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集《美丽查干湖》作者:张顺富
于细微处见深情,在书写中显担当
——评《美丽查干湖》
吴志坚(新疆)
面对当下的社会现象和生态环境问题,作家应具备怎样敏锐且深刻的观察力,以及强烈的责任担当?在文学的广袤天地里,张顺富凭借散文集《美丽查干湖》,成功塑造出一个对家乡饱含深情,对生态保护极具责任感的作家形象。作品不仅是对查干湖地域风情的生动呈现,更在字里行间彰显出他敏锐的观察力和为家乡生态保护摇旗呐喊的责任担当精神。
敏锐观察:勾勒家乡的细腻画卷
张顺富对查干湖的观察细致入微,让人惊叹。他笔下的查干湖,不是笼统模糊的地域概念,而是由一个个鲜活生动的细节构成的真实世界。在描绘自然景观时,他捕捉到季节更迭中查干湖湖水的微妙变化,春天冰面消融时“湖水泛起粼粼波光”,冬日冰封时“湖面宛如一面巨大的银镜”,寥寥数语,便将查干湖四季的独特风貌展现得淋漓尽致。
对生活在查干湖周边的生灵,他的观察同样敏锐。在《绵羊》《红骏马》等文章中,他对动物行为和神态的描写细致入微。例如,用质朴文字描述红骏马在草原上奔跑时鬃毛飞扬的姿态,以及绵羊在山坡上悠然吃草的模样,这些精准且生动的刻画,不仅让读者如临其境,更体现出他对家乡万物的深切关注。这种敏锐的观察力,源于他对查干湖这片土地的热爱和长期的生活积累,使他能够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挖掘出独特的写作素材,为读者呈现出查干湖真实而细腻的模样。
书中对人物的观察和刻画也细致入微,十分传神。比如在《火狐狸》一文“看到瘦弱的火狐狸,爷爷立即回到爬犁上,找出自己带在路上吃的干粮和几条鱼,放到路边。
火狐狸看到爷爷给它放了食物,当即从路中间离开,奔食物走去。” 这段话中爷爷给瘦弱的火狐狸放食物的行为体现人性善良,展现了爷爷善良、富有同情心的品质,体现了人类对动物的关爱,弘扬了人性中的美好一面。火狐狸看到食物后从路中间离开去进食,说明它感受到了爷爷的善意,这种互动有利于促进人与动物的和谐共处,维护生态平衡。
文章展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它向人们传递一种理念:无论是人类还是动物,生命都值得尊重。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帮助它,传达出一种珍视生命的态度,有助于营造尊重生命的社会氛围。
责任担当:奏响生态保护的强音
在《美丽查干湖》中,张顺富对家乡生态保护的强烈责任感与担当精神尤为突出。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态环境面临诸多挑战,张顺富以笔为剑,通过作品呼吁人们重视生态保护。
在《蜻蜓》等文章里,他描述了蜻蜓等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进而倡导呵护自然界的生物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他的文字不仅停留在对生态破坏的忧虑上,更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呼吁。他用饱含情感的笔触,将自己对查干湖的热爱融入对生态保护的思考中,引导读者反思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这种责任担当并非空洞的口号,而是基于对家乡的深切热爱和对生态问题的深刻认识。在文学创作中,很多作家容易忽略现实责任,而张顺富却以文学为载体,直面生态问题,通过作品影响读者的思想和行为,为家乡生态保护事业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张顺富在散文集《美丽查干湖》的创作中,凭借敏锐的观察力为读者打开认识查干湖的窗口,又以对家乡生态保护的强烈责任与担当,为当代文学创作树立了榜样。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对社会生态意识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激励着更多人关注生态保护,热爱脚下这片土地。
张顺富先生在创作中的敏锐观察力和责任担当,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作家要关注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深入细致观察自然环境的变化,像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物种灭绝等问题,关注生态系统中各个要素的相互关系,如森林砍伐对水土流失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此外,还要留意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交互作用,如工业污染对周边居民生活和健康的危害。
作家有责任通过文学作品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如以生动的描写展现生态破坏的后果,呼吁人们采取行动保护自然。并且,作家应在作品中探讨生态保护与人类发展的关系,倡导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促使社会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让水更清、山更绿、天更蓝!
2025年4月17日写于新疆伊犁

【吴志坚,曾任地州级报社副总编辑,高级记者,新疆自治区“十佳新闻工作者”,中国撮影家协会会员。有300余篇文学、新闻作品在《求是》杂志、学习强国、人民日报、新华网等媒体刊物上发表,100余件作品获奖。近年编著《伊犁脱贫攻坚故事》和《记录伊犁》等书。】
编辑制作:老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