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书,慢慢读
——写在第30个世界读书日
作者 余妄行,诵读:青青子衿
人生很短,只有短短几十年;人生很长,要活好多好多天。在这一个个人生的日子我们应该怎样度过?我们应该如何让这一个个人生的日子有价值、有意义?
人生如书,慢慢读
人生诗意的栖居。《人,诗意地栖居》(19世纪出版),是德国19世纪浪漫派诗人荷尔德林的一首诗,后经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哲学阐发,“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而成为了几乎所有人的共同向往。诗人荷尔德林和哲学家海德格尔所倡导的“诗意地栖居”,是艺术与哲学的结合,旨在通过人生艺术化和诗意化来抵制科学技术所带来的个性泯灭以及生活的刻板化和碎片化。“诗意地栖居”是一种人生哲学,是一种人生境界,将日复一日的平淡人生升华到美之中。
创造诗意的人生。艺术世界是人类超越无情世界的美好意境与思想结晶。人们能够走进这样的世界,进入这样的意境,是谬斯的青睐与眷顾,是自我的修行与养成。因为“最能改善人的气质的莫过对各种诗歌美,绘画美、音乐美的研究,她使人产生一种怡人的忧郁感,这种情感最能与他人为善,与他人为友。”(英国哲学家休谟语)人要诗意地活着,也就是要置身于艺术中,让生活走向艺术化,在美中升华人生,从而享受人生。
所谓“栖居”是指人的生存状态,所谓“诗意”是指通过诗歌获得心灵的解放与自由,而诗意地栖居就是在朝圣艺术美的路上,去寻找人的精神家园。人怎样诗意地栖居在人间大地上?就是要读懂自然的真,感悟人世的善,欣赏艺术的美。
人生读书,慢慢度
那么,人应该如何“诗意地栖居”呢?人在追求诗意美,实现诗意人生的道路(过程)中,读书,是一个很好的路径与方法。
古往今来,但凡成就人生的名人无不以读书为人生幸事。庄子身居漆园以竹筒为枕惜时读书;杜甫在草堂读书破万卷心忧天下事;司马迁遭宫刑静读作《史记》;欧阳修枕上、马上、厕上三上苦读写出锦绣文章。更有大文豪苏东坡流放千里,一路读书,一路诗:“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以这样的诗词阐释其诗意的人生。
这些古人读书的人生正是“诗意栖居”,“诗意人生”的写照。尽管“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但以读书净化心灵,追求艺术美却贯穿于人生的始终。他们以一刻千金读书,以一梦千年寻美,在艺术中诗意地度过人生,诠释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时已当代,或许今天人心不古了,在后后工业(信息化智能)的时代,甚嚣尘上、杂音沓沓。面对宣啸的尘世,横流的物欲浮游人世间,读书养心,读书怡情,读书明志,显得尤为重要。
当你读遍天下诗书,尽赏人间美画,聆听经典名曲,便是走向诗意人生的最佳途径。读书,读着读着,从秦文中,我们学会了犀利;从汉赋里,我们学会了张扬恣肆;从唐诗中,我们学会了激情飞扬;从宋词中,我们学会了哲理与缠绵;从元曲中,我们学会了一唱三叹;从明清小说中,我们认识了狭义肝胆和粉黛情爱。这是灵魂与灵魂的对撞和完美交融,是古人与今人同喜同悲,是历史与现实的时空交错。我们在艺术面前,沉思着,感动着,快乐着。
读书的人生是诗意的人生、美的人生、快乐的人生。让我们在读书中,以阅读点亮未来,让书香浸润心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