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嚣与宁静
文/庄木
虽然喜欢喧嚣,却又无数次用诸葛亮这句“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薄无以名志”作为修身养性的座右铭,提醒自己不能沉溺于喧嚣,要与喧嚣若即若离,独立思考,不在名利场上随波逐流,让“宁静”成为贯穿生活的一条主线,尤其是进行文学创作的时候。
然而,当我坐在宁静的书房里,宁静地构思一首有关春天的诗时,尽管搜肠刮肚想了一个多小时,仍没写出像样的诗句。是春天不美吗?是我缺乏想象力吗?都不是的,是我远离了喧嚣的生活,从而丧失了创作的灵感与激情。于是,我对“喧嚣”这个词重又产生了兴趣,准备打点行装,重新回归生活。
大街小巷因喧嚣而繁荣,市井因喧嚣而富有人间烟火味儿,大海因喧嚣而澎湃,文学群因喧嚣而佳作频频,创作因喧嚣而思维活跃…
平静容易使湖、池成为一潭死水,是激不起浪花的;僵化的思想只能算固步自封,如同裹着小脚的女人,是奔放不起来的。文学创作是需要争辩的,唯有争辩才能创新;同时,文学创作是需要碰撞的,唯有碰撞才能产生火花,才能产生佳作。
喧嚣是自然之声,有着未加雕琢的自然美——刺耳之声令人惊醒,笨拙之声令人返朴,乖巧之声令人神往,嘈杂之声令人辨析!
既然是喧嚣,那必然不是人为创作的旋律,是会有不和谐之音的,需要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这一加工过程。正如牛、羊进食一样,只有大量摄入食物,然后不断进行反刍,才能把其中的营养吸取,变为自身的肌肉。那些没了营养的粪便也绝不是无用之物,是可以润肠的。如果动物只吃对身体有用的食物,肠胃的功能就会退化,机体的机能也会随之退化,疾病也随之产生。
既然是喧嚣,那就不会太纯粹!喧嚣体现的是包容,是繁杂,是活力。人应该在喧嚣中行走,在喧嚣中接受不同的刺激。喧嚣过后呢?喧嚣过后还要回到宁静,用深刻的思想加工喧嚣的原始材料,从而创作出有高度、有深度、有维度的佳作。
这样说来,在进行文学创作时宁静与喧嚣又割裂不开了,它们应属于文学创作的不同阶段,单独强调某一方面并不合理。
既然喧嚣与宁静不能割裂,那就在喧嚣中行走、倾听、实践,然后在宁静中思考、深度加工,让文学与时代同步,与实践同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