艳装谢落
春天即将收场
一阵紧锣密鼓
梧桐花粉墨亮相
紫白分明的花蕊
没有桃花艳丽
玉兰芬芳,梨花素洁
菜花耀眼的金黄
你用朴素留白于春天
显得五彩缤纷更灿烂
花束里张开无数只喇叭
不与小鸟争鸣
你微风细雨里哑然一笑
便是春天惜别的依恋
素朴的宣言:论《梧桐花开》中的反高潮美学与存在自觉
凌子的《梧桐花开》以看似平淡的笔触完成了一场静默的审美革命。在众芳喧哗的春日盛景中,诗人独具慧眼地捕捉到梧桐花"粉墨亮相"的瞬间,通过对这种朴素之美的礼赞,不动声色地颠覆了传统咏春诗的华丽叙事,展现出独特的反高潮美学追求。
诗歌开篇即以"艳装谢落"营造春意阑珊的氛围,"紧锣密鼓"的拟剧化表达暗示着自然演替的戏剧性。梧桐花的出场被赋予"粉墨登场"的表演意象,这种将植物生长过程隐喻为舞台表演的手法,巧妙消解了物我界限。第二节的对比修辞尤为精妙:诗人列举桃花、玉兰、梨花、菜花等传统春季明星,却只为衬托梧桐花"紫白分明"的素净本色。这种以否定方式确立主体的笔法,暗合现象学"悬置"的认知策略。
第三节的"留白"概念是全诗的诗眼所在。在中国传统美学中,留白从来不是缺席而是更高明的在场方式。梧桐花以自身的朴素为春天创造视觉呼吸,反而使"五彩缤纷更灿烂"。这种辩证思维体现了诗人对"有无相生"哲理的深刻领悟。"张开无数只喇叭"的意象转换堪称神来之笔,将静态花卉动态化为发声器官,却又立即以"不与小鸟争鸣"自我消解,形成语义的自我悖反。
结尾处的"哑然一笑"是整首诗的情感巅峰。这个兼具听觉缺失与视觉满足的复合意象,完美凝练了梧桐花的存在哲学:在拒绝加入春天大合唱的同时,以沉默的微笑完成对春光的终极诠释。"惜别的依恋"将无情的时间流逝转化为有情的生命姿态,使诗歌超越单纯的咏物层面,升华为关于存在方式的思考。
这首诗的艺术价值在于其实现了三重超越:一是超越咏物诗的客体描摹,赋予梧桐花以主体自觉;二是超越季节诗的时序感叹,构建出"留白"的美学空间;三是超越传统对比手法,创造出"以缺显盈"的逆向抒情。在当代新诗普遍追求语言奇观的背景下,凌子这种回归朴素、崇尚静默的创作取向,反而展现出更为持久的艺术生命力。梧桐花"哑然一笑"的背后,实则是诗人对喧嚣时代的诗意抵抗,对存在本质的宁静观照。
作者:李占民,笔名凌子。中国诗歌网诗人,河北省文化名人公益联盟会员,河北名人名企文学院士,河北文学艺术研究会员,石家庄市作协会员,无极作家协会、诗词协会、朗诵协会理事。在多家报刊、杂志、平台发表诗歌、散文。
章青,退休教师,喜欢诵读、写作和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