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 外 头 条总 编 火 凤 凰 (海外)
海外头条总编审 王 在 军 (中国)
海外头条副编审 Wendy温迪(英国)
图片选自百度
李悦岭:
《北京诗派的艺术鉴赏》:
我们看到新诗发展到一定程度,便进入了瓶颈,不论诗人们左冲右突,无法解脱现代意识的魔咒,朦胧诗派后的现代诗,“知识分子写作”或“民间写作”始终无法解决历史赋予诗人们为新诗立言的使命,就算写出一些诗,还是在传统的道路上给人以似曾相识的感觉。在这里不得不谈谈谯达摩们“第三条道路写作”给人以新的印象,他们给诗的定义绝对是自由的、前卫的,以超前的思想意识给新诗创作指出一条崭新的道路。他们以新语言主义,延展了语义与意境,夯实了诗句的作用,使后现代意识出其不意地凸现在新诗诗句中,多了些艺术性,同时也带来了无限拓展的诗意氛围。如谯达摩的代表作《穿睡衣的高原》(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著名诗评家张清华教授曾经在《上海文学》杂志上发表文章,对这首短诗《穿睡衣的高原》给予了非常非常高的评价)从宗教意识的角度,诠释了诗歌走向和为新诗突围的可能,“此刻睡衣醒着,而高原沉睡。/唯有漫山遍野的羔羊/从云的乳房汲取奶水”。把一座“高原”看作是伟大的母亲,“睡衣”包裹着肌体,而且是生命的源泉。“睡衣”在这里变成了诗人躁动的心理和游动的精神状态。宗教因素在这里成了游历的沙石、茂盛的茅草、繁衍的羊群。灵魂在时间里定格,客观上成了璀璨的诗眼。
禅意上突破(这一点让我们想到了美国“垮掉派”的代表人物加里·施奈德,一生酷爱禅学),使语言具有了深邃的语感和意义,思想变得凝重。《穿睡衣的高原》内敛修饰,很大程度上把语言进行了神性的剖析,把光鲜的一面呈现给读者。“透过枝叶婆娑的林荫小径,从花瓣守卫的/花盘,她羞涩地吐蕊”。神性而拟人化的写法,使这首诗具有审美的现代性,简简单单地把高原伟大的母性形象写了出来。
在欣赏谯达摩这首诗时,读者的共鸣一并印进诗里,其句子依然是那么的美,那么的富有灵性和弹性,其象征意义折射出现代诗艺术的光环。
谯达摩其它诗也呈现出现代神性的影子。他写《纽约诗派的四只鸟》,更是把美国“纽约派”代表诗人弗兰克·奥哈拉、肯尼斯·科克、约翰·阿胥伯莱、詹姆斯·斯凯勒四位写得惟妙惟肖。四只鸟,四种不同的叫法代表了“纽约诗派”四种不同的声音,但同时又具有相同的诗歌个性。“他们的叫声/至今停留在美国的/耳朵里/世界的耳朵/也竖起了”。以此印证他们提倡的“第三条道路写作”。“北京诗派”就是为“第三条道路写作”代言的一种形态。其思想性、象征性、隐喻性独树一帜,为中国新诗的发展立言。《雍和宫》写法又与其它诗不同,《雍和宫》写出了历史、文化、宗教和人的一种纪年体,诗人把认识的、感悟的、文化的东西融进诗里,很大程度上加深了诗带给读者的感知。这一类诗作看似写实,实则把诗人的思想提炼到了一种高度,又拆解成具象的一个个语言单元,深刻具有较强的说服力。看似简单的排比句,实则诗的后面,有宏大的文化背景支撑,一环套一环,层层展现了每一个历史时期对诗人内心带来的玄之又玄的感悟。
诗人与“雍和宫”的交集是多角度,甚至是全方位的,除了交集产生的和鸣,他的思想有着乐器一样的丰富多彩,各种不同的音色汇聚一起,奏响了宇宙这只洪荒大钟。那音律缓缓从乐器中流出,冲撞着真善美的心灵,展现着不俗的哲思和意境。这就是“后现代诗派”的意识,用千只手弹奏出的时代强音,在诗句中展现出最伟大的自由度,与此同时,又是那么的深奥和旷远。
“北京诗派”另一位代表人物戴潍娜在“后现代诗派”的路上越走越远,有一种柔美的“雪,把拳头打进空气——”的气势。(《轮回诗行》)又有一种把死亡剖开了把骨架拼起来的壮举。血淋淋的现实,融进了超现实的情愫。在《轮回诗行》这首诗里,诗人以动植物的生死轮回,回照自己,回照自己“理想的新世界”,“告别了麋鹿的一生,在声音里/穿越漆黑的山脉,世纪交错的风雪栈道/和无休无尽的风景。我的糜烂之身/在夺命音符的光环笼罩下,喂养橡胶树的果实/又一个理想的新世界拔地而起”。每一次轮回翻转,都诞生一个不一样的自己,这是对命运的反抗。对生活的理解,诗人有一个大的世界观——民族的觉醒与体悟。“他们不再做梦的残疾后裔/又将我篆刻在戒指内壁一行文字/深浅笔锋都是我的对抗与对付”。直到这些感悟变成诗人的神性文字,我们看到一个超越的灵魂、立体的形象拔地崛起。以此,我们似乎听到一种声音在诗句中碰撞交融,甚至不可一世。诗人在轮回中转了一圈,方觉大彻大悟,神性的意象突出了诗人的思想、信念和行动。“生命回祭给了使命,从此住进/巨大的秘密里,秘密的安睡吧”,生死轮回,灵魂活着,在《轮回诗行》这首诗里,诗人创造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其思想性超越了时间和空间。
戴潍娜创作的诗有种玄学的意味,跳出五行中,转而进入历史文化的黑洞。用生死诠释理想的世界观,以此达到宏观的精神境界。诗人的叙述方式与众不同,自我嘲讽,把自己摆在真实的处境,如“隔着词语,隔着网络,隔着逻辑/我们认识/世界的方式,如同一场禁欲/我爱上的全是赝品”。(《知识的色情》)诗人也有自身的自知之明,“我从未尝过泥土,从未舔过雪冻/我这一副身体不够来爱这世界”。(《知识的色情》)在老子的哲学中,无,即是有,不爱,即是爱过。这样的反讽意识在作品中比比皆是。走一条新语言主义的路子。
“北京诗派”出版的作品集《诸神醉了》(孔庆东、谯达摩主编)选了谯达摩、戴潍娜、上帝的拇指、温皓然、刘文旋、喻子涵等诗人的作品,在“第三条道路写作”的指引下,成果于此可以窥见一斑。诗人上帝的拇指的意识流写作,有别样的意味,主观代替了客观,向诗学的另一阵地出发,从《食腐者的黄昏》,看到了一些“廉价的笑容”,现实的无奈。从一个烟斗里,看到了一个国王的怪异,讽刺和嘲弄一个变异了的社会。象征性地把一个个不着边际的荒诞事物扭曲到看似合理的社会心理状态。“他定期走访国王的臣民/抽样分析他们的尿液和粪便/屁里是否富集臭氧离子/是时候征集烟斗税了/他的肚子拖在地上/美美地遮住大片乌云”。说白了,现实社会可不就是这样,颠倒黑白的例子不在少数。良心写作促使了“北京诗派”向更自觉的方向迈进。从这里我们看到,自我定位为中国第一个后现代主义诗歌流派“北京诗派”这个文化现象的出现,不是偶然发生的,而是必然走一条与阳春白雪不同的道路的理念,大踏步走进属于后现代意识的理想光辉国度里。
(2024年3月19日)
李悦岭,山东诗词学会会员。主要从事《金瓶梅》作者及文本研究,曾应邀参加2015年第十一届徐州国际《金瓶梅》学术研究会。诗歌作品发表在《诗选刊》《青海湖》《鸭绿江》《神州文学》《金海岸》《日照文览》以及香港《流派》等刊物。中国第一个后现代主义诗歌流派“北京诗派”创始人之一。
谯达摩,1966年6月5日出生,贵州沿河人。先后就读于复旦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大学,获教育学硕士学位。先后供职于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诗刊》编辑部。代表作有短诗《穿睡衣的高原》《狐狸炼丹》《后现代日记》等,长诗《凤凰十八拍》《毕竟空十八拍》《中国十八拍》《世界十八拍》《后现代十八拍》等,歌剧《王阳明》(剧诗,中央歌剧院2024年5月世界首演),出版有诗集《摩崖石刻》等。“第三条道路写作”诗派创始人,“北京诗派”创始人。多年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讲授本科生必修课外国文学史。与温皓然共同主编《世界文坛》(经济日报出版社2010年6月版),与伊沙共同主编《后现代之光——近40年中国新诗流派运动代表人物诗选》(九州出版社2016年5月版),与孔庆东共同主编《诸神醉了——北京诗派代表诗人作品选》(长江出版社2023年9月版)。自2015年起,担任爱国工程研究院(中央宣传部主管)副院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