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卌载重聚》(词林正韵)
--谨献江苏省委党校83级理论班毕业卌周年聚会
张金坦
江苏省委党校83级理论班毕业四十周年聚会,定于九月金秋金陵践约!再以此词致贺!
卌载回眸,钟山叠翠,大江奔流。
忆学窗两岁,豪情激荡;求经问道①,砚底洪流②。
马列精微③,潜心化智④,哲炬⑤光芒照九州。
凭栏望,见薪传火继,光耀寰球。
而今鹤发重游,恰硕果盈枝壮志酬。
念基层躬耕,笃行弘旨⑥;杏坛树蕙⑦,润物同俦⑧。
改革征程,扬帆破浪,砥柱中流立潮头。
金秋聚,纵夕阳向晚,真理千秋⑨!
注:
① "求经问道 ","求经",化用韩愈《进学解》" 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经",喻马列经典,恩格斯称《资本论》是"工人阶级的圣经"; "道",指马克思主义之道。
② "砚底洪流","砚底",具备文人书卷气,砚台是文房四宝之首,砚池墨汁如理论源泉。 "洪流"既有历史纵深感,又暗合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呼应《共产党宣言》"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的革命动态。"砚底洪流",指从静态记录到动态变革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品格。
③ "精微",取之《中庸》"致广大而尽精微,,特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精密性。
④ "潜心化智", "潜"字出自《周易》"潜龙勿用",喻理论沉淀过程,心理学中的"内隐学习"机制印证 ,更突出理论武装的深度。"潜心",指理论学习;"化智",指掌握方法。强化治学态度。
⑤ "哲炬",是创新复合词(哲学十火炬),喻马克思主义如智慧火炬。强化指引意象。
⑥ "笃行弘旨",《论语》有"笃信好学"句,"笃行"呼应党校校训"实事求是",更显知行合一;"弘旨","即宏大宗旨。"旨",指马克思主义核心要义根本宗旨,如(《共产党宣言》主旨)。此典故化用《文心雕龙》"原道弘旨",暗合"原原本本学理论"精神 。"笃行弘旨",上承"求经问道"(学习理论),下启"润物同俦"(实践育人) , 形成"经→旨→行"的逻辑闭环,体现"学理论→悟原理→践宗旨"的党校教育链条 。
⑦ "杏坛树蕙","杏坛",指孔子讲学处(《庄子.渔父》,代指教育胜地。"树蕙",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王逸注:"兰蕙,皆香草也,以喻贤者";朱熹《楚辞集注》:"种植众芳,修行仁义" 。屈原以种植香草喻培养人才。古代"兰蕙"常指代门生弟子(如"兰亭集会")。 蕙草香气清远,喻高尚情操,与党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度契合。"树蕙",指培养德才兼备的干部。"树",体现主动培育,"蕙",象征"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
⑧ "润物同俦","润物",化用杜甫"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喻理论教育潜移默化的滋养;可理解为:"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滋润心田,在改革实践中培育成长" ; "同俦",《说文》"俦,侣也",又暗合王勃《滕王阁序》"胜友如云,高朋满座"之谊 ,突出师生共同体智慧。
⑨ "真理千秋","千秋",(《史记》"千秋万岁" );郭沫若《满江红》:"有雄文四卷,为民立极,千秋功业";赵朴初《某公三哭》:"千秋青史自有公论";千秋,甚具历史纵深感,突出了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永恒性。"真理千秋",从时间延续到历史永恒 ,暗合"马克思主义行"的历史必然性。体现了对马列主义永恒性的坚信,对四十年实践成果的历史定位, 对后辈传承的殷切期许。
2025.4. 2 8晨夜1:30于宅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