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雨巷文学社

作者简介:
萧祖能 浙江杭州人,中共党员。青年从军,执笔为戈,历任连队文书、营部书记、师政治部宣传科报道员,勤于海防前线锤炼文心,军旅笔墨常现各类报刊杂志;退伍后深耕政工领域,持高级政工师职称,主政大中型企业党委书记,二十载耕耘自成章法;公门履职亦未辍翰墨,时评政文常见诸报端;花甲归林不改书生本色,执掌萧山区老干部诗词协会秘书长,融身省市区等各类诗词楹联学会会员。散文诗词过百篇散见主流媒体,字里行间咏颂家国情怀。名曰:瞬逝戎马铸忠诚,一纸翰墨绘丹青。

散文:掌心有山河 ——
致敬,为祖国繁荣富强而辛勤劳作的工匠们
作者:萧祖能 - 杭州
清晨的工地,铁铲与水泥摩擦的沙沙声惊醒了沉睡的露珠。我看见钢筋工老张摊开手掌,粗粝的茧子像地质年轮般层层叠叠,每一道褶皱里都嵌着洗不净的混凝土。这双手让我想起敦煌壁画里凿岩的匠人,千年时光流转,唯有劳动者掌心的温度从未冷却。
春蚕啃食桑叶般的沙沙声里,粉笔灰落在女教师的蓝布衫上。她教孩子们写"劳动"二字时,总要把枯瘦的手指贴在黑板,让笔画顺着骨节流淌。那些粉笔灰落在学生肩头,化作二十年后实验室的显微镜、手术室的无影灯、卫星发射场的仪表盘。
在急诊室彻夜长明的白炽灯下,护士小周摘下手套,指缝间还残留着碘伏的痕迹。这双手托起过凌晨三点的新生儿,扶正过输液管,拭去过老人眼角的泪。生命在这些忙碌的指间川流不息,如同大运河承载着千帆,沉默地哺育两岸城池。
当我路过郊外的麦田,农人弯腰的姿势与汉代画像砖上的收割图重合。金黄的麦穗拂过他们龟裂的手背,穗芒在阳光下碎成星星,落进粮仓变成万家灯火。那些深深浅浅的掌纹里,分明蜿蜒着长江黄河的走向。
博物馆的玻璃柜中,战国青铜器上的云雷纹仍在流转。我们的祖先用长满老茧的手掌摩挲出文明的轮廓,让甲骨文的刻痕里渗出智慧的琼浆。故宫琉璃瓦上,依稀可见当年窑工按下的指纹;赵州桥的石缝间,仍回响着李春锤击时的韵律。
暮色中的城市渐次亮起灯火,每一扇窗后都有手掌在劳作:纺织女工穿梭的指尖,程序员敲击的键盘,母亲揉面的手腕。这些掌纹连缀成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地图,茧花绽放成银河里的星辰。当五月风吹过大地,我听见《考工记》的竹简与钢筋共振,《天工开物》的墨香在集成电路板上弥散——原来所谓奇迹,不过是亿万双手掌相叠的高度。
劳动是神奇的,劳动是伟大的。劳动者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编织了这个五彩班斓的世界,创造了人类的文明。让我们在“五一劳动节”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向所有的劳动者致敬!
我想说,在充满真情的五月,紧握你因劳动而开满茧花的手,送上我最真心的祝福,聆听你劳动的赞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是一种人生;“凭栏处,潇潇雨歇”是一种人生;“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是一种人生; “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也是一种人生。种种人生,劳动如咖啡里的方糖,把我们的人生调得有滋有味; 劳动如路旁的一帧风景,把我们的人生装扮得亮丽多彩。
写于2025年4月21日凌晨五一劳动节即将到来之际。

致敬,共和国的劳动者!

投稿须知:
1.本刊为公益平台,欢迎公益投稿。
2.投稿作品必须是作者原创作品,严禁抄袭,文责自负。
3.投稿作品必须是作者首发作品。
4.本平台刊发文学作品: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文学评论,书法、绘画等。
5.投稿作品一经刊登,本刊以及中国雨巷文学所属机构均有使用、出版之权利。
6.投稿作品7日后未刊登,作者可自行处理,本刊概不退稿。
投稿须提供:
1.文本、2.作者简介、照片
3.朗诵者简介、照片,4.诵读音频、视频
投稿联系热线:13306500910
中国雨巷文学社
首席顾问:黄健
特别顾问:周绍志
海外顾问:鄧瑛(德国)、王静(英国)
雨巷文学编辑部
总编:陈继业
主编:韩菜菜
本期编辑:陈继业
2025年 4月2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