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为了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成就每个人的精彩,2025年4月21日,洪洞县瓦窑头中学迎来了一场教育革新——“从个体出发新教育”与“三标课堂”的深度融合,开启了为期两个月的“天使训练营”。首日上午测评,学生们在自主作答与互批互改中展现出非凡能力,尤其在数学与英语测评中,高分频现,令人瞩目。数学:110分以上13人(全班20人),最高分117分(满分120分)!英语:110分以上17人,最高分119分(满分120分)!此次特选“今日高快作文之星”陈博宇的佳作,以期通过其文字,传递这场教育变革的力量与温度,与广大读友共享教育的喜悦与成果。
不亦快哉
此中有真意,何许金玉满堂。
——题记
金圣叹笔下的快意人生,像一串散落在青石路上的雨珠,折射着古往今来人们共同的欢喜。原来,真正的快乐,不是追逐天边的流星,而是弯腰拾起脚边沾着露水的野花。那些细微处的欢愉,总会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轻轻叫响我们的心门。
清风佐酒,明月入樽,不亦快哉
苏轼泛舟赤壁,写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陶潜采菊东篱,留下“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王维独坐幽篁,听石上清泉漱玉;张岱湖心看雪岱,拥炉火温酒抒怀。古人酿苦为甘,烹雪作茶,于生活间隙寻找欢愉,这欢愉,恰似春溪载着桃花款款流过,总能在心田泛起温柔的涟漪。
骤雨敲瓦,少年作歌,不亦快哉
犹记那年暮春,与同窗共赴乡野玩耍。骤雨忽至,我们躲进废弃的戏台,有人以铅笔叩青砖作鼓,有人摘柳叶蘸雨水作画……忽然瞥见廊角处野蔷薇攀着断壁绽放,花瓣上滚动的雨珠里,映着少年们恣意的笑颜。这般野趣,让我想起欧阳修笔下“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的醉翁亭,原来,快乐是造物主藏在砖缝里的野花种子,总在意外处萌发。
窗含碧树,帘卷青云,不亦快哉
每当我推开教室的玻璃窗,总爱看杨树将阳光筛成满地碎金。晨读声惊起麻雀掠过蓝天,恰似李白笔下“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的惬意;粉笔灰在光束中起舞,恰似岑参笔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莹白世界;值日生踮脚擦黑板时,粉笔沫儿簌簌落在肩头,竟比谢道韫咏的“未若柳絮因风起”更轻盈。这些细碎的欢喜,又如陶渊明在《饮酒》中所记,平凡日子里最有诗意流淌。
生活的诗行从未停笔,平凡的欢喜从未离去,它正藏在古人所赏的美景中,落在你我生活的点滴中,一如蒙曼所言:“四时之诗,四时之美,四时之生活”,皆在俯仰呼吸之间。
平凡中自有动人光景,原来生活的锦匣里早已装满星光。当我们放下名利,拥抱生活,连时光的尘埃都会凝成琥珀,轻叹一句“不亦快哉!”这——便是金圣叹未曾道尽的第三十四则快意。
李素梅点评
本文采用题记式和小标题式作文,中心明确,结构精巧,语言富有诗情画意,读完有一种轻松闲适、如沐春风的感觉,不由得也想轻叹“不亦快哉”!可见,陈博宇同学平时善于观察,有较强的驾驭素材的能力,看似一些平常小事,却能信手拈来,自成文章,确是一篇佳作!
青力点评
本文借金圣叹的“不亦快哉”为线索,巧妙融合古今文人的生活哲学,展现了生活中平凡却动人的快乐。作者以清新的文笔,将学习生活的点滴与古人的诗意情怀相结合,传达出一种超脱物质、追求内心欢愉的生活态度。文章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令人感受到教育的温度与生活的美好。
责编:唐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