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咸阳市礼泉县阡东镇退休教师白养民诗集《田园行吟》由中国联合文化出版社出版了,礼泉县作家协会、礼泉县九嵕山文化研究会、陕西秦之缘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礼泉花海诗社、礼泉微文创作基地等单位联合举办了出版座谈会,著名作家、文艺评论家阎纲先生及咸阳市作协副主席董信义等名家参加了座谈会,会上,阎钢先生做了《致养民:挣脱束缚任自由》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 我是从微信群里李含辛的报道里得到这一消息的。
《讲话》从古体诗难写说到毛主席格律诗词造诣高,说到了当今“我们有的人一上手就是格律诗,例如‘九嵕秦声’,写了大量的格律诗,我读了,发现他并不理解诗,得练练基本功好好补补课了。他虚心接受了。”
说到白养民,肯定了他爱读中外诗歌,祝贺他出书,同时也指出了不足之处,“写了那么多却没有悟得诗的三味,欠缺诗味,所以,我通过马宏茂给他泼冷水,劝他多读多写,多读胜于多写……摆脱工律的束缚自由发挥,信义更是鼓励加提携。”
作为作者成长的呵护者,阎纲先生还是发现和肯定了白养民的亮点,《讲话》说:“我昨晚把《田园行吟》又读了一遍,发现白养民这样的句子:‘钟吕宏茂,秦声唱出无数灿烂。’‘爱融化了诗情。’‘幸福在春晖里笑了。’‘一绺白云飘着一片情思,远去。’我对白养民诗化的白话短语充满信心。”
我与白养民在礼泉县教师进修学校共同进修过两次,第一次从1981年春季开始共半年,第二次从1985年秋季开始共两年。两次进修,我都被学校同一团委书记“钦定”为班上团支部书记,我把白养民定为宣传委员,由于我亲和力不足,又喜独善其身,团支书当的并不太得人心。他是阡东一带人,是邹志安乾师毕业后在阡东教书时的学生,他说邹志安教他们时讲故事很有意思,上乾师期间,适逢“文革”,同学大都外出“串联”,邹志安泡进图书馆,读尽名著。1986年他和我一起拜访过邹志安,当时礼泉县文化馆就是现在的地方,在中山东街仓小以西几十米路北,门朝南,那时是一群瓦房。从一座临街拱脊大房的左侧进去,来到前院,向东北斜走十几米又从第二座拱脊大房的右侧进去,里面是两排东西相向的厢房,邹志安住在西厢房最北边的一间里,门上小木牌上书写着他的名字。我实际在文化馆来过多次,每当看到这木牌上的“邹志安”三字,就心驰神往地想到了《延河》、《北京文学》、《人民文学》、《雨花》、《泉城》、《陕西日报》、《陕西青年》、《西安日报》、《小说月报》等报刋上的“邹志安”。除了寒暄,也没说多少话,临走时邹志安说以后要来在下午来。
我也否定过白养民写的小品《马无夜草不肥》,我和文建东等人也奚落讽刺过他在宿舍讲的故事《干二娃与干妈》。有一天晚上,在他和我一起从教室走往宿舍的路上,路过一幢教师宿舍的山墙处,他指出过我的缺点:有时说话得罪人。我38年没见过白养民了,他还一直在圆梦文学的路上行走。
1992年邹志安抱病编辑什么书(礼泉卷),除了邂逅邀请作家王宝成写了一篇外,其余几十位作者尽是礼泉业余作者,邹志安所谓“本土秀才”。该书内容以报道乡村干部为主,业余作者写这种文章独有优势。有刘乃奇、赵仲祥、陈海英等人的文章,白养民名列编委名单之中。
我写的诗文超过800篇(首)了,内容大都涉及农村的、历史的、名胜的、红色的等题材,以触景生情、托物言志居多。诗歌方面在礼泉古典诗词群等平台多位老师的带领与共同切磋下,格律诗词的写作技巧有了不少提高。余秀华诗集《月光落在左手上》共256页,如果有256首诗大概就可出版同样厚的书,我一直没出书,与个人水平尚待进一步提高及内敛性格相符。
作者简介:
赵春晓,男,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人,退休教师,文学爱好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