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乡的非遗文化——临清潭腿(一)
于应克
【旁白】 自古道:天下武功出少林,绝学潭腿在临清。后周大将李重进。武功盖世,声名远扬。深得周世宗柴荣器重。
映现出相关影像资料镜头一转,返回到现实生活中,公园内,伴随着初升旭日,鹤发童颜的老者,正在教授孩子们练武。娃娃们在神情专注地练习着,一招一式,都是那么出神入化。翻滚扑跌,闪展腾挪,引人入胜,游刃有余。
老者:孩子们,别练啦,赶快坐下歇会吧。
孩子们呼啦围过来,喝水的喝水,擦汗的擦汗。围住老者问长问短。
孩子:爷爷,我们刚才练得是什么功夫啊?这么厉害。
老者:孩子们,你们刚才练得叫做临清潭腿。
孩子:临清潭腿,比无敌鸳鸯腿还要厉害吗?
老者:临清潭腿当然要比无敌鸳鸯腿厉害喽。你们听说过南拳北腿吗?
孩子:我们没有印象,我爸爸说,他们小时候看过这部电影。
老者:对呀,南拳北腿可是中华武术的精华所在。在我国的南方健身习武已经蔚然成风。擅长拳术的人也不少。南拳以其稳马硬桥,刚劲有力的风格,丰富的手法,快慢结合的方式著称于世。其缺点是,不适合陆地作战。而北腿则出自河南嵩山少林寺。兼容并蓄,身手矫健。然而北腿则是受我国北方地区地势平坦的影响,窜蹦跳跃,身手矫健,发力猛,基础牢。发挥其巨大的威力。
孩子:南拳北腿奥妙无穷,高深莫测。太厉害了。 老者;然而临清潭腿则是吸取了南拳北腿之精华,经历代武学专家改革创新,才逐渐的发张壮大。其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五代时期。距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陈桥兵变。李重进功成隐退,出家在临清龙潭寺,法号昆仑大师。他一边悟道栖禅,一边研究中华武术之博大精深,强身健体,修真养性。以十路弹腿之功法传授武艺。 因为赵匡胤所创立的太祖拳发源地在河南登封少林寺,而潭腿之功法又起源于山东临清龙潭寺,素有南拳北腿之称。 后来少林武僧来临清切磋技艺,扬长避短,形成如今的十二路潭腿。
孩子:爷爷,你讲得太精彩了,临清潭腿招数奇特,出奇制胜。
老者:这临清潭腿里边是奥妙无穷,在中华武术的宝库中可以说是独领风骚啊。
少林潭腿歌诀说:弹腿本是宋朝传,出在临清龙潭山。临清潭腿共十路,十一、十二少林添。 也就是民间传说的三拳换两腿的美谈。
旁白:宋朝以前,中华武术是没有门派之分的。自从赵匡胤建立大宋朝以后,在全国各地招募武林高手校场比武,分出18家武功最强的门派。其中临清潭腿名列18家武功门派之首。 临清潭腿之所以被众多武术门派所推崇,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从套路编排来看。该套路注重以下下盘的基本功,其动作朴实无华,舒展大方。
二是、有利于舒展筋骨,稳固下盘,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有利于今后对于难度较大的拳术的学习。另外,他左右均衡练习,协调发展,从技法技术来看,该套路赋予中华武术的技击特点,招式简洁实用。在攻、防两方面都考虑到比较周全,适合初学者在短期内提高搏击水平。
老者:孩子们,爷爷的年纪越来越大,继承中华武学精神的担子马上就要落在你们的身上了。
孩子:我们绝不辜负您的期望。要把临清潭腿发扬光大,世代传承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