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佛山:好友攀登之约
天 琮
春夏之交正是花开满眼、绿意葱茏的美好时节,千佛山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静静镶嵌在济南这片充满烟火气的土地上,作为济南人的“后花园”,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召唤着人们前去探寻自然的奥秘与宁静。
清晨七点,阳光正好,温柔地洒在大地上。我与邻居好友相约,一同乘车前往,向着那片翠绿的山峦——千佛山进发。不到40分钟,我们便抵达千佛山脚下,抬眼望去,山峦连绵起伏,绿树成荫,仿佛一片绿色的海洋。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青草的芬芳,那是大自然最纯净的味道。据说千佛山每立方米含负氧离子仅有 18000 个,虽比不上那些深山老林,但相较于市区的喧嚣与浑浊,这里无疑是一方清新的净土,每一口呼吸都让人感到身心舒畅。

我们从北门拾阶而上,路过卧佛向右沿着蜿蜒的小路开始登山,起初道路较为平缓,周围的景色宜人,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仿佛在为我们的旅程奏响美妙的乐章。路边的野花竞相开放,五彩斑斓,点缀着这片绿色的世界,让人不禁想起“野花向客开如笑,芳草留人意自闲”的惬意场景。

然而,今天我们决定挑战自我,选择了一条鲜有人走的山路。随着海拔的升高,山路愈发崎岖难行。临近山顶的路段,更是奇曲不平,陡峭的山坡几乎垂直,每前进一步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我不得不手脚并用,四指紧紧抓住岩石和草木,艰难地向上攀爬。汗水湿透了衣衫,顺着脸颊滑落,但心中的信念却愈发坚定。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攀登途中,郑燮这句诗在我脑海中不断盘旋回响。眼前的山路崎岖陡峭,每一步都充满艰难险阻,可我们三人没有丝毫退缩之意。
我们之中,年纪最小的我也已近古稀,付哥已七十挂零,而孟哥比我整整年长十岁。岁月在我们身上留下了痕迹,但并未磨灭我们的意志。在这艰难的攀登之路上,每个人的安危都牵动着彼此的心,我们深知,任何一个人都容不得半点闪失。
于是,我们彼此鼓励,相互扶持。脚步沉重时,一个眼神便能传递力量;呼吸急促时,一句简单的“加油”就能振奋精神。内心深处有个坚定的声音始终在提醒自己:累了,停下来歇一歇没问题,但绝不能摔倒,因为我们肩负着彼此的期望,承载着共同登顶的梦想。
每一次在疲惫不堪时依然咬牙坚持,每一回在想要放弃的念头闪过心间时又重新振作,都是对自我的挑战与超越。这份坚持,无关年龄,无关体力,只关乎我们对目标的执着追求,对彼此的深厚情谊。


终于,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这条看似艰难的山路被我们征服在脚下。站在山顶,俯瞰着整个济南城,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之情涌上心头。远处的城市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与眼前的青山绿水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卷。微风拂过,带来丝丝凉意,吹散了一身的疲惫。
此时,天空湛蓝如宝石,洁白的云朵像棉花糖般飘浮在空中,仿佛触手可及。闭上眼睛,感受着山间清新的空气,聆听着大自然的声音,心中满是宁静与满足。在这一刻,所有的烦恼与压力都被抛诸脑后,只剩下与自然的亲密对话和内心的平和。

下山的路上,我们依旧沉浸在登顶的喜悦中。回首望去,那走过的山路仿佛一条蜿蜒的巨龙,见证着我们的勇气与坚持。千佛山之行,不仅让我领略了大自然的壮美景色,更让我在挑战中收获了快乐与力量。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这次千佛山之旅,是一次身体与心灵的双重修行。
这次登山的经历让我深刻领悟到,人生恰似这登山之旅,途中会遭遇形形色色的困难与挑战。然而,只要我们怀揣坚定的信念,勇往直前,就必定能够征服高峰,欣赏到更为绮丽的风景。正如我为此情此景所赋之诗:
晓起相邀向翠峦, 公交缓驶向林端。
山含清气涤尘虑, 路转崎途历苦酸。
手脚并攀凌峻顶, 身心皆畅览雄观。
会当一览乾坤小, 勇毅常随岁月安。

2025年4月24日/乙巳三月廿七

作者简介:天琮,本名巩天宗,山东省商业厅退休处长,山东东夷文化与骨刻文字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写作学会会员,垂杨书画院特聘艺术家,山东省文史书画研究会研究员,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荣获2024年度竹庐文艺奖十大散文家称号。





玫瑰手绘折扇、玫瑰国画
订购热线: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