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刘章先生(1939年1月22日-2020年2月20日),出生于河北省兴隆县诗上庄村。当代诗人,国家一级作家,享受国务院特贴专家,中国乡土诗人协会名誉会长,《诗刊》、《中华诗词》编委。主要著作有《燕山歌》、《刘章诗选》、《刘章诗词》、《刘章绝句》和《刘章散文选》、《刘章评论》、《小宝宝歌谣》等50部和诗文全集《刘章集》。组诗《北山恋》1980年获得全国首届中青年诗人新诗奖。刘章先生最著名的诗作包括组诗《北山恋》以及《牧场上》《乔迁过罗文峪口》《山行》《五绝·落叶敲门》等,这些作品体现了他的乡土情怀与艺术风格。
1980年出席了河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四次文代会并当选为委员。1982年调入石家庄文联,不久任副主席,同时兼任《新土地》主编,1985年创办《女子文学》。1987年6月出席中华诗词学会成立大会,当选为理事;1988年6月受聘为世界华文诗人协会理事(地点在香港);1992年被中国作家协会聘任为《诗刊》编委,同年被石家庄市评为百名优秀知识分子之一;1993年成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04年聘任为《中国当代诗人词家代表作大观》编委会顾问。他的文学社会职务还有:中国歌谣学会副会长;中国乡土诗人协会会长;作协河北分会主席团委员;河北诗词学会副会长等职。
在1999年中国作协《诗刊》社举办的“新中国成立50年来,你最喜爱的50位诗人”评选中,读者投票郭小川、刘章双双获此殊荣,承德人为之自豪, 成为承德诗坛的骄傲。
2023年10月被河北省诗词协会评选为首届:“河北功勋诗人”。
故乡夜宿
今夜家乡宿,乡愁在梦中。
明朝登远道,应有石尤风。
故园晨起后
故园晨起后,举目望门前。
双柳高出岭,蝉声响入天。
摆酒宴乡亲
摆酒宴乡亲,酬答忆念人。
家山同入座,微醉挂红云。
偶成
无意承黄鹤,有心驭白云。
九天洒雨露,润物济黎民。
山居
山开门两扇,云锁半窗秋。
饮酒花陪伴,听歌鸟唱幽。
小 石
小似桃核不自哀,烧灰铺路任安排。
一朝得力飞天上,敢把贼星打下来!
小 路
弯弯曲曲似根绳,多少山民脚拧成?
但得谋生人走过,岂图来去马如龙!
小溪
一路鸣琴出远山,分明心事曲中弹。
离家掌上托花瓣,到海肩头扛大船!
收福生侄送故乡土作
辞亲报国走东西,故土难离带土离。
故土他山如适我,长成大木共天齐。
妙笔生花
奇峰似笔妙生花,写下人间万里霞。
我欲抽之捧手上,出神入化唱中华。
行吟者
长天寥廓,大地辽阔,
你一边走路,一边唱歌。
小草听歌,大树听歌,
流光也为你舞婆娑。
人生就该这样地生,
是悲是喜都不要沉默!
无题
一生在书来信往中度过,
每天等待着来信的瞬间。
有从天而降的惊喜,
有意想不到的遗憾。
沉甸甸的有时轻飘飘,
轻飘飘的有时沉甸甸。
山山水水,近近远远,
人生就是一种惦念!
牧人的歌
放百头羊,
做半山王,
一鞭在手接天地,
看万木俯仰。
日低,影长,
天冷,心凉,
腹中饥肠辘辘,
看羊儿吃草真香!
花开,花落……
云起,云扬……
面对着雨骤风狂,
天下事独自思量。
苏武牧羊,
我也牧羊,
他在异国海畔,
我在家乡山上。
苦也尝尝,
愁也尝尝。
有山有草木兄弟,
回家有一铺热炕……
牧 叟
守一片青山,
抱一杆长鞭。
看牛儿吻地吃草,
听蜜蜂度过花间。
云生树,岭挂泉,
风西北,日东南。
闲话对牛谈,牛懂,
心事一锅烟,慢燃。
随牛儿峰回路转,
俯仰间大地长天。
风能吞,雪能咽,
月有缺,日常圆。
影长短,随身转,
天下事独思独断……
家园
家园是给我血肉的那块土地,
家园是给我星斗的那片蓝天,
家园是我背不走的那口老井,
家园是永远伴我的那轮月圆。
家园概念窄,是那瓦屋四间,
多少酸甜苦辣,化温馨无限;
热爱家园,是那样梦绕情牵,
我为它赞美,倾注一生情感.…
家园概念宽,是人类的地球,
是那一虫一草和那大海高山,
热爱家园,我关注风云变幻,
我为它呼唤:不要战火硝烟!
家园是人生起点,灵魂归宿;
家园是心灵花园,风景无边;
家园是我肩头最神圣的使命,
家园是我心上最庄严的圣殿!
咏故乡横河口
离绪千山外,驰归做畅游。
云飞犹似夏,风爽已知秋。
强水东西走,横河南北流。
仰身浮碧浪,荡漾若轻舟。
赶五句•咏连翘
鹅黄淡绿山林里,树树花开灿若金。
莫畏人间疾病苦,吾生在世送瘟君。
——家乡父老请宽心!
赶五句•咏野菊
垂岩夹径小黄花,风送香飞引落霞。
制做菊茶清肺腑,装成玉枕送诗家
一一帘幽梦到天涯!
赶五句•咏蒲公英
黄花落瓣籽初成,绒羽随风做伞兵。
祖祖孙孙天下遍,治痈消痛济苍生。
——人人体健似青松!
乙亥七月登雾灵山
大山之子有柔肠,梦绕情牵恋故乡。
绿草红花皆姊妹,奇峰峻岭是爷娘。
归来每恨欢时短,离去还愁别路长。
登上灵巅何所似? 父亲怀里任疯狂!
长相思•乡思
花一山,画一川,柳似轻烟桃似燃,家乡谷雨天……心想酸,眼望穿,燕去燕来人未还,相思又一年!
渔歌子•春到燕山
春到燕山燕子飞,多情小妹盼郎归。花似面,柳如眉,村头张望两三回。
长相思•咏兴隆一线天
百丈山,一线天,泉水清清蜜样甜,笛鸣车往还。
云自闲,鸟自喧,鹧鸪声中开杜鹃,山青花似燃!
沁园春•故乡兴隆
塞外兴隆,郁郁葱葱,树绿水香。莽雾灵雄峙,雪飞六月,柳河蜿蜒,燕舞莺翔。北国咽喉,京津锁钥,血脉流通大路长。常相忆,我英雄父老,铸造辉煌!
家乡如此风光,教痴子多情诗兴狂。唱阳春三月,花山花海,千峰竞秀,蝶乱蜂忙。再写秋来,层林层染,一线天开现画廊。待明日,虹摇霞卷,壮丽新章!
沁园春•石家庄
天下一庄,燕赵新都,卅万人家。望太行西锁,滹沱东去;京津门户,云路交叉。大厦如林,红楼绿掩,短巷长街竞繁华。四十载,喜天地翻覆,锦绣无涯。
而今风物堪夸,引墨客骚人诗兴嘉。让胸中山水,奔来笔底;三春桃李,九月黄花。酣畅淋漓,讴歌盛世,百里画廊写烟霞。逢此日,赏文坛艺苑,佳卉奇葩。
说说“一路问黄花”
最近,偶尔读到一篇欣赏诗词的文章,文章开头说:“在中国古今诗词中,不乏充满奇趣的妙句,因而产生引人人胜的佳境,耐人寻味”。文中用了大约三分之一的篇幅分析我的五言绝句《山行》。文章写道“著名诗人刘章,1979年8月22日远离省城石家庄,独自一人到井陉县西部的仙台山领略自然风光。那险峰峻岭,那奇花异草,撩拨起他一颗童心,他沿着弯弯曲曲的石径向山里走去。没有向导,又无人可问,一路上一丛一簇的黄花牵衣扯袖,煞是可爱。他觉得有黄花做伴,并不孤独,于是当即口吟《山行》一首:秋日寻诗去,山深石径斜。独行无向导,一路问黄花。诗人热爱大自然的痴情跃然纸上。”下面还有一百多字艺术分析,不抄了。
作者喜欢我的这首小诗并著文介绍它,我是应该感谢的。不过,文章介绍的写作状态和成诗过程却与实际不符,有必要说说。
第一,我写的“一路问黄花”的“黄花”是指悬岩菊,即毛泽东词“战地黄花分外香”所说的那种“黄花",不是别的黄花。这种花要到10月初左右才开,10月中旬最盛,8月22日是开不了的。
第二,1979年,苍岩山刚刚开放,石家庄附近其他许多风景区都未建成,当时我根本不知道井陉县有个仙台山,后来听说了,至今也没去过。我在1997年根据人们的讲述写过一首《仙台山红叶》,尾二句为:“仙台应问我,何日画中行?”。那么,《山行》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呢?1979年我在省歌舞团工作,8月22日那天我漫步在裕华路的林阴道上,一算节气,处暑将至,很快就是家乡的秋收时节了,想到那盛开的黄花,想到自己每次在花径上独行,忽然就从心底里涌出两句:“独行无向导,一路问黄花。”自己很激动,心想:给我100块钱也不能再改动了。这两句诗并非“见景生情”之作,而是反映了我半生在黄花径上行走而生发的快慰的感情。好的诗句有时得之于见景生情的刹那间,有时得之于对往事的回忆和品咂。
第三,这首诗并非一次完成。“独行无向导,一路问黄花”,只是句而不是完整的诗,而且它的平仄关系决定它是尾联,于是我补了首联:“远望树云霞,去寻前辈家。”诗变成铅字了,总感到不满足。到1981年我又发现,这首小诗的时间不明确,也未写于山径上,于是改成:“秋日寻诗友,深山石径斜”,发表在《当代诗词》总第五期上,江苏出版社1982年12月版《中国当代诗词选》的编者将诗中“友”字改成“去”,改得好,情境和谐,后来我在编1990年出版的《刘章诗选》时又将“深山”改成“山深”,便有深远状。就这样,写成现在这首诗,先后用了11年时间!可见一首好诗写成有时是很费推敲的。
燕山深处有我家
在河北省省会石家庄的“庄边”上,有我一个家。家在三层楼,窗前没有楼房挡着,头上没有别人家的脚步声,冬有暖气,夏有空调,算是一个比较舒适的家。我在这里读书写书,心里头却总想着燕山深处那个家,那个有色彩的家,那个有声音的家,那个有滋味的家。
家有色彩么?有。家是门前那一片片映山红、青松林,红红绿绿,映得杯中酒有色;家是屋前屋后的杏花、桃花、梨花、李花,红白交辉,飘香缕缕;家是门前两株垂柳,与妻子发丝齐飘;家是夏日屋后四周的绿禾,如碧水,拥四间瓦舍为舟;家是秋天屋前屋后的庄稼,金黄金黄;家是房后的枫树、柞树,经秋霜红;家是冬天雪后的水晶精舍……家是丰富的生命色彩,家是意味无尽的一首诗。
家有声音么?有。家是远山野雉和山雀的呼朋唤侣的悠悠啼叫声;家是圈里母猪的哼哼要食声;家是母鸡下蛋后咯咯嗒的报功声;家是门前柳树上喜鹊喳喳报喜声;家是收音机里的歌唱;家是锅碗瓢盆的交响;家是夏日瓦上的雨声,拍窗的风声;家是冬日牛羊归栏的碎蹄声;家是儿女们甜甜的唤娘声……家在大自然与人类生命共同交响声里,家是兴旺,家是蓬勃。
家有味么?有。是窗前菜畦的莴苣、盘里的苦苦菜,有苦味;是窗檐一串串红辣椒,有辣味;是一粒山楂果,酸酸的;是房西的大柿子,甜甜的;是猪圈根儿下的香椿,把臭的粪肥化作香的绿叶;是烧松枝、柏枝、野花枝飘出的淡淡香烟;是篱笆上的黄瓜、豆角,是瓜架上的木耳,鲜嫩可口;是屋后垂挂窗前的桃子、杏子,伸手可取。家的滋味,是最美的滋味。每当我从外面归来,老远便能闻到妻子煮玉米粥的粥香,或炒菜的葱花儿香。这种享受是山里闲散人家平头百姓的独特享受,帝王享受不到,他们不近厨;闹市的人也享受不到,他们闻到之香,未必便是自家入口之香。有滋有味的家,是最美的家。
啊,燕山深处的家,我思念你!
燕山深处的家,篱笆是透风的墙,山里的人活得坦荡、安然,那里盗稀贼少;燕山深处的家,屋里有泥巴炕,人与泥土亲近,冬暖夏凉,人情不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