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十足的拥趸,每读李白的诗篇都让我激情澎湃荡气回肠。寻觅李白的足迹吟诵李白的诗篇一直是我的梦想,亦正契合我云游天涯的嗜好。于是,我走进了李白。
李白去过三次白帝城,写下了千古名篇《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但这三次仅仅是路过,与他人生抱负似乎没有太大的关联,我来此地拜谒,似为李白,又似为白帝城。而当我在2025年春节大年初二到湖北孝感安陆的白兆山,确是为寻找李白而来。

唐开元十五年也就是公元727年,李白已27岁。正值青年的李白“仗剑出国,辞亲远游”,来到安陆,栖居白兆山,开始了“酒隐安陆,蹉跎十年”的岁月。我始终疑惑为什么李白会选择这样一个偏僻之所托付人生最重要的十年?我设定梳理了诸多种理由都很难契合李白的性情。一千多年过去了,李白自有他的期许与冀盼吧。或许白兆山优美的自然环境、浓厚的文化氛围、个人经历和情感因素均是理由吧。首先,白兆山优美的自然环境可修身养性。白兆山虽然不高,但地势险峻,崖壑幽深,层峦叠翠,林密葳蕤,山青水澈,风光旖旎,气候宜人,和涢水相映成趣,古人曾有“涢水浓于酒,碧山俏似诗”的赞语。白兆山亦名碧山。李白《山中问答》中描绘了白兆山的美丽景色:“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或许足以证明李白对白兆山的喜爱和留恋,居此可修身养性也。其次,白兆山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李白在白兆山隐居十年期间,读书创作,以文会友,干谒求仕,写下了《静夜思》、《山中问答》、《将进酒》、《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寄刘侍御绾》等百余首不朽诗篇,留下了白兆寺、桃花岩、读书台、太白堂、太白林、绀珠泉、洗脚塘、洗笔池等众多遗址遗迹。吸引了大量历代文人墨客前来拜访,如韩愈、杜牧、刘长卿、欧阳修、曾巩、秦观等,都曾慕名前来,畅游观光,吟诗作赋。我却认为白兆山曾是道教圣地,相传真武神曾在此修炼,而李白即为虔诚的道教徒,抑或这是李白栖居此地的重要因由,该为这里增添了一丝神秘的文化氛围。再者,李白最重要的收获是情感因素让他选择长留白兆山。李白在安陆结识了高宗时期的宰相许圉师的孙女许紫烟,并与其结婚,生育了一儿一女。这段婚姻不仅给他带来了家庭的温暖,还让他桀骜不驯的心得以沉淀,安安稳稳在安陆定居了十年,这是他人生中最幸福、最惬意的时光年华。如今,白兆山已成为国家4A级李白文化旅游景区。我来到白兆山时已接近下午5时,游客已不放进,我迫切地说明开车一千余公里只为拜谒李白,工作人员似为感动,立即让我购票放行。开车行至山顶停车场,天已暗淡,我匆匆沿上山步梯迈进,不一会儿已汗水浸透羽绒服,来到山顶高耸云端的李白汉白玉雕像前,深鞠三躬,揖拜这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十年后,已37岁的李白带一儿一女离开了白兆山,其妻许紫烟病逝,让李白伤心不已。另李白仕途不顺也是离开白兆山的一个原因。尽管他才华横溢,但因其父乃为商人,依唐律商人子弟没有资格参加科举考试,只能依靠达官贵人的举荐。然而,他的傲慢豪放洒脱飘逸散淡及一醉万事休的性格和生活态度并不受权贵的喜欢,甚至妻子的兄弟们也对他冷眼相看。无奈,李白又开始了浪迹天涯。
当李白25岁第一次来到当涂釆石矶及敬亭山一带,他先后七次重游此地,并在人生的最后十年,选定此地为终老之地,与他景仰的谢眺长眠相伴。我在2024年秋高气爽的十月,来到了李白一千多年前曾多次居住的宣城市敬亭山。在傍晚的余晖里,我坐在太白独坐楼的台阶上,山林寂静,山青如黛,除了微弱的泉水声,偶尔传来的鸟鸣声,再就是我的诵读声:“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生平第一次我独揽一座山、独拥一座楼,独听一眼泉响,独享一首诗句,顿生清爽旷远之气,灵魂陡然敞阔豁达,那种孤独怅寥的情绪霎时消弭。
我又来到了采石矶。第一次来此是在三十余年前,印象已模糊。只知马鞍山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景点,唯有釆石矶似可炫耀一番。我也知釆石矶自古为江南名胜,亦为当涂长江重要津渡。一千多年前,尚无马鞍山之名,此为当涂属地。“古来江南有事,从采石渡者十之九”,可见采石矶之重要。津渡便也成为当涂重要江防重镇,自古有记载者便有数十次著名战争发生于此,可谓之曰长江千年古战场。采石矶因山势险峻、水湍石奇、绝壁临江、鬼斧神工而让人惊叹称奇。唐朝时此地离出海口较近,尚未形成江心洲,江面宽广、一望无际。登临矶上,面对波涛汹涌长江水,极目远眺,南可望天门中断大江横流,北可眺群峰竞秀连绵不绝。特别当牛渚春潮出现,明李汶《牛渚春涛》所述“随风怒卷半山雪,带雨雄轰彻夜雷” ,可谓恰如其当,其气势恢宏的场景让人震撼惊悸刻骨铭心。而李白亦在《横江词六首》中精彩描述了釆石矶春潮的景致:“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此时的牛渚春潮是否胜过当时的钱塘潮不得而知,但绝对成为釆石矶独特之风景可与钱塘潮相媲美焉。此等江山如画瑰丽绝尘之景,能不让浪漫主义大诗人魂牵梦萦流年忘返呢。自尚年轻仅25岁的青涩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第一次离开川蜀沿长江乘舟向东途经采石矶始,到年迈的诗仙在这里传说醉酒溺水而亡,61年的生命中竟有37年的时间与采石矶缠绵悱恻。李白忘情地留连于釆石矶绝美的景致中,或徜徉江边或登临矶顶,或泛舟江面或纵酒放歌,或月下怀古或吟诗作赋,留下了《望天门山》、《夜泊牛渚怀古》、《临路歌》等千古绝唱,更留下“泛舟江上,醉酒捉月、骑鲸升天,化为仙羽”的极具李白浪迹天涯无拘无束之性情特质的美丽浪漫的传说久久流传。

或许更是采石矶美丽的人文故事传说李白深信不疑在采石矶开启了漫漫长路的等待之旅。这可以说是李白从仕的最后一搏吧。那个狂野的灵魂仍在躁动,那颗不甘的心灵仍在拼搏。最能触动李白灵魂的该是“谢尚牛渚月下遇袁宏”的故事吧。谢尚是东晋镇西将军南豫州刺史,有一天月明之夜,在采石矶江面,听闻时为一介寒士的袁宏在吟诵咏史之诗,随邀袁宏上船,他们一见如故,吟诗畅叙直达天明。谢尚对其大为欣赏,将其收入麾下,委以重任。袁宏因受到谢尚的赏识提拔,从此名声大振,成就了一段知音知遇的佳话。李白一生希望能遇到像谢尚将军这样的权贵提携而跻身士途,实现“安社稷,济苍生”的远大政治抱负。那首著名的《夜泊牛渚怀古》,感怀的就是谢尚识拔袁宏的故事吧:“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诗中充分表达了他对谢尚的追寻之情,抒发知音未遇的遗憾感喟。时至今日,采石矶巍巍矗立的 “满楼风光满楼诗,风月江天贮一楼”的太白楼及中国李白研究会诞生之地的李白纪念馆和捉月台依然横卧绝壁之上,位于翠螺山西南麓的李白衣冠冢,仍源源不绝向游人无声述说着千余年的传说和故事,吸引无数文人墨客前来凭吊追思。
李白在人生最昏暗且身体多病的情况下投奔了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李阳冰给予了李白无微不至的照料,让李白充分体验了亲情的无私和大爱。富庶温情的姑孰大地也热情接纳和抚慰着晚年失意的诗人。邻地泾州豪士县令汪伦倾慕李白之才华,听说大诗人李白旅居南陵叔父李冰阳家,欣喜万分,遂修书一封曰: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酒乎?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欣然而来,汪伦便据实以告之:桃花者,实为潭名。万家者,乃店主姓万。李白听后大笑不止,并不以为忤,反而被汪伦的盛情所感动。适逢春风桃李花开日,群山无处不飞红,加之潭水深碧,清澈晶莹,翠峦倒映,李白与汪伦诗酒唱合,流连忘返。临别时在踏歌古岸,李白题下《赠汪伦》这首千古绝唱:“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如今,诗仙、豪士逝者如斯,但桃花潭却因之流芳千古。潭边有汪伦墓碑文“唐史官汪讳伦之墓“相传为李白所题写,其真伪已无从考证。在这个季春初夏,我走进了桃花潭,李白诗中提到的青弋江中的一泓美丽潭水,已成为一个诗意盎然的音符。站在潭水边,水气缭绕,两岸白墙黛瓦的屋舍与翠绿的青山密林澄澈的江水组成一幅绝妙的水墨画。游船划过潭水,犁开波纹道道,东岸汪伦别业居,踏歌古岸,西岸怀仙阁青莲居汪伦墓桃潭西岸遥相对应,一派祥瑞谐和,静谧安然。我久久凝视着桃花潭水上,一叶扁舟,朦朦胧胧中李白站立舟上挥手向汪伦万巨道别,而那首千古不绝的《送汪伦》却在桃花潭上久久飘浮,永世不绝。
李白安社稷,济苍生的远大政治报负破灭了,理想再也无法实现将遗憾终生。倏忽间李白真的老了,身体也病入膏肓了,漂泊一生追逐梦想的谪仙人再也经不起折腾了。公元763年应该是广德元年冬月,诗仙李白在当涂龙山悲怆地写下了临终绝笔诗《临路歌》:“大鹏飞兮振八裔, 中天摧兮力不济。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诗中充满壮志未酬的悲怆与凄清。传说不久,在一个月圆之夜,李白身穿宫锦袍,泛舟江上、饮酒赏月,醉后俯身捞月,溺水而亡。五代王定保《唐摭言》中云:“李白著宫锦袍,游采石江中,傲然自得,旁若无人,因醉入水中捉月而死。”就是隐喻李白在采石溺水而亡的。李白人生中的最后时光享受着采石矾的诗意山水美酒江月,羽化为仙,这是诗人最好的陪伴和抚慰。
其实,李白是在公元762年冬,因患腐胁疾在龙山家中病逝的,终年61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李白自知命将不久休矣时,将"临当挂冠"即将离去的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叫到李白草庐,于病榻前,李白将“授简”托付给李阳冰。李白死后,李阳冰编辑《草堂集》,并为诗集撰写序言,高度评价李白,使李白诗集得以流传至今。千秋功绩,永垂史册。
李白死后,初葬于当涂县龙山东麓。公元817年,李白生前好友范伦之子范传正时任宣歙池观察使,访得李白二孙女嫁于龙山平民陈云、刘劝为妻,从二孙女口述获知李白有临终之言宅近青山同谢朓。范传正为了却诗仙遗愿,于这一年的正月二十三日从龙山把李白尸骨迁葬于青山脚下,建太白祠并刻墓志铭二块,一块放于墓内,一表于通路,墓志记载东以谷氏为邻,西去旧坟六里,南抵驿路三百步,北倚谢公山即青山也。终与李白心中偶像南齐诗人谢眺成为“异代芳邻”。
现在李白墓园已辟为李白文化园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4月14日,我来到李白墓园拜谒这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当日同来的还有马鞍山一个高中的数百名学生。李白文化园现占地面积约6万平方米,分前、中、后三个景区,分别起认识、瞻仰和抒情作用。有牌坊、太白碑林、眺青阁、太白祠、李白墓、十咏亭、青莲书院等景点。李白墓完整的保存了唐代名人墓葬形制,太白祠、享堂集中展现了明清宗族祠堂式的建筑风格,墓志碑刻详细地记载了李白生平身世和诗歌成就,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围绕墓地按顺时针绕一圈后,在李白迷弟杜甫所书“唐名贤李太白之墓”的碑前肃穆站立,鞠躬致礼,表达了对这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的敬仰之情。
在这篇随里的结尾,我抄录下李白文化园的两幅对联做为本文的点晴:①诗中无敌酒里称仙才气公然笼一代,殿上脱靴江头披锦狂名真欲占千秋。墨宝出自大书法家林散之先生之手,字体行云流水,飘逸洒脱,与李白文化园恢弘的气势互相呼应,相映成趣。②既是诗仙又是酒仙浅酌低吟皓月应怜凌乱影,初为游客终为逐客凄怆潦倒蛟龙好护漂流魂。(2025年4月20日至22日)
作者简介
马志平,男,河北省河间市人。微信呢称:马马虎虎。1962年出生于黑龙港河流域一个名为邢各庄村的农民家庭,家庭成份富农却贫困潦倒,自懂事起便深感屈辱歧视,受惠于父母的敦厚教诲和姐妹弟弟的无私付出,得以在维艰的生活生存状态下读完高中,在恢复高考后的1980年参加高考,虽分数极高却报考志愿无一录取,终抱憾被河北师范大学沧州师资班即现沧州师范学院收留。学业完成后,本该当一名中学教师,却又阴差阳错进了机关,做了秘书当了公务员。始与文字结下不解之缘,起草领导讲话报告文件成为工作主业,并对文学创作产生浓厚兴趣。繁忙的工作间隙,由感生情写出了诸多文学作品,在报刊杂志及后网络发表,累积达百余万字。先后出版有《情感驿站》、《我的灵魂需要文学的抚慰》和《凝望岁月》三部散文随笔集,约一百万字。编著有《法官文论》、《马志平论文集》、《河间市检察志》等数部专著。曾获《长城》文学奖及河北省委先进文字工作者等荣誉。在河间县市政府县市委两办担任科员秘书副主任副秘书长近二十载后转行从事法律工作。曾供职于河间市人民法院和河间市人民检察院,任党组副书记,四级高级法官、三级高级检察官,二级调研员。现退休。以鉴瓷赏壶著文笔会自驾云游品茗小酌谈经论道雅集漫度聊以打发暮岁时光。
编辑 审核:惠玲玲 白公平
美编:惜缘
总编 制作:瀛洲居士
刊头题字:胡胜利 胡兴民 倪进祥
图标制作:侯五爱
图片音频源自网络
投稿请加总编微信
作品转发:惠玲玲 张培良 李红彦 朱红兵 各部长 分社长及编辑等
中华诗经阁总社简介
荣誉顾问 张文汉 韩春见 熊静中 沈阳 石生 郭仁炳 浬鎏洋 王亚中 秦玉才 周镇添 胡兴民 乔永胜 胡乃华 骞国政 冯宝哲 董杰 付凤云 孙俊林
名誉总社长 王今伟
总社长兼总编 王连社
副总社长 白公平
副总编 惠玲玲 侯五爱
总监 蓝天
文化总监 铃龙
秘书长 李红彦
副秘书长:朱红兵
中华诗经阁江苏分社
社长 泰然
荣誉社长 陈立新
副社长兼总编 辛谷
副总编 汪雯
编审 铃龙
中华诗经阁内蒙古分社
社长 夏青海
副社长 刘东华
总编 李丽兼群管
中华诗经阁陕西分社
社长 惠玲玲
副社长 张培良
总编 李广远
副总编 翟英
中华诗经阁齐鲁分社
社长 赵芳香
总编 铃龙
中华诗经阁辽宁分社
社长 白淑环
副社长 心有灵犀
顾问 萨仁图娅 杨景坤
总编 木兰
副总编 煮酒听雨 莲心儿
编委 张海余 煮酒听雨 莲心儿(郭宝莲)枫庭飘雪
宣传部
部长 刘建荣(河北)
副部长 左福启(河北)明雪琴(河北)
宣委
李宗平 张志国 唐生平 刘莹心 王素香 李绍芝 王杰侠 暴金娈 赵富娥 李飞 麻九石 柳艳娥以及所有编辑部成员
诗经部
部长 董杰(河北)
副部长 卢华山(河北)
编委
韩爱华(河北)惠玲玲(陕西)刘书琴(河北)毛恒昌(上海)石富城(重庆)李延军(陕西)杨莹(陕西)彭小毓(陕西)刘德生(陕西)王荣(辽宁)张建民(陕西)杨建奇(陕西)(添加中)
楹联部
部长 白公平(河北)
副部长 李彦蓉(河北)
编委
泰然(江苏)邱百灵(甘肃)周富成(江苏)王东海(河北)侯五爱(河北)李红彦(河北)宁建筑(河北)(添加中)
音频部
特邀部长 巧丽(新疆)赵富娥(河北)
部长 于冰(河北)
副部长 骏马(河北)梦露(黑龙江)
编委
香乡(北京) 冬日艳阳(黑龙江) 田浩(天津) 心语心声(山西) 碧海青天(河北) 喜洋洋 英子 张志国(河北)枫叶(宁夏)悠闲(湖北) 山涧红枫 李严 惠玲玲(陕西)冯文静(陕西)李民龙(陕西)陈莉(陕西)谢丽(陕西)孙琦(黑龙江)宋淑平(山东)杨海荣(陕西)月儿(黑龙江)李红琴(北京)王秀茹(陕西)杨晓红(陕西)穆涓涓(陕西)默韵(陕西)贾景华(陕西)高晓莉(陕西)凌子(黑龙江)莫莉(陕西)婉清(陕西)张卫静 张颖 孟繁燕(秦皇岛)张晓凤(陕西)谢艳芳(陕西)罗玲珠(陕西)程亚利(陕西)大囡(河北)贞礼(陕西)杨海静(陕西)乔晓莹(陕西)姜雅范(黑龙江)刘亦大吉(杭州)点点(内蒙古)文清(安徽)杨洋(内蒙古)木棉(河北)张燕(陕西)张红(陕西)齐西丽(陕西)王宗塘(陕西)冯登厚(陕西)
格律部
部长 白公平(河北)
副部长 夏青海(内蒙古)翟英(陕西)
编委
秋禺(江苏)乡音(湖北)孙春梅(河北) 辛谷(江苏)刘淑芬(辽宁) 槐增良(河北)佘正发(湖北)么忠文(北京)白公平(河北) 马到成功(河北)李庆山(河北)李曼秀(河北)郝福生(河北)田永香(广东)孙上舒(黑龙江)娄洪魁(河北)朱建美(江苏)钟家奇(湖南)陈天培(广东)凌远科(广东)冯新民(陕西)杨立新(河北)刘哲崇(山东)曾召萍(湖南)朱运镜(江苏)(添加中)
词曲赋部
部长 汪雯(江苏)
副部长 文墨冰言 胜利(河北)
编委
周镇添(广东)张永庄 (河北) 李杰猛(湖北)连丙堂(河北)李振汉(辽宁)陈立新(江苏)铃龙(江苏)蒋兴国(江苏)葛君(海南)付胜光(陕西)冯宝哲(陕西)(添加中)
古风部
部长 李元超(河北)
副部长 魏增才(河北)
编委
闫俊山(河北)成俊峰(陕西)唐永恩(上海)李德宛(陕西)槐丙让(河北) 翁新政(河北)晓峰(江苏)曹赟(河南)杨明才(山西)马雄(陕西)马全民(陕西)陈柏苍(内蒙古)曹甲文(贵州)(添加中)
新诗部
部长 明雪琴(河北)
副部长 张荫成(河北)
编委
杨慧月(湖北) 卢庆学(河北)吴萍(安徽)赵雪梅(吉林)杨永振(北京)邓自然(湖南)赵芳香(陕西)王苍洲(陕西)李耀国(天津)攸春仙(山西)钟家奇(湖南)刘小奇(陕西)许增正(陕西)邢德朝(陕西)王芳英(陕西)米义勇(四川)师永德(内蒙古)(添加中)
散文部
部长 莹心(山东)
副部长 李华(河北)
编委
铁裕(云南) 王玉(河南)清风月(河北)王新平(陕西)李东林(陕西)(添加中)冷月(北京)潘远芬(天津)袁占凯(河北)田方芝(山东) 李密林(河北)齐英华(山西)陈新安(陕西)王全峰(陕西)冯家才(陕西)杨正前(陕西)
小说部
部长 贺宝璇(山东)
副部长 张合军(河北)任春铭(山东)
编委
王振伟(吉林)李拴强(陕西)薛金凯(陕西)田保寿(陕西)(添加中)
杂文部
部长 熊静中(河北)
副部长 王俊颖(河北)
编委(添加中)
书画部
部长 胡胜利(北京)
副部长 王栓柱(河北) 张守平(河北)
编委
王春阳(河北) 邢富强(河北)仇建庄(陕西)刘进海(陕西)周继业(陕西)支铁锤(陕西)姚万杰(陕西)许炳荣(陕西)雷鸿飞(陕西)计泽潭(河北)雷百计(陕西)乔永胜(陕西)岳七虎(陕西)田小弟(陕西)毛凯(陕西)齐宝田(山东)卢绪高(山东)冯登厚(陕西)张培良(陕西)贺志明(陕西)潘琦(陕西)徒超(陕西)周君明(陕西)王学艺(陕西)李平安(陕西)陈建民(陕西)段俊怀(陕西)王千金(陕西)党武平(陕西)惠玲玲(陕西)邸兰宁(陕西)刘双民(陕西)杨鸿祥(陕西)杨传宇(河北)骞国政(陕西)(添加中)
影视部
部长 耿进柱(河北)
副部长 高聪英(河北)
编委
宋闯(黑龙江)许毅斌(陕西)任山泉(陕西)张增悌(陕西)齐西丽(陕西)彭小毓(陕西)乔渭闫(陕西)(添加中)
榜书部
部长 胡兴民(陕西)
副部长 郭青凡(陕西)
编委
雨田四郎(陕西) 程引岳(陕西)田德有(陕西)张学印(陕西)赵云斌(陕西)胡玉全(陕西)肖红斌(陕西)陈宏伟(陕西)张培良(陕西)刘进海(陕西)潘琦(陕西)陈兴顺(陕西)齐宝田(山东)邸兰宁(陕西)(添加中)
美编部
部长 王彩维(陕西)
副部长 郑翠利(陕西)
编委
婉萍(山东) 王申未(陕西) 梁聪苗(陕西)赵香利(陕西)孟五利(陕西)田保寿(陕西)(添加中)
诗评部
部长 秦本云(湖北)
副部长 宋京平(四川)
评委
刘朝智(陕西)李剑东(黑龙江)刘丰彦(陕西)高润南(陕西)王乃仁(陕西)杨敬信(陕西)(添加中)
直播部
部长 李海龙(陕西)
副部长:李飞(河北)
部委
李民龙(陕西) 任隽(陕西)郝后波(河北)
戏曲部
部长 刘奎芬
副部长 刘冬至 孟凡志 李飞
艺术指导 葛建州 孟凡志
部长助理 王俊茹 王焕生
后勤管理 孟凡成
摄像 王建民
部委
陈瑞发 张庆增 罗淑花 罗淑琴 杨双银 崔文秀 王新玲 陈秀峰 蔡香梅 刘秀清 毕站稳 汤富花 刘永清 邓春兰 刘铁桥 刘香平 孔维华 王福利 李凤霞 张凤霞 方明 裘艳华 张体新
培训部
部长 郝福生
部委 王连社 白公平 赵富娥 赵喜民
中华诗经阁——传播诗经文化,弘扬正能量,以公益为宗旨,以奉献为准绳。诸子因兴趣爱好而志同,因传统文化而道合。期待国内外才子佳人入驻,尽情展示您的风采!
温馨提示:投稿、荐稿、组稿、音频配制、赞赏、点赞、留言、转发、推介等均属友情体现!衷心感谢!
【免责声明】
1、本平台基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而发布链接,但并不意味着支持赞同所有诗、文的观点和态度,并不意味着保证其内容的真实性和文学的艺术性,并不意味着文体文本合格或合乎要求。诗、文是否原创,无法考证,坚持奉行文责自负之原则。
2、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平台下载、或以其他形式复制、使用本平台链接图片等,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本平台所采用的音频图片等,如有不妥,请及时通知予以删除。如无意中侵犯了某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信或来电告之,本平台将立即删除。
4、本平台对于涉及政治、文化、权益等一切责任概不承担,均由相关作者或单位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