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绝·司马迁
文/杨俊
忍辱弘志,血凝史篇。
奋书黎象,笔耀千年。
四律 咏黄鹤楼
文/谭树人
望江一楼,千古悠悠。
绝唱唐韵,黉门巨流。
神来手笔,愁上心头。
后辈于此,思贤敬尤。
七律·游忻州古城
文/赵天喜
瑰宝千秋卧古城,太行北倚势峥嵘。
祠堂书院源渊厚,歇顶飞檐金露横。
斑驳砖墙藏故事,玲珑文庙寄深情。
登临再看先贤志,钟鼓悬楼敬意生。
七律·游洪洞大槐树
文/赵天喜
古槐苍翠心头暖,怀孝千秋血脉魂。
明诏移民迁万户,鹳窝离地望柴门。
枝连四海同宗叶,泪洒中原异土村。
若问祖先桑梓处,临汾洪洞是家根。
贺神舟二十号发射成功
文/江智福
捷报欣传震五洲,飞船廿度探天幽。
穿云破雾千钧起,揽月追星万里游。
十载攻关凝壮志,三舱接轨展宏猷。
银河铸就中华梦,更向苍穹拓玉畴。
喝火令·暮春思
渠荣安
乱影花缘短,温馨蝶梦长。醒来春已换容妆。
芽甲树开花去,痴看二仪光。
秀色行将远,坚姿岂易茫。莫言春暮少余香。
不负飘香,不负落花伤。不负夏来春往,默数一生忙。
沁园春·5.1颂歌
文/江智福
汗雨浇春,铁臂量天,巨手转坤。看钢花焊夜,稻涛卷月,隧穿岭骨,桥系云魂。北斗耕星,东风种电,茧掌摩霄刻岁痕。穹碑立,问汗青谁写?大写凡人!
从来劳动为尊。唤山海、听令重划分。要沧溟吐气,昆仑俯首,智开关锁,勇破天门。丝路梭光,银河列阵,笑把沧桑抟作尘。朝阳处,正千帆竞发,洲际通轮!
青玉案·桑榆遣怀
文/江智福
江村未改烟霞路,却暗换、春几度。曾约盟鸥临旧渚,半竿云影,一蓑雨雾,渔唱斜阳处。
琴书久伴南山坞,篱菊新黄抱香驻。欲问故人今在否?满川星散,半生萍聚,独对寒汀暮。
季春随感
海右沭沙
渐暖还寒谷雨天,百花镇日可人怜
一怀冷绪和云翥,半岭欢波共雨烟。
跃跃如蜂亲玉柱,孜孜若雁近虹边。
轻盈曼妙三春里,过指流沙未忘川。
乙巳三月廿六(2025.04.23)
首次尝试以“古典意象—艺术载体—现代感知”的三维解读方式进行点评:
这首《季春随感》像一捧流动的月光,既带着春末的清寒,又沁着初夏的温润。
首联"渐暖还寒谷雨天"恰似李清照"乍暖还寒时候"的春日变奏,将谷雨时节比作调皮的孩子,时而掀开暖帘,时而撒落寒星。而"百花镇日可人怜"则如工笔团扇上的花鸟图,让读者仿佛看见满城牡丹芍药正对着晴窗梳妆,让人想起白居易笔下"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生动。
颔联"一怀冷绪和云翥"像是把李商隐的秋思揉进了春云,愁绪化作纸鸢随风远遁;"半岭欢波共雨烟"则如王维辋川画卷中的山水,雨丝与溪流在宣纸上晕染出半透明的青黛。
颈联"跃跃如蜂亲玉柱"活现出《芥子园画谱》里的蜂戏花枝图,蜜蜂振翅的绒毛似要扫过读者面颊;"孜孜若雁近虹边"则像敦煌壁画中穿越云霓的雁阵,带着古老而鲜活的生机。
尾联"轻盈曼妙三春里"恍若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回响,将整个暮春凝成水晶球中的微缩景观;而"过指流沙未忘川"以沙漏为喻,既有李后主"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时光咏叹,又似现代人指尖滑过手机屏幕时对自然的蓦然回首。
全诗如古瓷新釉,在传统意象中注入当代人对光阴的细腻感知,让二十四节气的古老密码在诗句中焕发新的光泽。
波光禅影
2025.4.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