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上图为2014年9月19日作者与鲁智深扮演者臧金生老师在青城罗家大院合影照片)
四境通明赋
——以四大名著观照人生四重境界
文/苏志文
开篇•星汉垂文
盖闻天有二十八宿,地有二十四番;人有四重境界,书藏万古精魂。当西游之金箍棒划破混沌,红楼之绛珠泪浸透罗帕,三国之烽火台燃尽豪情,水浒之禅杖声震碎浮名——四大奇书恰似四棱镜,将白驹过隙的人生,折射出赤橙黄绿的绚烂光谱。
第一境•石破天惊
少年如焰,当效齐天大圣之狂!看那花果山头,灵石迸裂处迸出个不拜三清的猢狲。金箍棒搅动东海万顷碧波,筋斗云踏碎凌霄九重玉阶。此乃未磨剑魄先开刃,不谙世故敢问天的锐气,恰似春溪撞碎坚冰的脆响,雏鹰初试断崖的振翅。然则五行山下五百载寒暑,非天罚乃天启:紧箍咒不是枷锁,实为淬火之洪炉;取经路看似樊笼,实乃琢玉之金砂。少年终悟:真正的自由,在云端也在尘埃里。
第二境•情天恨海
青春似雾,谁解怡红公子之痴?大观园内海棠泣血,潇湘馆外竹影摇愁。金玉良缘终成孽债,木石前盟原是劫灰。宝玉摔玉时迸发的,何尝不是现代青年在婚恋焦虑中的灵魂颤栗?黛玉葬花处掩埋的,分明是当代人面对理想幻灭的无声恸哭。警幻仙姑的茶名曰“千红一窟”,恰似这“情”字——万人沉醉时是蜜糖,独醒时分见砒霜。及至白茫茫雪地孤身远去,方知“情深不寿”非诅咒,实为渡劫之舟楫。
第三境•星陨五丈
壮年若日,谁怜凤雏先生之志?耒阳县百日积案,不过卧龙岗外另一处英雄冢。落凤坡前箭雨如蝗,射穿的何止是锦绣囊中的连环计,更是中年人上不能匡主,下无以润身的椎心之痛。庞统的悲剧,恰似当代职场人的宿命投影:秃笔写尽方案,白发换不来期权。然则“士元星陨”的真正启示,在诸葛亮泪洒《出师表》的墨痕里——“成败利钝非所逆睹”的执着,才是对命运最悲壮的还击。
第四境•禅杖听潮
暮年同秋,当羡花和尚之悟!钱塘江潮信如雷,六和寺檐铃似偈。当年倒拔垂杨柳的蛮力,化作蒲团上的一缕沉香;昔日拳打镇关西的狠劲,转为“今日方知我是我”的莞尔。鲁智深的圆满,非关放下屠刀的顿悟,而在认清生命本真的从容。这“信天知命”四字,不是妥协的托词,实为历经八十一难后的通关文牒。
合篇•四镜同观
四大奇书乃四座人生道场:西游是炼心的丹炉,红楼是照情的冰鉴,三国是砺志的砥石,水浒是悟道的木鱼。少年当存悟空之勇而不失敬畏,青年需具宝玉之真而能破执念,壮年应怀士元之谋而知进退,暮年宜修智深之达而守本心。四境贯通时,方懂施耐庵的慈悲、曹雪芹的透彻、罗贯中的苍凉、吴承恩的诙谐,原是同一种生命智慧的不同法相。
尾声•文光射斗
今观四书如对四时:春之闹(西游)、夏之殇(红楼)、秋之烈(三国)、冬之寂(水浒)。人生四境,不过是把书中的九九八十一难、千红一哭、六出祁山、单臂擒方,都化作自己眉间的一道皱纹。当某日斜阳满院,摩挲书页的手指忽然顿住——原来我们穷尽一生,都在重写那四部早已写尽的传奇。


(注:文中图片来自作者)
作者简介:苏志文,网名东风第一枝。中学高级教师。中国诗词研究会、甘肃诗词学会、白银市作协会员。《白银区志》水川史料撰稿人。其《〈西厢调〉小曲》为白银市获得国家级非遗“曲子戏”。《白银民间民俗文化集》责编。诗词歌赋散见《中国诗词》《甘肃诗词》《黄河诗阵》《兰州诗词》《凤凰网甘肃》《大西北网》《澎湃新闻》《今日头条》《中华诗词学会城镇诗词》《华夏文明导报(白银周刊)》《商海诗潮》《中华诗赋集锦》《文化网诗词》《力军文学》《神州文学家园》《白银文学》《人文白银》《炎黄文学》《白银日报》《黄河文艺微刊》《全国百家经典》《青城诗词》等国家级和省市级报刊及网络平台。
【诗韵楼观】
~~~~~~~~~
纵情笔墨 快乐自我
~~~~~~~~~
特邀顾问:王芃 张地君
文学顾问:魏龙 凡夫易谈
总编:诗韵楼观
主编:陈洁 张香荣
编审:吴建辉
编委:宛雪 秋芝韵 吕孔雀
美术编辑:吕义孝
刊头制作:宋育平
文宣:魏龙 存良
法律顾问:石根丹青
投稿加主编微信:139911360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