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旅居游记(6)
文/彭太光
旅居出游第四站:海埂大坝
去了滇池,游了滇池,不去海埂大坝与海鸥近距离接触,会留下遗憾。
我们一行老表,从住的小区-白鹭洲,步行十分钟到公交站,乘33路公交车到终点站,然后转73路公交车到了海埂大坝。
海埂大坝位于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是建立在滇池湖岸的人造堤坝,后改造成观赏滇池的最大亲水平台,也是昆明市重要的旅游景点。
海埂大坝地处滇池东岸北部草海一侧,北起永昌湿地公园,南抵海埂公园,全长超过2.4公里(另有说法为全长约2.8公里)。
上世纪六十年代,当地在湖岸泥沙软基上修建了“草海大堤”,正是海埂大坝的前身。随着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的成立,海埂大坝划归滇池度假区管委会管理,并经过多次改造,成为如今的模样。
海埂大坝以滇池、西山为代表的的自然景观为主,可以一览环滇湿地公园的美景。滇池是云南最大的高原湖泊,与西山相伴而生,风光旖旎。
海埂大坝还辅以文化园区等人文景观,包括各类雕塑、地方主题文化等,增添了坝区的文化氛围。
时令景观:冬春季节,有来自西伯利亚的红嘴鸥栖息于此,成为海埂大坝的标志性时令景观。游客可以购买鸟食与海鸥亲密互动,体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乐趣。
海埂大坝交通十分便利,有多条公交线路可达,如k33路、44路、73路、a2路等。同时,周边也有多个停车场供游客选择,停车方便。
海埂大坝地势开阔,是民众野餐、露营、散步的好去处。此外,还可以远眺西山美景,拍摄滇池风光,留下美好回忆。
夏天可穿着短袖、运动鞋等轻便服装;冬天则需注意保暖,多穿些衣物以抵御寒风。
昆明地处高原地区,部分游客可能会有轻微的高原反应。建议提前准备一些抗高原反应药物以备不时之需。
在游玩过程中,请注意保护环境卫生,不要随意丢弃垃圾;同时尊重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不要惊扰或伤害海鸥等鸟类。
海埂大坝是一个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时令景观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点。无论是想要欣赏滇池美景、感受自然风光还是想要体验与红嘴鸥亲密互动的乐趣,海埂大坝都是一个不容错过的选择。
海埂大坝的风景真的很美。周边的植被茂密,景色宜人。
在这个季节,海鸥仍然很多。
我们站在堤坝上,买了专供海鸥美食的面包,等待着海鸥飞过来。
海鸥像是有人在指挥着,一下子,从远处的滇池水中成群结对的朝着大坝上的人们飞了过来。
游人如织的人们,手上举着小块的面包,海鸥尖叫着,争先恐后地抢食着人们手中的面包。
这个时候,游人们与海鸥和谐的在一起,拍照,拍照,一张张与海鸥在一起的照片收入到了手机的相册图片里。
大概三四分钟的时间,海鸥吃过了美食,又一阵风的飞走,不见踪影。
海鸥在我们头顶上飞翔的感觉真的非常爽歪歪的,海鸥已经与人类成为了好朋友,它知道人类不会伤害它。海鸥觅食的时候,它会停留在你的手上、肩膀上、头顶部。抢拍到的照片,看到的,都是人和海鸥和谐相处的感觉。
在这个时候,我想到了远在珠海的外孙小坨古,于是乎,我立马与小坨古视频,让他在手机里,看到成群结队的海鸥,让他分享我们此刻的快乐。
小坨古在视频里兴奋得手舞足蹈,他的眼睛里满是好奇与惊喜。看着那些海鸥,他不停地问这问那,像“海鸥为什么会飞这么快呀”“它们怎么不怕人呢”。我耐心地解答着他的问题,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个孩子。
之后我们继续在海埂大坝游玩,感受着微风的轻抚。沿着大坝漫步,能看到滇池的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与滇池的水交相辉映。
我们还看到一些画家在大坝上写生,他们用画笔记录下这美好的景色。旁边也有一些摄影爱好者,拿着长长的镜头,捕捉着海鸥飞翔的每一个精彩瞬间。
吃午饭的时间了,大家提议,在海埂大坝周边的美食城去吃云南的过桥米线。
兰萍在手机里搜到了云南过桥米线老字号店铺,我们按着导航步行了十五分钟左右的时间,走进了古色古香的云南过桥米线百年老字号品牌店辅。店内的装修充满了云南特色,木质的桌椅散发着古朴的气息。服务员热情地迎接我们,引领我们到座位上坐下。不一会儿,热气腾腾的过桥米线就端了上来。那精致的摆盘让人眼前一亮,各种配菜色彩斑斓地分布在碗边。汤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勾引着我们的味蕾。
我们按照传统的吃法,先将生的配菜放入滚烫的汤中,瞬间,食材就被烫熟了。然后挑起米线,放入口中,米线爽滑劲道,汤的鲜味渗透到米线里。大家吃得津津有味,一边吃一边还在谈论着今天看到的海鸥和美丽的滇池景色。
吃完饭后,我们稍作休息,又沿着滇池边散步。此时的滇池在午后阳光的映照下,更显宁静与美丽。我们看到一些孩子在湖边喂鱼,他们欢快的笑声回荡在湖边。我心想,这美好的一天,不仅让我们领略了自然的美景,也让小坨古在视频中感受到了这份快乐,这将会是一段难忘的回忆。
这个时候,笔者诗兴大发,一首“云南过桥米线”的诗跃然纸上:
诗 云南过桥米线
文/彭太光
到了云南
不吃过桥米线
等于没去云南
过桥米线的传说
让人心疼
令人向往
寻着过桥米线的故事
我们一行老表
走进了云南的招牌店
云南老字号过桥米线
店铺
古色古香
桌椅板凳
古色古香
餐厅服务员
古色古香
让你感觉到
走进了明清时期
来了,请,请坐,请用茶
服务生的声音
在餐厅里飘绕
鸡汤菌汤牛骨汤
任尔尽选
荤菜素菜
二十几道
服务生将配菜米线
倒入滚烫的铁锅汤盆中
好嘞,等待三十钞,开吃
服务生的吆喝声
让人胃口大开
这个香脆嫩滑酥
真的爽口
让人垂涎三尺
啊
云南过桥米线
不仅是一个传说的传承
更是中华饮食文化的遗产
彭太光,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散文集《走过春天》、《感叹时间》,长篇小说《走过秋天》、《高山上的花瓣》、《绝路》、《祼局》、《命中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