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慈江自诵
1)断章
容我盘膝坐下,就坐在自己
身遭两侧,看爬山虎气定神闲
起劲在墙上狂草,一气写去
我于是想,远方或许只在原地
踏步,一路像打不倒的北岛
总对诗自我感觉良好,连下面
两句,都更像京剧念白味道
三楼刚好够爬,四楼就算了吧
2)花开无序
四月倒数的几天暖得
像五月底:紫藤
颓靡披垂,玫瑰
含苞不语,海棠
迎风摇曳,粉樱
缤纷委地,一地花雪
这些花族各怀心思
也顾自鲜妍着
甚至连艳黄的凌霄花
都提前做梦,想象
攀缘在六月天,纠结
自己如何凌乱雨中
它们似乎不太重视春
也分明不太在意夏
3)雪柳
沿着南方一路迢遥
徐徐伸来一枝雪柳
那是你,那是莹洁
那是沉静,那是一缕
春风拂面,胜似
千条万条杨柳招摇
4)游织金洞有感
生长是生命无尽的舒展
有的可能需要千万年
如铁树开花,或织金洞
垂下一丛乳白色石笋
也可能一个晚上便萌生
看山壁上仙草般出尘
静悄悄钻出一枚野生菌
5)何谓诗
或许有人会说,玫瑰不是诗,玫瑰的香气才是诗
玫瑰当然是诗,玫瑰的香气和色泽、诱惑和摇曳更是诗
或许有人会说,蝴蝶不是诗,蝴蝶的彩衣才是诗
蝴蝶当然是诗,蝴蝶的彩衣和动感、花痴和翩跹更是诗
或许有人会说,月亮不是诗,月亮的幽光才是诗
月亮当然是诗,月亮的幽光和皎洁、深邃和圆缺更是诗
或许有人会说,太阳不是诗,太阳的明亮才是诗
太阳当然是诗,太阳的明亮和温暖、光芒和灿烂更是诗
6)从岛城到山城
有人说,夏天早已盛极一时
于是,我从岛城蔚蓝的海上
浮起,越过浮山和崂山,越过
万水千山,向着大西南一座
不起眼的山城搁浅或休闲
缘分或圆满作为境界原本就是
沿着边缘或切线,向外无限伸展
岛城有岛有海有细软的沙滩
有丰富多彩的海鲜和原野蘑菇
山城有山有湖有澄碧的清潭
有千奇百妙的野草莓和胖牛肝
牛肝菌是野生菇,既非动物
也非植物。她是精灵,特立独行
采菌子就像漫山遍野寻找一味
神奇的灵药,会产生多巴胺
或幸福感。在树上或树下忘我
采摘,就好比沿着水边礁岩
可着劲铲取藤壶、海虹或海蛎子
都说靠海吃海,靠山吃山
或是面朝牡蛎,或是面朝牡丹
7)游荡四月花香
一月中至三月底闭户彷徨
四月伊始怯生生出门游荡
和满世界的树木一起抽芽吐翠
和一地的花瓣一起迎受阳光
想象一条咸鱼翻身的滋味和模样
在一片姹紫嫣红中弓背打挺
身段轻盈地掠过周遭的鸟语花香
一路沿着内心的愿望缓缓行走
走过樱花和迎春花的烂漫
向含苞或半开的白玉兰和红海棠点头
而今脚步有些虚浮的我劫后余生
满眼都是不太适应的迟疑和迷茫
在楼下墙拐角的暗影里
在身侧爱人的柔软鬓发旁
【作者简介】于慈江,北大文学学士、硕士,美国雷鸟管理学院 MBA,中国社科院经济学博士,北师大文学博士。曾供职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现任中国海洋大学名师工程讲座教授、一多诗歌中心主任。
作为诗人、译者,资深通识教育工作者,“学人诵读”和“炫耀式写作”理念倡导者兼资深诵读者,近年来高张“以诗接驳远方”旗帜,致力于以诗美育人、文学经典诵读等公益性诗歌活动,被誉为“集诗歌的写、译、析、诵、评、改、润于一身之两岸三地第一人”。
作为知名学者、诗评家与资深审读审译专家,侧重20世纪新诗爬梳、现代经典诗汉译,独树一帜于朦胧诗、新诗潮研究,成绩斐然于杨绛研究、诗教普及、新诗经典细读、再解读与诵读。
总编辑:湖畔烟树
执行编辑:艾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