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自己待在一个好的环境里久了,慢慢自己就会发现,原来快乐可以如此简单。在好的环境中,人与人之间彼此尊重、互相包容,没有高低贵贱的区别,更没有自认为高人一等的人上人。没有无休止的攀比焦虑,没有膨胀无度的欲望,没有夜夜笙歌带来的空虚,也没有复杂的人际算计。当生活变得简单了,人自然就感到幸福了。
过去,因为没有在海外长时间生活过,我并没有体会得这么深刻。然而这次出来生活了几个月后,我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生活状态变得越来越简单了。虽然也面临着在海外寻求出路的压力和困难,但内心却比过去单纯了许多。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在国内的时候,我时常会想抽烟,很多时候是一种情绪上的发泄。可每次来到国外生活,大概半个月后,我自然就不抽烟了。这背后的原因很简单,首先,心里少了许多烦恼;其次,没有那么多的人情世故需要应付;再者,环境也不同,身边抽烟的人明显少了。
在国内,无论是潜移默化还是身不由己,多少都会被卷入一种无形的攀比之中。不开好车,戴不起好表,背不起名牌包,似乎就代表着“差人一等”;很多时候,即使自己本身欲望不大,也不得不为了“面子工程”去维持某种表象。工作应酬中,酒桌文化无处不在,“这杯酒不喝不给面子”的场景早已习以为常。夜晚的饭局、酒局、娱乐场,成为了很多社交关系维系的方式。
而在外面的生活,恰恰相反。没有了这些攀比和应酬,整个人都轻松了许多。在这里,不管你开什么车,戴什么表,穿什么衣服,几乎没有人会在意你的“身价”。人们更看重的是你本身的为人和能力,而不是你身上披着的外在标签。
在海外,我的衣服来来回回就那几套,戴着一块普通的运动表,打车、自己开车都非常常见,也没人在意。吃饭、喝酒也非常简单,朋友之间小聚,吃吃家常菜,聊聊天就很好了。
而且,这样的生活方式并不是我一个人特立独行,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很多华人也是如此。随处可见短袖、短裤、拖鞋走在街上的人,没有谁因为穿着简单而被看低。人与人之间相处坦荡,不需要太多算计,不需要用外在的排场来证明自己。
这样的环境下,人能活得更真实,也更轻松。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其实,背后的原因并不复杂。首先,制度不同。一个国家如果有稳定、公平、透明的制度保障,每个人在社会中就能按照规则竞争,不需要依靠所谓“潜规则”去生存。人们相信只要努力,就能通过自己的能力获得回报,而不是靠人脉、背景、攀附权力。这种制度带来的,是人与人之间基本的平等感和安全感。
其次,文化氛围不同。在一些地方,社会习惯把人分出三六九等,不是以德行和能力作为衡量标准,而是以权力、金钱、背景来决定一个人被对待的方式。这种环境下,人们不得不不断包装自己、炫耀自己,甚至用各种手段去攀比、去讨好。长此以往,人与人之间自然就变得复杂、虚伪、焦虑。
而在相对健康的社会环境中,大家更倾向于尊重每一个个体,尊重劳动、尊重职业,不会因为你开什么车、戴什么表、穿什么品牌就改变对你的基本尊重。在这样的环境里,人可以很自然地做自己,不用演戏,不用戴着一张又一张面具去生活。
再者,生活压力的来源也不同。在某些社会里,很多人一辈子的努力只是为了勉强活着,买一套房、供一辆车、供孩子上学,医疗、养老整个生活被巨大的物质压力推着走,喘不过气来。而在一些更开放的环境下,虽然生活也有压力,但更多人把注意力放在生活本身上,懂得享受自然、家庭、朋友,懂得在有限的条件下活出自己的节奏。
我越来越觉得,真正让人焦虑和痛苦的,往往不是生活本身的艰辛,而是那种永无止境、被社会环境放大的人为压力。有时候,想想真的很简单。人活着,无非就是希望被善待,希望拥有自由,希望能够体面地生活。
可是,当一个社会过度强调“关系”“权力”“面子”“阶层”的时候,普通人为了活下来,不得不把自己变得越来越不像自己。人与人之间,开始互相提防、互相利用、互相算计,慢慢地,快乐和简单也就丢失了。
当然,我并不想简单地把任何一方理想化。无论在哪里,都会有矛盾、都会有问题。只是,在不同的环境下,人性的光明面和阴暗面,被激发的程度不同而已。
一个尊重个体、保护规则的社会,能够激发出人性中更多温暖、善良的一面;而一个充满不确定性、充满人治和潜规则的社会,往往迫使人性中自私、冷漠、狡诈的一面不断膨胀。
所以,环境真的很重要。来到这里,虽然生活上也有很多不便,比如语言沟通、文化适应、工作起步等等,但心里的那种轻松感、踏实感,是用金钱也买不到的。
或许,这就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哪怕条件艰苦,也愿意走出来的原因吧。不是因为家乡不好,也不是因为外面一定更好,而是因为,人们想找一个能够简单做人的地方。一个可以靠努力获得尊严、靠真诚获得信任、靠能力获得回报的地方。这份简单的快乐,看似普通,其实弥足珍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