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褶皱里的光》
文/高金秀(甘肃)
风穿过未关严的窗缝,在空荡荡的客厅发出呜咽。我蜷在沙发角落,听老式挂钟在寂静里滴答作响,像极了疲惫心脏的跳动。指腹摩挲着杯壁,温热的茶水蒸腾起薄雾,将眼前红得灼眼的床单晕染成朦胧的霞。
外人眼里,我的工作算得上体面,那些用专业换来的掌声与褒奖,常让我在人前挺直脊梁。可只有自己知道,西装革履下藏着多少深夜加班的困倦,精致妆容掩盖了多少被压力催生出的白发。房贷、医疗账单、人情往来的支出单,像张密密麻麻的网,将我困在生活的漩涡里。更煎熬的,是这副不争气的身子,三天两头的病痛,如同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总在最疲惫时刺得人溃不成军。
深夜加班回家,楼道里声控灯忽明忽暗,钥匙插进锁孔的瞬间,风声卷着寒意灌进领口。推开门,满室寂静,唯有月光透过纱帘,在洁净的地板上投下清冷的银斑。我常常站在玄关,望着被自己收拾得纤尘不染的屋子出神——擦得锃亮的家具棱角分明,床单被褥铺叠得一丝不苟,连窗台上的绿植都被修剪得整整齐齐。这些静默的秩序感,像一剂良药,熨平了我皱巴巴的心情。
最柔软的牵挂,总在四下无人时漫上心头。儿子发来的工作照里,他站在写字楼前意气风发,眉眼间的英气让我想起他幼时攥着奖状向我飞奔的模样;孙子在视频里挥舞着画满涂鸦的纸张,奶声奶气的“奶奶”能瞬间让眼眶发烫;而丈夫布满老茧的手,在寒风里接过我手里重物时的温度,至今仍烙在记忆深处。他们是暗夜里的星辰,是跋涉时的行囊,是支撑我穿越风雨的力量。
总在心底暗暗祈愿,盼着命运能慷慨些,赐一个转机,让日子不再这般紧巴巴。哪怕要披星戴月,哪怕需咬牙坚持,我也甘愿拼尽全力。可日子依旧按部就班地流淌,风依旧拍打着窗棂,生活的难题像窗外的夜色般浓重。但每当指尖抚过光洁的桌面,看着被自己打理得井井有条的家,就忽然懂得:生活或许不会立刻变得顺遂,但那些被爱意填满的瞬间,那些在琐碎里开出的花,早已是命运馈赠的珍贵礼物。二《静室生暖》
、暮色渐浓,风裹着料峭寒意叩击窗棂,发出细碎的呜咽。我斜倚在床头,目光掠过屋内陈设:艳红的床单如同一簇跳动的火苗,在黯淡的光线里燃烧着炽热的温度;素白的被单叠得齐整,像一片轻柔的云,与火红相互映衬,倒生出几分岁月静好的模样。地板被擦得锃亮,倒映着窗外将熄的残阳,恍惚间,连尘埃都镀上了一层暖金色。
白日里,职场上的赞誉与认可,为我编织出光鲜的外衣。可当暮色四合,褪去这层华丽,生活的重担便沉甸甸地压了下来。房贷、日常开支,还有时不时造访的病痛,如同连绵的阴雨,潮湿又压抑。我的身体仿佛一株在风雨中飘摇的老树,每一阵风过,都能听见枝干发出脆弱的呻吟。
夜深人静时,风声愈发喧嚣,似是要冲破窗户的阻拦。整个屋子寂静得可怕,唯有挂钟“滴答滴答”的声响,在空荡的房间里回荡。这样的时刻,疲惫如潮水般将我淹没,那些生活的琐碎与不易,如同藤蔓般紧紧缠绕着我,令人窒息。
但每当这时,思绪总会飘向远方。想起儿子穿着笔挺西装,眼神坚定地奔赴理想;想起孙子肉乎乎的小手,举着歪歪扭扭的画作,满脸期待地等我夸奖;想起丈夫在晨曦中出门前,轻轻落在额头的一吻,带着未散的睡意与温柔。他们是我生命里的光,驱散了所有的阴霾与疲惫。
我常常望着干净整洁的屋子发呆,这里的每一处角落,都藏着我的心血。擦拭过千百遍的桌椅,整理了无数次的橱柜,还有这张承载着无数晨昏的床,它们静默无声,却给了我最踏实的慰藉。窗外的风依旧呼啸,可屋内的这份宁静与温暖,足以让我在生活的惊涛骇浪中,寻得一方安宁的港湾。或许生活从不会一帆风顺,但只要心中有爱,目之所及有暖,那些艰辛与不易,终将化作前行路上的点点星光。三《褶皱里的人间》
深冬的风裹着细雪撞在玻璃上,发出呜咽般的低鸣。我蜷在床头,指尖反复摩挲着被角的针脚——艳红的床单是年前儿子网购的,说是本命年图个吉利,大朵牡丹在月光下泛着丝缎般的光泽;素白的被套叠得齐整,边角微微翘起,像记忆里丈夫总也折不平整的衬衫领口。地板被擦得发亮,映着窗外将熄的路灯,恍惚间,连浮动的尘埃都成了时光的碎屑。
职场的荣光总在白天盛放。会议桌上侃侃而谈的从容,项目完成时同事们的掌声,都让我觉得自己像棵挺拔的树,能在风雨里撑起一片天地。可当暮色漫过写字楼的玻璃幕墙,卸下职业装的瞬间,生活的重负便潮水般涌来。医院的缴费单、孙子的补习费、老房子的修缮开支,像无数根细针,密密麻麻扎进日渐佝偻的脊背。最煎熬的是这副不争气的身子,药罐里蒸腾的苦涩气息,总在深夜漫过枕边,提醒着生命的脆弱。
今夜的风比往常更急,呼啸着掠过屋檐,仿佛要掀开岁月的瓦砾。寂静的屋子里,老式座钟的滴答声格外清晰,每一声都像是命运的叩问。我望着天花板上晃动的树影,想起上周加班到深夜,在空荡的地铁里突然心悸,攥着扶手的手心全是冷汗。那时脑海里闪过的,不是未完成的方案,而是孙子软糯的童音,是丈夫发来的那句“路上小心”,是儿子总说要带我去体检的叮嘱。
记忆突然变得鲜活。儿子高考前夜,我坐在他房间外的地板上,听着台灯下笔尖沙沙的声响,把剥好的橘子瓣隔着门缝递进去;孙子第一次学会走路,张开双臂扑进我怀里时,口水沾湿了我的衣襟;丈夫在工厂值夜班的清晨,带着一身寒气悄悄爬上床,用冻僵的脚贴着我的腿取暖,被我笑着踹开......这些片段像老电影的胶片,在寂静的夜里循环播放,烫得眼眶发酸。
窗台上的绿萝又抽出了新芽,在寒风中轻轻摇晃。我起身给它浇了些温水,水珠顺着叶片滑落,在月光下闪着微光。这盆植物是孙子执意要养的,说“奶奶看见绿色就不会累”。此刻看着它,忽然觉得生活的艰辛也没那么难以承受。那些被汗水浸透的衬衫,被药罐熏黄的手指,被压力压弯的脊梁,都在家人的笑容里有了意义。
风依旧在敲打着窗户,可红与白交织的床铺,整洁发亮的地板,还有角落里静静生长的绿萝,让这间小屋成了喧嚣世界里的孤岛。或许命运从不会轻易施舍坦途,但当我抚摸着儿子买的床单,想起孙子期待的眼神,握住丈夫粗糙的手掌,便觉得所有的奔波与守候,都是岁月馈赠的温柔。这人间的褶皱里,藏着最滚烫的光。
作者简介:高金秀,甘肃省天祝县打柴沟小学一级教师,大专学历,毕业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本人兴趣爱好广泛,写作,论文,书法,绘画,唱歌,跳舞,剪纸,手工制作等,都是国家级一等,二等,优秀奖。公开课也比较成功,得到评委好评。在教学期间,成绩名列前茅。多次获奖。得到大家好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教育中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