟镇淮西村周庄组,现居住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众兴镇。
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
中国书法家协会江苏省分会会员;
中国楷书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中国楹联学会会员
中国楹联学会书画艺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新闻漫画研究会会员
宿迁市漫画家协会副会长
宿迁市洋河民进书画院副院长
宿迁市重九诗联协会顾问
朗诵者简介:华中,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原淮安市广播电视台金牌主播,中国爱心人物、爱心大使、和谐社会建设突出贡献人物,百名中国新闻人物,首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提名奖获得者,全民阅读十佳推广人,中国好品牌影响力艺术形象大使、金奖艺术家,北京华夏兰亭书画院终身院士,一级美术师,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指导老师,社会艺术水平朗诵考级教材编写专家和标准示范朗读专家,社会艺术水平朗诵考级考官,华中文化传媒创始人,《淮安城市网》形象代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