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榜作家 西 中

祝亮平,四十八岁的汉子,精力充沛,壮实敦武,一个事业型的实干家,发展方向多维度,只是让人意想不到,他会一颗心地扑在文质彬彬波澜不惊的教育上。他爱教育,不是一般意义的喜欢,而是倾其所有的酷爱。事业,家庭,时间,财力,精力,忧与患,苦与乐……一切的一切,都投入了教育,一切的一切,都围绕着教育,一切的一切,都倾注在教肓。对教育,他爱之深深,也带几分怨恨,应试教育的弊端也成为社会之痛,追求单纯追求升学率的固执,结果逼歪了不少“问题”学生。教育的表象是传授知识,教育的本质是树人。教师的职守应该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带着对教育的认知,对教育的爱与恨,他创建一个特色的私立学校——新洲弘毅。他的口号响彻——树人!
立德树人,德教为先。以德促智,以智养德!

他从应山来,有应山的筋骨,有广水的襟怀。四十八年的人生路,他一直在道德修身中追寻人生的真谛。
他有许多的社会职称,中原道德讲师团团长,湖北家庭教育研究组专家等等,这是他的历练,也是他博学的见证。惟善为宝,崇善成了他的座佑铭,也是他毕生追寻和信奉理念。善是温润的璞玉,以善的信条雕琢灵魂,举手投足间皆是春风化雨的善意。善意不是刻意的表演,而是融入骨血的自然流露,以善念为舟,以善意丈量世界,将自身品格打磨成照亮他人的星辰,这种纯粹的坚守,让他的存在本身就成为一种温暖而坚定的力量。
他笃爱教育,决意办一所理想的学校。他自费开讲了多场公益的德行宣讲,新洲区教育局接纳了他对教肓付出满腔热忱,给了他教育的园地,大别山脚下的一块净地,柳河小学。
2018年他来到了柳河小学。
低平房,残旧的气息,没有活力和朝气,学生已大量流失,接手时仅剩七名学生。

七年拼搏,弘毅学校已有四百多学生,三个校区。

弘毅学校三个校区,六干多平方的教学楼宿舍楼,总投入已超一干二百万。私立学校,千万的投入,大善人祝亮平!
没有行善的素心,怎么可以走到这一步?七个学生,开学之初听说免收学校,又回流了十一个柳河当地的,其余的生源是渐渐增涨,几十个,过一百,再增添……得多少学生才能维持正常运转?六十多名教师,需要多少工资?学生规模到多大才可持平,平不了就得补亏!既补亏,又加大投入,一年又一年……当然还得称道他的贤内助,常务副校长郑锦辉,与他站在同一个战壕。是夫唱妇随,才有了今日之弘毅。
今天的弘毅,今天的弘毅到底是什么模样?
还是那宗旨:树人!
还是那十六个字:立德树人,德教为先。以德促智,以智养德!
锦旗是树人的标杆!一个“问题”学生是一个家庭的痛,苗扶正了是一个家庭的福报!
祝亮平讲了一个生动的例子。有个家庭很不错,奶奶是学者,爸爸是副教授,两代的高知,谁知第三代的孩子厌学?为什么?单亲,上两代的婚姻形成习惯性的离,引致孩子厌世,也蒙受了孤立破碎的孤偏!弘毅学校接受了这个孩子,把他从孤独中拉出,让他感受弘毅是回暖的温房!
温房?
郑锦辉留守在柳河小学校区,这是弘毅学校的第一块基地。祝亮平校长坚守在肖桥校区,这是弘毅的初中部。笔者有幸现场观看了两个校区的感恩庆生会。
感恩庆生,弘毅学校特色教育的亮点。善田里亮丽的诗篇。每月一度,每月的寿星和家长被邀到学校,由学校主持亲密的互动。学生们为家长献歌,献诗,礼赞父母的恩情,寿星们为父母捶背按肩,洗足,敬寿面!
孝行,孝悌,反哺的微光,知恩图报,岳飞精忠报国英雄一生源自孝田里的一片赤诚,花木兰临危赴战替父从军也是源自孝田里的一身大勇,中华传统的第一笔精彩,都是萌芽在家庭的亲情里。弘毅娃一月一度的孝悌活动,是在用切身感悟的的恩情中,让学生身心回暖,回到千年美德的怀抱!
“父爱如山高,母恩重似海”,亲情最本真的模样,激活了学生孝田里盈嫩的幼苗。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爱在有温度的课时中,变成无声的诗行。真正的成长是懂得把父母捧过的温暖悄悄回报——当寿星们蹲下身,用嫩手为父母洗净脚上在岁月奔波的尘埃时,渐渐懂事的年轮里,是否感知善行推动者的本心,原来树人,不是生硬的枝条修剪,而是让被爱过的生命,学会在时光里反哺温良。
没有兰花香,没有诗句的平仄,只有清水般的温良,在温水盆里,在少年的掌纹里,在父母湿润的眼眶里,静静流淌成教育最美的模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