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回延安
少慕延安圣地,
古稀始践宏愿。
临风遥拜宝塔山,
往事纷来眼前。
窑洞会堂依旧,
枣园翠影长绵。
南泥湾里存垦田,
创业英魂安畔?
刘辉光,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农经系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曾就职于武穴市审计局和湖北省审计厅。业余爱好文艺创作,现已退休,闲居武汉,爱好京剧,现任武穴市京剧协会副会长。2024年在全球华人出版社出版《散淡人云》一书。
岁月淬炼的赤子情怀——刘辉光《西江月·回延安》赏析
刘辉光的《西江月·回延安》以凝练的笔触、真挚的情感,勾勒出一位老者对革命圣地延安跨越时空的深情回望,字里行间涌动着历史的厚重感与个人生命的炽热情怀,是对延安精神的礼赞,亦是对初心与信仰的深切叩问。
上阕以“少慕延安圣地,古稀始践宏愿”起笔,时空的巨大跨度形成强烈的情感张力。“少慕”与“古稀”,青春憧憬与迟暮践约,短短十字,道尽半生夙愿。“临风遥拜宝塔山”,一个“拜”字,将崇敬、向往、虔诚之情和盘托出,人物立于风中,面向宝塔山深深鞠躬的画面跃然纸上。“往事纷来眼前”,此句如闸门开启,往昔回忆如潮水奔涌,为下阕具体描绘延安旧景埋下伏笔,也将个人情感与历史记忆悄然勾连。
下阕聚焦延安故地实景。“窑洞会堂依旧,枣园翠影长绵”,对仗工整,朴实无华却饱含深情。“依旧”二字,承载着岁月沧桑,窑洞会堂历经风雨却巍然屹立,见证着历史的变迁;“翠影长绵”则以灵动的笔触描绘枣园的生机盎然,让肃穆的革命圣地增添了一抹温润的生命色彩。“南泥湾里存垦田”,短短一句,重现了当年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的热火朝天,“存垦田”既是对历史遗迹的客观描述,更是对艰苦奋斗精神的无声致敬。末句“创业英魂安畔?”陡然发问,将情感推向高潮,以问句收束全篇,余韵悠长。这一问,既是对革命先辈的深切缅怀,也是对当下与未来的深沉思考——创业英魂是否安息?他们的精神是否得到传承?引发读者对延安精神现实意义的无限思索 。
从艺术手法看,该词以小令形式承载宏大主题,语言质朴自然,却极具感染力,符合词人“散淡”的创作风格。全词情景交融,通过对延安故地的描绘,将个人的崇敬、追忆、思考融入其中,使延安精神具象化、情感化。同时,词人丰富的人生阅历与深厚的文艺素养,赋予作品独特的韵味,退休后的闲适心境与对革命圣地的炽热情感交织,让这首词既有历经岁月沉淀的从容,又不失赤子般的热忱。
《西江月·回延安》不仅是词人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延安精神的一次深情回望与传承,为读者打开了一扇触摸历史、感悟信仰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