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冷暖——〖百度高产作家韶年名篇佳作专刊鉴赏〗〖诗词中国翰林院〗高端人才创作基地权威发布!
☆世间冷暖
☆ 作者:韶年
由于夜里一直在下雨,道路湿滑,早晨便没再去滏阳河岸边锻炼身体。顺手从书架上拿起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决定》的单行本。当读到小平同志“只有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和一部分人依靠勤奋劳动先富起来,才能对大多数人产生强烈的吸引和鼓舞作用,并带动越来越多的人一浪接一浪的走向富裕。”这段语录时,脑子里突然闪现出了一个故事,一个292年前的故事。
故事说的是1733年,也就是清代雍正年间,浙江萧山有个叫来懋斋的书生,家境贫寒,三餐不继,家里穷得叮当响。但这个人豪爽慷慨,为人厚道,尤其是在学习上不甘示弱,在私塾里的成绩一直都是名列前茅。
当年,他参加州县乡试,以优异成绩中了举人。按照当时的考试制度,新中举人的第二年,要去京城参加会试,一旦考上了,那就是进士。正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皇帝就会给个官做。
然而,这个来懋斋家实在是太穷了,浙江到京城山高路远,苦于凑不齐进京的盘缠,非常焦急。
早年,浙江乡下有个风俗,学子进京赶考,如果没有盘缠,可召集亲友七八个人,凑一笔钱,由发起人写下字据,签字画押之后,把这笔钱送给学子,等学子考中以后,再一一偿还。但来懋斋家里穷得名声在外,找不到发起人。他只好一家一家拜访亲友,求人家帮忙救济,经过走亲访友,有七个人答应把钱借给他。
到了约定的日子,来懋斋老早就起来了,张罗了一桌酒席,而后恭候客人。可等到了快响午的时候,那七个人竟一个也没有露面儿,他仍在苦等,幻想着亲友们能够雪中送炭。但一直等到了天色将晚,仍是一个人也没来。
这时,有几个乞丐路过来家门口,见他家院子里有杯盘罗列,知道在办喜事,便在门外等候,希望主人把客人吃剩下的食物赏赐给他们。来懋斋此时急火攻心,也就忘了饥饿,看到乞丐们在门外眼巴巴地看着自已,便走到门外对他们说:“我预备这些酒菜,实在是没有办法,我想进京赶考,没有路费,想请亲友们帮忙凑一些盘缠。可答应好的七个人却一个也没来,全都食言了,以至于这桌酒席形同虚设。唉!也罢,与其让这桌鱼肉都坏掉,还不如请诸位饱餐一顿。你们就请进来就座吧,和我这个东道主开怀畅饮一番。”
众乞丐一听大喜。一个个大大咧咧地走进到院子,大块朵颐,饱餐之后,为首的乞丐打着饱嗝儿说:“我等都是下贱之人,承蒙先生不弃,赏赐酒肉给我们,这算是非分啦,我等抖胆问一句,您这去京城考试得用多少银子?”
来懋斋说:“我不清楚具体需要多少银子,但一路上只要有水喝,有饭吃,能平安抵达京城,我就心满意足了。”众乞丐一听,你一言,我一语,表示愿意出手相助。为首的乞丐说:“这等区区小事,何难之有?我等愿意竭尽全力、沿途为先生乞讨食物!”
来懋斋听了,大为感动。当下便收拾行囊,随即和众乞丐出发了。
沿途夜宿旅店的时侯,一些店主得知此事的来龙去脉,甚为感动,不仅不收他们的住店费用,反倒资助了他们许多银两。众乞丐在途中“分道行乞”,将讨得的全部银两都给了来懋斋。
来懋斋也真是争气,果然考上了进士。不久,便被雍正皇帝派到地方做了知县。按着当时官场的惯例,官员上任之前,首先要回乡省亲,于是,众乞丐又簇拥着来懋斋浩浩荡荡返回了故乡。
在家乡,听说来懋斋进士及第,那些沾边的,不沾边的亲戚朋友,全都纷纷赶来祝贺。当然了,贺礼自然是颇为丰厚。
经过此番朝夕相处,乞丐们倒是对来懋斋生出了感情。不久,又随着他去任所赴任去了。
来懋斋在任内政绩卓著,先后升任布政使和按察使。每当想起那些帮助过自己的乞丐,来懋斋就会忍不住落下泪来,发誓一定要报答他们;要让年轻的乞丐都过上正常人的生活;要为年老的乞丐养老送终。
多年以后,来懋斋的愿望都一个接一个地实现了。
别看是乞丐,却是一样的满怀慷慨和真诚。因为他们长年以乞讨为生,更懂得世间冷暖。而从另一个方面来看,穷可以帮穷,但富人是不可能帮助穷人的。所谓“先富带动后富”,也就成了一句不可能实现的空话。
作者名片:柳洪昌:笔名韶年,衡水市人,当代文学集萃平台签约作家,小说主编。现为《百度人才文学院》旗下《红豆文学名人堂》榜上诗家平台,特邀金牌金笔小说主编,《精品作家网》首席小说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