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道心.佛心
作者/侯法银
在《尚书》【大禹谟】中早已提出了“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的十六字心法,但在两千多年来的人类进化中,又有多少人为追修“佛心”、“ 道心”而努力··· 那么作为人类究竟怎样认知“人心”?修行“佛心”而归“道心”呢! 这对于人类意识思维和生命品质进化犹关重要。
在大多数庶民意识中的“人心” 就是《西医解剖学》中的心,当然在西医学八大系统中,心归属循环系统,一般仅作名词认知,在治疗时也是仅就心而论心。对此《尚书》所指的“人心惟危” 在两千多年前也是仅就单一的人心而论,所以就有以下:贪欲、偏见、自私、狭隘、极端、攀比、虚荣、嫉妒等消极的人性弱点。这些消极力量,往往让人走向堕落和违法乱纪,一致形成人体和社会中的负能量,这是与【佛心】和【道心】所展示的天地正能量不相融合的。积而久之,消极负能量还要受到天地正能量的惩治,直至恶积而灭身(详见《和谐生命伦理学》第三篇第六章第四节)。
中医学中的人心归属经络系统,故对心脏的保健医疗也都是系统性辩症(证)调理。因为中医对人心的认知很宽泛,大都是从“阴阳”的整体性和“五行” 的系统性中去认知,亦即心在五行之性中属火,在五气中为热,在五色中为赤,在五味中为苦,在五方中为南,在五情中为喜,在八卦中为离,在灵界为神,多称谓君主之官。在与脏腑关系中,心之热以温脾,肝藏血以济心,心肾相交,水火既济,气为血帅,血为气腑,并与小肠相表里。等等都有不同的归属认知。足可见中医学对人心的认知,不仅注重“五行”在脏腑中的系统性,更注重与天地星际广泛的关联性…亦即接近《尚书》16字心法中“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的高度。
那么对于【道心】而言,完全可以理解为人性中最积极的力量,即犹如星系、星球以道悬旋的【心】比如觉悟、智慧、开明、上进、宽容、仁爱、赞赏、道德等。这种积极的力量,注重引导人类奋发向上、开拓创新,在圣贤引领下,校仿天地运行之道,促进人类在奔向命运共同体的大道上阔步前进!具体而言可参悟《道德经》之铭言。
关于【佛心】正如有两位高僧对《金刚经》《心经》的感悟所指“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或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可见他们的境界前后高下可见一斑。“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说明作者心有挂碍;“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体现了无执着的见地。慧能这个目不识丁的和尚深深影响了中国思想界,表达了佛心无所滞、聪慧通达的深意,也道出了佛学精髓,亦或“六根清净方为道” 之警句。
统而概之,人心、佛心、道心,各有侧重,贵在依自然之道性而悟心···正象《周易》所言“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 人人如此,国亦如此。只要具备了“览天地之德,类万物之情” 的博大胸怀,就能明析世间各种单一认知了。正象《西游记》所示:肉眼观世皆名利,天眼观世尽轮回,法眼观世皆因果,慧眼观世俱心幻,佛眼观世皆慈悲,其实说的都是心境,因为眼睛是心灵之窗,贵在道法之心。据此,只要:睡前三省吾身过,醒来便是重生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