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俊妮儿
严民
以前趵突泉的西边有围墙,用青砖砌成,十字花格,里外通透。从外头往里瞧,正对着观澜亭,这西墙外面的街就是花墙子街了。
花墙子街的北头路西,有几处卖瓷器和料货(玻璃制品)的,出售饭碗、盘子、碟子、玻璃瓶子、玻璃罐子、油灯灯罩……还有五颜六色的溜溜球(琉璃球)。
卖料货的人家里,有个长得漂亮的小妮儿,名叫莲花。她也就十四五岁,身材出挑,瓜子儿脸,高鼻梁,小巧的嘴。柳叶眉下,一双大眼睛被长长的睫毛遮住了,微微仰头,两眼像泉水般纯净,仿佛从没见过灰尘,也没见过黑暗。她梳着一条大长辫儿,辫梢上系着红头绳,走起路来,那辫梢儿似火苗在不停跳动。

摄于1938年的少女背影
(照片由赵晓林提供)
小俊妮儿是半大小子们叫起来的,除了她爹妈叫她莲花,街坊们也都随着叫她小俊妮儿了。
小俊妮儿每天挑着担子卖鱼儿。担子的两头有铁钩,钩下面挂着线网,网里有玻璃鱼缸。最下面的大鱼缸底儿下垫着一个草圈,大大小小的鱼缸依次往上摞,缸里有水有鱼。
有句俗话说得好:“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济南的泉水好,自然孕育出许多好鱼儿。以前趵突泉集上卖金鱼的最多,大都放在瓦盆里,买主看中哪一条,就用小网捞进鱼缸里。那时鱼价很便宜,
鼓眼睛的“大水泡”、疙瘩头样的“狮子头”最多也就1块钱一条。
老百姓买回去,把鱼放在种着荷花或子午莲大缸里。花在缸中开,鱼在花下游,可好看啦!
小俊妮儿不卖名贵的鱼,只卖些小金鱼,还有河里捞的小鱼小虾,捎带着卖家里头制作的玻璃鱼缸。她出去卖鱼也走不远,在趵突泉门口,大、小板桥桥头,剪子巷、盛唐巷街口,而且也不叫卖——她的鱼担子一放下,那些来围观的孩子们就替她喊上了:“卖金鱼了,好看的金鱼来啦!”
小俊妮儿卖鱼卖得便宜,最贵的也就毛儿八兮(1毛来钱),可是要捎带着鱼缸一齐卖。其实那鱼缸也不算贵,最小的只要5分钱,大玻璃鱼缸也就3、5毛钱。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长得俊了就惹人喜,谁要买她的大鱼缸或者买鱼多了,她就顺手扯一把带根儿的水草,再搭上几只活蹦乱跳的小虾米儿。她还卖水葫芦,1分钱一根。水葫芦也是一种水草,绿叶上长着嫩黄色的小葫芦,浮在水面上不会沉底,鱼儿在下面自由自在地穿行畅游……所以小俊妮儿的鱼不愁卖。
这些小鱼小虾都是她从河里捞的,她去捞鱼虾也是一景儿。
泉边人家是在河里下小网捞鱼。小网是用铁丝弯成脸盆大小的圆圈,缝上纱布兜,再在圆圈上系两根绳子。先把干粮掰成碎块儿放进网里,再把小网放进水里,贪吃的小鱼很快就进网里找食儿了。这时候人们要眼快手疾,紧麻利儿地提溜小网,小鱼就到手了。
半大小子们嫌小网捞鱼麻烦,都是下大网。俩人把网放到水下游,一边一个扯着,另外几人去河的上游,蹚着水往下“轰”,一大批鱼儿便自投罗网。
往往是小俊妮儿提着水桶往大板桥或小板桥的河边一站,显殷勤的半大小子们就会帮她捞鱼虾,还挤眉弄眼地唱着:
小枣树,耷拉枝儿,
上面坐着小俊妮儿,
搓麻线,纳鞋底儿,
喜得她妈呱嗒嘴儿。
小俊妮儿也不吱声,只是坐在柳树下抿嘴笑,一笑俩酒窝,好看!
那帮傻小子们就更来劲儿,一边抢着把鱼虾往她的水桶里倒,一边又胡编乱造地唱起来:
小柳树,耷拉枝儿,
下面坐着小俊妮儿。
小俊妮儿挑女婿儿,
丑小子滚得远远的。
又过了两年,街上见不到小俊妮儿的身影了,据说嫁了人。这么漂亮、这么俊的小妮儿,肯定不会嫁个丑小子吧!





玫瑰手绘折扇、玫瑰国画
订购热线: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