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过日寇封索线的地下黄金通道
作者 王敏庭 吕文新 (山东)
抗日战争中的胶东军民,为支援八路军打鬼子,秘密收集黄金,开展地下经济战。在招远的群山中,深藏着黄金的记忆。
1939年,当侵华日军的铁蹄,踏入招远城时,他们的目标直指亚洲最大的玲珑金矿。日军指挥官叫嚣着"宁失招远城,勿失玲珑矿"。一场关乎国家命运的黄金争夺战,就此拉开帷幕。
日军占领玲珑矿后,立即组建"山东金矿开发组合招远矿业所”,在矿区 修筑七座炮 楼,架设三层电网。矿工们在刺刀威逼下,每日在矿井中挖掘高品位的矿石。
为防备反抗,日寇将矿区周边村庄,划为军事禁区。小蒋家村的村民,被驱离家园,伪军据点嵌入各个要道。
面对侵略者的暴行,中共胶东特委,在1939年冬,成立了地下招远采金管理委员会。地下党员姜选,潜伏在选矿厂,带领矿工发明出头发藏金法,鞋底夹层术。
每当机器轰鸣,矿工们就用铁锹在矿浆中淘洗金粉,将其揉进头发、塞进棉袄, 甚至藏在窝窝头里带出矿区。
一天,日军突然搜查。矿工们提前将金粉埋入粪坑中,风声过后又悄悄挖出。为扩大黄金来源,胶东党组织秘密组织了九曲、灵山等金矿的偷采金活动。
矿工们,在恶劣环境中,坚持活动。据相关资料和知情者统计,仅1940年,就生产黄金1.2万两。在运送的过程中,八路军的地下武工队,频繁穿梭于日军运输线。
1943年,在龙口至招远的公路伏击战中,炸毁了日军卡车5辆,缴获黄金30公斤。从1939到1945年,胶东军民越过封索线向延安输送黄金13万两。
1941年冬,改由八路军地下交通站负责偷运,频繁地穿越了敌人封索线。至1945年共向延安秘密输送了截取敌人的13万两黄金。这些黄金的运输路线,称抗战史上最隐秘的生命线。最初,八路军战士将金条缝进特制棉衣,组成"黄金部队"穿越敌占区。
1941年冬天,因一支运送3万两黄金的队伍,在诸城周边遭日军伏击,损失惨重。此后,运输路线改道"渤海走廊",这条东西长120里的狭长地带,成为连接胶东与鲁中的秘密通道。
押运战士们,需在夜间急行军,穿越日军封锁线。他们将黄金偷偷藏在扁担夹层、或牲口草料中。1943年,某运输队遭遇日军巡逻队,战士们将黄金沉入河底,与敌人周旋了三昼夜,待援军赶到后才打捞起全部黄金。
据统计,整个抗战期间,胶东黄金运输队,从未出现过人员叛逃或黄金丢失。刘少奇1942年回延安时,曾亲自押运1万两黄金,穿越103道封锁线,历时九个月,才抵达目的地。
1945年,八路军地下交通站王德新,带领26人小分队,直送黄金去延安。途中遭遇日军围追堵截,到达指定地点,黄金却一两未失。
总之,在硝烟弥漫的抗曰战争中,胶东儿女不怕流血牺牲,为争夺黄金不惜付出了生命。
共产党员吕品三,在运送黄金途中,被汉奸出卖。面对酷刑,坚贞不屈,最终被日军残忍杀害。17岁的矿工小温,在一次突击搜查中,为保护藏金被日军刺刀刺伤。他危急之中,将金粉吞入腹中。
还有许许多多无名英雄,如同地下的矿脉一样,埋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象黄金一样闪闪发光。
日军投降后,延安新华广 播电台宣布,华北第一大金矿玲珑金矿,解放了!这个伟大胜利,是胶东军民六年零八个月的浴血奋战的结果。更重的是,那13万两黄金,支撑铸就了胶东抗战胜利的丰碑。
当年朱德总司令说,黄金, 是胶东人民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每一两都闪耀着民族气节的光芒。那些黄金在延安,兑换成了4.99亿斤小麦,支援了边区军民度过饥荒。并通过上海地下组织,购买了药品,通过地下交通线,运往抗日前线。
在重庆谈判桌上,黄金成为我们共产党与蒋介石博弈的重要筹码。那些长眠于地下的无名矿工和先烈们,看到了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城楼上高高飘扬,九泉之下露出了笑容,先烈们安息吧!
(图片选自网络)
【作者简介】王敏庭,1954年出生,山东省莱西市南墅镇西关张家人。中共党员。先后任小学教师、乡文化站长、兼莱西市大青山森林公园负责人。青岛市作家协会会员。2001年7月任水集街道办事处史志办公室、组织人事办公室主任。曾荣获莱西市‘‘优秀共产党员″、青岛市‘‘文物先进工作者′′、山东省文化厅“基层文化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