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长歌》
一、童年的甜蜜与忧伤
童年的天空,
一半是甜蜜,一半是忧伤。
火炼包子,花秃子,
那些绰号,像风中的铃铛,
时而清脆,时而沉重。
父亲在西安的糕点铺里,
揉搓着生活的面团,
大伯在田间,撑起家的脊梁。
母亲与大妈,
像两棵并肩的树,
枝叶交织,遮风挡雨。
姐姐的怀抱,哥哥的笑声,
是我童年的摇篮,
摇摇晃晃,摇进了五岁的梦。
可命运的风,
吹散了童年的花香。
头皮癣的斑驳,
像一场无声的雨,
淋湿了我的自信与欢笑。
花秃子的绰号,
像一根刺,
扎进了幼小的心房。
直到那一盆芦苇灰,
洗净了头上的斑驳,
也洗净了心底的阴霾。
黑发重新生长,
童年的天真,
终于回到了我的身旁。
二、求学的坎坷与坚持
初小的土台子,
是我求学的起点。
复式班的教室里,
四个年级的读书声,
交织成一首朴素的歌。
刘志超老师的铃声,
像时间的指针,
指引着我走向知识的海洋。
四年级的班长,
是我骄傲的勋章,
可升学的考试,
却像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
将我吹落在地。
名落孙山的苦涩,
像一块沉重的石头,
压在心头,喘不过气。
那些嘲讽的声音,
像刺耳的锣鼓,
敲打着我的自尊。
母亲的棍子,
打散了欺负我的伙伴,
也打醒了我心中的倔强。
普化小学的补招,
像一束光,
照亮了我前行的路。
十里外的校园,
成了我新的战场。
普化中学的操场,
是我青春的舞台。
扛石头的汗水,
浇灌了建校的荣耀。
列宁服的照片,
定格了那个卷发的少年,
像苏联的小伙子,
骄傲地站在时光里。
陈秉义校长的教诲,
杨文杰老师的板书,
像一盏盏明灯,
照亮了我求学的路。
蓝田中学的校园,
是我梦想的起点。
省中的荣耀,
像一面旗帜,
飘扬在我的心头。
高考的考场,
是我人生的转折,
可命运的风,
却将我吹向了汉中。
大学本科变大专,
像一场梦,
醒来时,已是满眼泪光。
三、柞水的岁月与奋斗
柞水的山,
高耸入云,
柞水的水,
清澈见底。
初到柞水的我,
像一粒种子,
落在这片陌生的土地。
清理档案的夜晚,
建校工地的汗水,
像一首无声的诗,
写满了我的奋斗与坚持。
党校的讲台,
是我人生的舞台。
经济理论的讲解,
像一场春雨,
滋润了学员的心田。
程涛的信任,
像一缕阳光,
温暖了我的岁月。
那些文稿,
像一颗颗种子,
播撒在柞水的土地上,
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四、航天四院的辉煌与归宿
翻越秦岭的那一刻,
像一场梦,
醒来时,已是落叶归根。
航天四院的讲台,
是我人生的新起点。
教研教改的论文,
像一颗颗星辰,
点亮了我的职业生涯。
高级讲师的聘书,
是我奋斗的勋章,
也是我晚年的骄傲。
儿女的成长,
孙女的学业,
像一幅画卷,
铺展在我的眼前。
晚年的笔耕,
像一首长诗,
写满了岁月的沧桑与美好。
繁华落尽,
风雨路上,
我终于找到了归宿。
五、岁月的长歌
繁华落尽风雨路,
服从分配入命途。
猛然醒悟到中年,
迈步航天入高楼。
岁月的长歌,
唱尽了坎坷与辉煌,
也唱尽了人生的酸甜苦辣。
而今,
我站在岁月的尽头,
回望这一生的路,
心中满是感激与欣慰。
岁月如歌,
人生如诗,
我愿用这首诗,
献给那段无悔的岁月。
—— 旭日东升
2019年11月13日
农历十月十七
陕西作家王博点赞评论:
这首《岁月长歌》以五章结构完整呈现了作者从童年到晚年的人生历程,饱含生命厚度与时代印记。诗歌以"甜蜜与忧伤"的二元对立开篇,通过"火炼包子""芦苇灰"等质朴意象,将个人成长与家族记忆紧密交织。求学章节中"土台子""列宁服"等细节真实再现了特殊年代的知识追求,而"柞水的山""建校工地"则见证了知识分子的奉献精神。全诗以"航天高楼"为人生高点,最终回归"笔耕"的文人本色,完成对生命价值的诗意诠释。作者善用比喻(如"命运的风")和排比句式,使六十载光阴在明快节奏中流淌,既有历史沧桑感,又不失赤子情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