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送我进警营
铁二代 秦岩平

如果有人问青春是什么颜色?那一定是军装的颜色。小时候在部队大院我就特别羡慕大哥哥大姐姐身穿军装,头戴军帽的样子。可惜在少年通往青年的路上,父亲带着全家离开了他生活三十多年的铁道兵,转业回到了老家安徽省临泉县。
曾经被称为安徽“西伯利亚”的临泉,80年代初被贫穷落后笼罩。对于生在南方长在南方的我来说,一切都是如此陌生和凄凉:住的是半砖半泥的茅草屋,陌生的人、陌生的学校、陌生的语言、陌生的课本……那一刻我萌生了努力学习离开这里的念头。四年后高中毕业了,高考落榜,无奈之下准备复习再战。不久,赶上部队征兵,燃起了心中的梦想,我和同年高中毕业的二哥几乎是同时提出报名入伍的想法,父亲当即对我说:你哥可以去报名,你不行。我问为什么?他说:家里不能一下走二个。事实上,那年全县就招了一名女兵,即使报名,能参军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不知道是不是出生南方的原因,几年过去了,内心依旧无法融入家乡,甚至在心底那个南方山里的小县城——铁道兵留守处才是自己梦牵魂绕的家乡。一年很快过去了,高考过了分数线,报志愿成了难题,询问父亲,他让我自己决定。想报军校,分数不够,在可报名的学校里发现警校,学校招生简章里那身橄榄绿的警服吸引了我:和军装的相似度极高,毅然决定报警校,也算弥补了自己没能穿军装的遗憾。
九月一号是警校报到的日子,父亲带着我从清晨五点出发,坐上一天只有一班的长途汽车,下午三点多才赶到警校。父亲在警校陪了我三天,晚上就住在上届同校老乡的寝室里,白天我出操的时候他就在操场路边看着。记得那天训练长跑,休息的时候,我来到父亲的身边,他看着我红彤彤的脸,对我说:跑不动的话,就休息会。一辈子中规中矩的父亲,面对疲惫的女儿,改变了他一丝不苟的原则,那一刻也成为我青春懵懂岁月里刻进骨子的记忆。
假如青春的年轮能收纳进履历,那里永远都住着父亲伟岸的身影,他让我的记忆定格在那青葱年代的点点滴滴。
槛外人 2025-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