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区:吴金星 报道
“咚咚咚!” 九声震耳钟鸣,蚌埠花博园化作时空交错的奇妙剧场。2025 年 4 月 25 日,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大秀在此上演,古老禹文化由此绽放新光芒,大禹精神也在新时代志愿精神中得以传承。
在禹王庙涂山脚下花博园的大禹雕像前,道长与众多祭奠者共同拉开典礼帷幕。玉雕大师王守仁捧出的《禹迹山河图》与 3D 治水沙盘相得益彰,似在娓娓讲述大禹治水的宏伟篇章。借助大屏 VR 技术,观众仿若亲身置身大禹劈山导淮的壮阔场景;街舞与传统鼓阵巧妙结合,以现代视角演绎 “三过家门” 典故,令人眼前一亮。
尤为特别的是,复古装扮的演艺人 “大禹” 与治淮劳模一同诵读《新时代大禹赋》,机械臂在沙盘上精准标注淮河生态廊道坐标,青年演员水袖与全息应龙共舞,古戏台穹顶洒落 “数字春雨”,手机灯光汇聚成璀璨星河,尽显科技与文化的精妙融合。
活动现场,37位安徽花鼓灯志愿者与冯嘴村传承人施展花鼓灯非遗绝技,尽显独特艺韵。相关作品被存入当日启用的非遗数字基因库,3.6 万件藏品实现区块链存证,为文化传承筑牢根基。
市民反响热烈,80 多岁的冯嘴老艺人望着禹王热泪纵横,他 1953 年的粮票书签被改编进花鼓灯新唱段。冯开唐带孩子体验 4D 祭禹仪式后不禁感慨:“原来大禹精神就在我们生活的城市中,像‘靓淮河’工程以‘疏’代‘堵’,这才是真正的文化传承!”
这场典礼,既是文化盛宴,也是精神洗礼。它展现了大禹精神与志愿精神的交融,借科技与文化之力,让古老非遗文化重焕生机,触动心灵。从中,我们看到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尊崇与传承,以及大禹精神在当代的鲜活实践,其影响深远,意味深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