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江文史召开座谈会
本刊编辑部
4月25日上午,《中江文史》在中共芜湖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的会议室召开座谈会。座谈会对今年以来的文史研究工作进行了回顾和小结,参加会议的专家老师对自身的建设和今后的发展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领导龙遗华参加了座谈会并讲话。

座谈会由《中江文史》编审秦建平主持、编辑张孝祥对今年中江文史工作进行了回顾:通过各位专家老师的卓越的工作,《中江文史》成功吸引市民与学者参与,越来越多读者关注并投入写作,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得以展示,推动了学术交流,激发了公众对本土历史文化的浓厚兴趣。让本土文化更广泛深入地走进大众视野,显著提升了公众对中江文化的认知与兴趣,增强了芜湖地区文化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对芜湖的文化建设、传承历史文化作出了贡献。中江文史先后参与了《芜湖古城复活工程》、《鸠江饭店史话》等编撰。还参与了《芜湖长江文化史料》重大课题研究。目前中江文史在线读者关注人数持续增加。广大读者对中江文史的有关文章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表达了极大的兴趣和热情。他还介绍了编辑内部交流资料性质的《中江文史》2024纸质年刊的情况。《中江文史》还得到文化界的关注重视,芜湖著名的书法家韦斯琴为《中江文史》题写刊头,提升了《中江文史》的美誉度。
张孝祥发言中提出《中江文史》面临诸多新的问题。随着自媒体的数量不断增加,如何在保留历史文化本真的基础上创新表达形式,吸引年轻群体关注,成为一重要课题;此外,将数字化资源与实际业务场景有机结合,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价值最大化,也是亟需攻克的难关。作为中江文史的团队如何进一步加强自身的必要的建设,要求各位专家提出改进和发展的方案。

(档案副研究馆员 芜湖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 秦建平)
编审秦建平在发言中说:《中江文史》自五周年座谈会之后,一直平稳健康的发展,以16.8篇/月的高频率的发刊,获得了广大读者和各级有关部门乃至全省的媒体关注,中江文史的老师专家们参与了一些重大研究课题的编撰,在芜湖的历史文化的传承方面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对目前芜湖文史还存在着炒冷饭,没有新意,缺少新的领域开拓精神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对于成立是否中江文史学会的问题也提出了建议。
(宣传部新闻阅评员、芜湖市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 孙栋华)
(市委党校编审(教授),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台和安徽卫视特约嘉宾。姚永森)

(座谈会现场)
参加会议的《中江文史》编委顾问孙栋华,姚永森教授对《中江文史》的今后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在座的专家们分别就《中江文史》的发展均提出了积极的建议和看法。

(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副主任龙遗华)
座谈会最后,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副主任龙遗华讲话:他对《中江文史》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对各位专家老师所作出的努力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代表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表示对《中江文史》给予支持、并给予必要的帮助,并设立文史专家办公室为文史专家提供查阅资料、进行交流等服务,他希望文史专家再接再厉、在芜湖文史研究方面开辟新的领域,作出新贡献。会议最后集体合影纪念。

(左起:张双柱、陆成全、龙遗华、龚英柏、孙栋华、范守义、秦建平、张孝祥、胡毓骅、姚永森、刘传汉、李先明、张宪华、汪应泽、谢小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