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陈野涧(陕西)
秋风里,
有多少柔抚,
谷穗中,
就有多少低垂的富足。
田埂笑弯了腰,
躺在大地的怀抱,
任雀鸟的歌声,
在金黄之间来回跳跃。
深邃的,不止是意境,
动情的,不止是画面——
它点燃某个瞬间的激情,
再将它刻进年轮,
谱成流淌的音符,
在春华与秋实之间,
轻轻张开双手,
拥抱一怀甜。
以最宽的心,
装最满的福。
愿日子安‘静,
抬头皆是温柔。
前路,风煦日新,
万事,皆可期。
岁月可期有暖,
时光知味,梦可安。
天地在眉目间暗涌生机,
而我们在凝视时,
与万物交换了震颤——
激情,不是燃烧的火,
而是稻穗与风,
长久而沉默的,
彼此映照。


文/陈野涧(陕西)
时光,是心中最美的歌,
因你而悠扬,
在晨光里轻轻哼唱,
在暮色中缓缓回响。
时光,是一本书,
写满你我的故事,
每一页都泛着温柔的光,
像春天的雨露,
滴落在记忆的土壤。
时光,是一幅画,
那里住着你我他,
晨起的祝福,日落的牵挂,
在画布上晕染成温暖的霞。
任时光在指尖流淌,
如溪水绕过岁月的石,
灼灼其华,熠熠生辉,
点亮迷途的星火,
照亮未行的远方。
让我们在流转的光阴里,
找寻生命的印记,
细数酸甜,回味苦辣,
珍惜此刻,不负韶华。
当子夜的灯火染上秋寒,
当时光的笔尖凝成霜花,
我们依然在歌里重逢,
在书里相望,
在画里,
轻轻拥抱。


文陈野涧(陕西)
风过秋田,穗舞金澜。
看田埂、笑卧晴滩。
雀儿三俩,碎语连环。
正歌儿甜,影儿乱,日移竿。
心宽纳福,眸暖收欢。
待时光、慢品清安。
前头风景,新暖相牵。
有梦同圆,岁同好,月同圆。
《行香子·秋兴》是文陈野涧以秋日田园为背景创作的一首词,通过描绘丰收景象与恬淡心境,抒发了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团圆美满的期许。以下从结构、意象、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赏析:
一、结构与语言特色
词牌格律的运用
全词上下片结构工整,符合《行香子》词牌的典型特征:上下片结尾均以“领字+三组排比短语”收束(如“正歌儿甜,影儿乱,日移竿”“有梦同圆,岁同好,月同圆”)。这种鼎足对的句式增强了节奏感与画面层次,与苏轼、晁补之等经典《行香子》作品一脉相承。
语言的自然与灵动
用词简朴却生动,如“穗舞金澜”以“舞”字赋予稻穗动态之美,“碎语连环”拟人化鸟雀鸣叫,使秋田景象跃然纸上。类似的自然意象处理可见于《蓝田秋光》中的“沉穗金黄”“野花红,芦花白,菊花香”,均以白描手法呈现秋色。
二、意象与意境
丰收与闲适的田园图景
上片聚焦秋田风物:“风过秋田”“穗舞金澜”展现稻田的壮阔,“笑卧晴滩”“雀儿三俩”则刻画农人劳作后的悠然。这种丰收与闲适交织的意境,与“行香子·酷暑”对农事的关切形成对比,更贴近传统田园词中“乐景”的表达。
动静结合的时空转换
从白昼的“日移竿”到夜晚的“月同圆”,时间跨度暗含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同时,由外景(稻田、雀鸟)转向内情(心宽纳福、慢品清安),空间层次由实入虚,深化了“秋兴”主题的哲思性。
三、情感与哲思
对当下生活的珍视
“待时光、慢品清安”一句,呼应了苏轼《行香子·秋与》中“浮生如梦”的喟叹,但此处情感更为积极,强调以从容心态体味生活细节,与“夜泊往事”的愁绪形成鲜明对比。
团圆与和谐的愿景
结句“有梦同圆,岁同好,月同圆”以“圆”字串联自然、人生与情感,既暗含秋月圆满的物候特征,又寄托对家庭、社会和谐的美好祝愿,升华了全词主题。类似手法可见过“丛中笑”词中“愿乡情浓,友情善,感情长”,但此词意境更为开阔。
四、潜在改进空间
意象的凝练性
下片“前头风景,新暖相牵”稍显抽象,若结合具体意象(如“归雁”“灯火”等)或可增强感染力,朱颜不耐秋点评指出“诗题几首”等表述的冗余问题,提醒需避免泛泛而谈。
情感的层次递进
相较于《蓝田秋光》中“兄劳作,妹递壶浆”的细节叙事,此词下片抒情稍显直白,或可融入更多生活场景以深化情感厚度。
总结
此词以秋田为镜,映照出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敏锐捕捉与对平凡生活的诗意观照。语言清新明快,情感真挚,虽在细节处理上有提升空间,但整体上延续了《行香子》词牌“以景入情,虚实相生”的传统,展现了田园词在当代创作中的生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