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达板上情怀似火
原铁五师 殷永琪
这一辈子,在军旅、社会经历了无数的“五四”青年节,唯有在铁道兵军旅十几年“五四”青年节的日子挥之不去。那时年轻,热血沸腾,现已暮年,一想起总是激起情怀的浪花,多想时光倒转,过着军旅浪漫的生活。年龄不等人,几十年前的事,心里温暖极了。

1974年在新疆奎先达板,我接到了转业通知,很快就要离队的消息,一下子在我们1961年入伍的重庆战友中传开,都打电话为我辞行祝平安。特别是战友杨永明约了好几位战友,星期天到他的帐篷里集中。还特地要求每人做一道菜表示欢送我的心意。
杨永明原是团政治处干事,下连队担任了指导员,我同他有很长时间没见面了,这次进驻葵先达坂连队之间距离不远。记得那是星期日,飘着雪花,天气预报是零下18度,因为太冷,我全身里外都把所有的防寒衣裤穿上了,裏着厚厚的皮军大衣,还是感到寒意,戴着防雪镜,脚上穿着大头鞋,踩在雪地上,嘠嘠直响,我带着前几天在草地上采的蘑菇烧红烧肉鑵头,进了杨永明战友的棉帐篷。帐篷里暖洋洋的,原来他烧了两个火炉子。一个劲地“老殷,老殷”的亲切地向我打着招呼,战友都过来同我握手,手拉手摇了许久,我心里滚动着股股暖流。
我取下防雪镜一瞧,来了好几个我们1961年入伍的战友,个个都熟识,一个叫叶长江,他是重庆兵工重庆建设机床厂入伍的,当了司务长,自报带来了重庆味的鱼香肉丝。一个叫李子六,是从学校入伍的,也是司务长,带来了川味的木耳炒肉片。还有一个叫陈弹木,是从重庆歌乐山参军的,也是司务长,他带来了油炸花生米。我更熟悉的战友李德州,他见人就笑,当了多年的司务长了,他带来自己烹饪的回锅肉。我一看,自感不如他们炒菜的手艺,把我带去的蘑菇烧红烧肉也放在木箱拼起的“桌上”。战友杨永明弄了一个小铁锅,亲自动手把战友带来的佳肴都热了一遍。
战友杨永明,他亮相的菜是烤牦牛肉,香味扑鼻,是他特地跑了几公里地,去老乡那里买的牦牛肉,他说让大家尝尝牦牛肉的美味,他还饶有兴趣地介绍:“第一次大开眼界,亲眼目睹了牧民宰杀牦牛的特别方式,牧民看着满山的牦牛,看中那一头牦牛,举枪就向牦牛群射击,那被击中的牦牛就滚下山坡,牧民就趁牦牛还热的体温,就地剥皮取肉,真是长了见识。这样取的肉,新鲜可口”。杨永明战友绘声绘色地讲着趣事,难怪他是全团出了名的活跃分子,我在团宣传队时与他很是要好。
他成了战友团聚的主持人,来个开场白:“今天我们几个战友聚在一起,一同入伍,相聚在一起真不容易,老殷要转业回重庆了,大家为表心意,各自在这冰达坂上做了一道菜来为他送行,我们几位老战友在这冰达坂上也欢快一番”。我兴奋地说:“战友们,我们都是重庆老乡,很难聚在一起,我就要转业回重庆了,说句实话,我们在部队都已有十几年了,这就要离开铁道兵部队,还真有不舍之情,我们战友亲如兄弟,希望大家多保重,非常感谢战友们的盛情,我将永远记住在冰达坂这一聚会的日子。”
杨永明战友打开了酒瓶,把酒倒在瓷缸里,我们轮流品饮,别说,在帐篷外冰天雪地的环境下,帐篷内尝着战友带来的家乡口味的佳肴,喝着让心里暖暖又甜蜜的酒,别有一番情趣,欢声笑语中,包含着战友的情意绵长。有意思的是,我转业的第二年,几个战友都转业回到重庆,杨永明战友被分配到重庆兵工企业做工会工作;叶长江战友回到原单位的重庆建设机床厂当了车间工会负责人;李子六被分配去他妻子单位的重庆邮电局管理设备;李德州被分配到国企搞老本行,管理伙食团。陈弹木被分配到重庆土塆街道办事处管理民企。我从事新闻工作,很方便都分别去探望过他们,都说没有忘记在冰达坂上的一次别开生面战友欢聚。回眸起来,几十年过去了,心里总是暖洋洋的。
槛外人 2025-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