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巷
文/廖欣欣
在繁华与古朴交织的城市之中,隐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秘境。老巷,便是这样一处所在。它犹如一张泛黄褪色的老照片,默默地诉说着那些被岁月尘封的故事。
这是一条毫不起眼的老巷,被高楼大厦簇拥着,仿佛是这座海上都市中的一片孤岛,静静地躺在城市的喧嚣与繁华之中。老巷道路纵横交错,屋舍错落有致。熟悉她的人,凭借着儿时的记忆,总能穿梭自如;对她陌生的,唯恐避之不及,误入迷宫。偶尔也有似我这般,因缘际会,偶然踏足,惊鸿一瞥,造就一番奇遇。
这也是一条充满古早味的老巷,时间在这里好似特意放慢了脚步。老巷的地面由一块块花岗岩铺就,经过岁月的磨砺,变得光滑而温润。又无端地在角落冒出几粒青苔,显得愈发古朴而雅致。老巷的天空由古厝的屋顶裁剪,一路走便一路变换着模样,古厝的红瓦与墙上的青苔交相辉映,细语着季节和岁月的更迭。巷子的某个角落传来豆花的叫卖声,那是阿伯阿嫲用传统手艺制作的美食,每一口都饱含着家的味道。茯苓糕的香甜弥漫在空气中,那是闽南孩童记忆中的味道。而龟糕印手艺,在这里得以暂时躲避时光的追捕。南音也在这里找到了青出于蓝的传承者,他们的歌声,宛如梵婀玲演奏的乐章,穿越了时空的阻隔。
这还是一条承载着故事的老巷。门前锈迹斑驳的邮箱,仿佛一位饱经风霜的老者,炫耀着岁月赋予它的资历。路人带来清脆悠扬的车铃声,徘徊在稍显寂寥的街道。放学归来的孩子们,在小巷中穿梭嬉戏,留下一串串银铃般的笑声。远处的小贩,一如既往地操着闽南方言的叫卖声,好似一曲老歌。近处的青藤,蜿蜒地绣在老别墅的墙头,说不出的别致,为这栋古老的建筑注入了几分勃勃的生机。
这更是一条充满人情味的老巷。发廊里的常客还是更加信赖老师傅的手艺,那娴熟的手法,是岁月的馈赠。他们坐在老式的皮质沙发椅上,享受着老师傅贴心的服务。沙茶面店的老主顾,笑嘻嘻地问老板要了一份“老样子”。阿婆们坐在矮矮长长的石板凳上叨唠着张三李四和家长里短,分享着彼此的快乐与忧愁。一位阿嫲站在修理店门口乐此不疲地跟老板砍价,似乎已成为多年来的生活乐趣之一。
走进这条幽深的老巷,老巷成为了一条时光隧道,引着我们回到了那个洋溢着诗意与远方的年代。每一块石板路、每一面斑驳的墙都在低语,透露着那些岁月的故事。小巷两旁,古厝林立,每一砖每一瓦都镌刻着历史的痕迹。走进这条时光隧道,通往的是城市的过往,而它的一头是城市如今的繁荣景象——高楼林立,车如流水马如龙;另一头则对应着城市人儿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与向往。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老巷也在时代的浪潮中,悄悄发生着变化。老巷中的建筑如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有的风华不再,显露几分沧桑;有的被精心修缮,“返老还童”。随着“街巷游”的兴起,这些老巷成为了游客和文艺青年的新宠。游客们或举着相机,捕捉每一个值得纪念和灵光乍现的瞬间;或加入“茶桌仔”的行列,品尝着道地的香茗和茶点,感受着舌尖和味蕾上的旧时光;又或是漫步于文化长廊之间,让心灵在艺术的海洋中遨游。
然而,在这万千变化之中,不变的是,老巷那份难能可贵的宁静与和谐。头上顶着窄窄长长的天,脚下踏着凹凹凸凸的青石,住在疏疏落落的古厝中,空中弥漫着淡淡的烧香气息,老巷中的人们依旧悠闲而自在地生活着。
对于每个踏入老巷的人来说,这里都是一个充满惊喜和感动的玲珑天地。他们或许是为了逃离都市生活的庸庸碌碌,寻找一份久违的松弛感;或许是为了截取一段有关这座城市的历史片段,感受那份岁月的沉淀;或许是为了捡拾一块童年时光的记忆碎片,追溯那份纯真无忧的“从前慢”。无论出于何种目的,老巷总能以它独有的方式,撩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
在繁华的都市一隅,老巷静静地躺着。旁边的喧嚣与她无关,这里的静好才是她的归属。这是一条毫不起眼的老巷,行人来往匆匆,与她相遇显得荒谬。然而,正是这份荒谬,才让这条老巷更加神秘和迷人。如果有幸踏入这片秘境之中,相信每个人都会被这份时光打磨过的美丽所惊艳,对她情有独钟。
作者简介:
廖欣欣,生于1995年,福建厦门人,马来西亚国立大学教育学在读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中国文化与语言专业硕士,厦门市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会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