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尺(附评论)
桑恒昌

黄口小儿
第一次
親密接触
横眉怒目的戒尺
手肿得像发糕
火辣辣地疼
在教室
紧贴在石板上
回到家
深藏在袖筒里
犯贱的是右手
挨打的偏是左手
头一回
被爱得那么狠
救赎乡愁
成就诗心
它成了我
敲门问路的人
.........................
戒尺意象的社会性意义
一一拜读桑恒昌《戒尺》联想
王传华
《戒尺》,表面看,诗人讲述了一个传统性的、儿时求学不长进,一次,挨老师用戒尺打肿手面子的疼痛故事。
“横眉怒目的戒尺/手肿得像发糕/火辣辣地疼”!戒尺,在这里既代表“橫眉怒目”的老师,更是标志着隐藏在灵魂深处的一条界线,或称一条陈腐的老路线,你走歪了,行错了,就得挨打不是。活该!不过,小小年纪,为了一时的废读挨戒尺打,还打肿了手心,实在是有些不公道和过分了。
“板子响,学问长”的老黄历,早该扔到香火灰堆里去了。
犯贱的是右手
挨打的偏是左手
头一回
被爱得那么狠
一一诗的主命题及其隐喻的社会生存意义,不言自明。
难能可贵的是,诗人对被老师打手疼痛难忍的心理反馈,既是表层的谴怒和憎恨,也是上升为深入骨血心髓的对“恨铁不成钢” 的沉重的、粗暴的“爱之狠”的反叛和控诉。正是在这种道象化的、对“戒尺哲学”敢于说不的心理活动驱动下,在人生的路线图上,诗人终究修炼打磨成为:
救赎乡愁
成就诗心
它成了我
敲门问路的人
一一诗人在这里说的是个性化的自己,也自然是代表了有共性和鸣意愿的他人。
试问,谁不想躲避开高举《戒尺》,弄不弄就打肿手面子的这条野蛮残忍的、唯一不变的、所谓标志性的、儒家标榜的“严师出高徒”的教育路线图上行走,像诗人那样,甩开手脚,另辟新径,做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有勇于探索精神的、有修道文明价值观的“敲门问路的人” 呢。
2025年4月20日 温哥华
【桑恒昌简介】

《山东文学通史》称,桑恒昌的怀亲诗创作,上世纪九十年代形成诗坛的一个高潮,在海内外享有较高声誉。他被誉为继臧克家、贺敬之之后,山东诗坛第三代,探索新诗意象化卓然有成的一代的领军人物。《齐鲁文学演变与地域文化》一书对山东文学六个门类重镇人物有这样的确定───小说: 张炜、莫言;
报告文学:李存葆;
散文:山东籍王鼎钧;
诗歌:桑恒昌;
电影:张宏森;
电视:赵冬苓。
这就是现实的述说和历史的存留。
【王传华简介】

诗人、美学家、评论家。曾任山东省政协文史编辑部主任;《联合周报》编委、文史部主任兼副刊责任编辑;《春秋》杂志社副社长兼副总编辑、副编审;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散文诗学会山东分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杂文学会原理事。
(济南市历下区退休教师王炳强 组发)





玫瑰手绘折扇、玫瑰国画
订购热线: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