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宁,一场心灵的邂逅
伏 萍
南宁的二月,有点冷。
都说这是南宁的“冬天”,不是旅游的最佳季节。但我认为:一年四季,景色各异。便借着全国微视频诗歌大赛颁奖典礼之名,开启了自己的诗意之旅。
说走就走,二月的寒风阻挡不住探寻这座绿城的热情。南宁被比喻成小的“热带雨林”,但在凉风嗖嗖的二月天,却一点都没有感受到“热带”的气息,到是体会到了“雨林”的清新——微雨蒙蒙下,绿树掩映,遮天蔽日。
对于南宁人来说,二月的寒冷如同冬日。可对于我们西北人,这点寒意实在不值一提。在这里,我们享受着深度呼吸,那清透的空气,仿佛由鼻腔直抵腹腔,没有尘土卡住喉咙,唯有通透、清凉,一贯到底。难怪这里被人称做天然氧吧,洗肺圣地。南宁四季花开,植被茂盛。源于这里阳光充足,水分充沛,回眸都是景。
可朋友还是打击说:南宁的二月真的不美。如果你们再晚来一个月,那时花团锦簇,绿意盎然,才是看不够呢!还告诉我,人们都知道“秋风扫落叶”,可在南宁,却是“春风扫落叶”。我睁着一双诧异的眼,写满猜疑。
果然,在绿树耸立的山坡草地上,总能看到哗哗吹落的黄叶,有些物种正在脱去南宁的“冬装”,迎接即将到来的“春暖花开”。我不禁感叹,怪不得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呢,脑海中便突然想起一则有趣的故事来:北宋大文豪苏轼曾看到王安石写过的一首诗,“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他耻笑王安石满纸胡言,确认菊花开在秋天,是不可能凋谢落瓣的。
于是,便在诗的后面续写到,“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后来,苏轼被贬到黄州后,意外发现那里的菊花在秋天也会落瓣,他这才意识到自己当年的错误。
看来,一切事实真相,都要避免“轻率概括”、“草下定论”。眼见不一定为实;耳听也不一定是虚。在南宁,不仅看到“二月冬”、“春风扫落叶”,还看到了“八月桂花”开在了南宁的二月里……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换位”思考,写出来一定会贻笑大方!气候湿润的南宁,对皮肤有益。
我们不用美肤补水,天天温润如玉,自然很开心。但朋友告诫我,这里虽然气候湿润,但潮湿的水分里含有大量的盐,具有很强的腐蚀性,且紫外线极强,所以,南宁的女孩子皮肤都比你们黑,请做好防晒。
我有些差异,为什么眼前那一朵朵娇嫩的花儿却不害怕太阳的曝晒、也不怕潮湿气候、盐碱条件的侵袭呢?那些娇嫩的花儿依然生机盎然,开得格外艳丽,楚楚动人。
与之相伴的特大彩虹桥,却早已褪去曾经的鲜红,被腐蚀、曝晒得斑驳陆离、粉不粉、白不白的,仿佛在诉说着物竞天择、相生相克的道理。钢铁之坚硬,终究还是败给了身旁那一朵朵柔弱的小花。
漫步南宁,发现这里处处都是诗:诗意的景致,诗意的美食,诗意的生活......沙虫、海鲜、车仔面、椰奶龟苓膏、芒果双皮奶、虾饼等等等等,每一道美食都让人回味无穷,浮想联翩。
独具特色的“酸嘢”,只望一眼,就酸得口水直流,可吃过了却还想再吃,酸、苦、麻、辣、甜......五味杂陈,生活的滋味全在其中。南宁人很拼搏,也很悠闲,很幽默,忙里偷闲,茶桌一坐,经常会调侃生活,享受阳光:“我们没有什么牛可吹的,就只能吹吹西北风;我们没有什么成绩晒的,就只能晒晒太阳。”哈哈哈哈,大家开心而笑,品着六堡茶,其乐融融。
游青秀山时,幸运遇上千年的铁树开了花,才知道铁树开花分雌雄,凭借想像,其实不难分辨,导游说,它们是恐龙时代的产物;游南湖公园,迎面吹来邕江的风,雾影浮动,人从画中出,画从眼前过,怎不让人陶醉。
南宁的智慧,体现在男女平等、相互理解、相互敬重的包容上。他们说,男人是天,但不能一手遮天;女人是地,要充满敬意。因为,大家都是丰碑上的一块石子,共同铸就美好生活与未来。
快乐时光总是短暂。快,才有乐。中国老祖宗造字时就已经将智慧嵌入其中。告别南宁朋友,三小时高铁去深圳看望八十高龄的堂姐、堂姐夫一家,又是快乐而短暂的相见(不在这里展开多叙),便乘机返程。
飞机晚点两小时,凌晨一点才到家。从深圳的23摄氏度,到西安的零度,简直就是冰火两重天。但“南游”之旅,让我感受到心灵的温暖,与美邂逅,回味无穷。
025年3月12日写于西安

【伏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作品在《延河》《诗刊》《天津文学》《散文选刊》《人民日报》官网等发表,作品被国外译介;出版《夏天的微笑》等多部书籍;荣获诗歌创作金凤凰奖、第二届世界华文奖、中央企业“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等多种奖项。】
编辑制作:老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