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常碗里似闻香,
翡翠白玉琥珀光。
桌上夫妻相对食,
赿乡尽可作秦乡。
下午上课,有奌累。
妻下班回家,问我晚上吃什么饭。竟然想起老家的老鸹颡了。
老鸹颡(颡方言音sa)是陕西那边的叫法,市面上一般叫面疙瘩。其实就是将面疙瘩和炒菜混在一起,类似麻食的一种吃食。
其制法:舀面入碗,放适量盐,加入生水,然后用筷子不断搅拌,直到搅匀为止。再停放一段时间,使其更具粘性,这叫收性。
原理同和面差不多,不同的是加水较多,和的是面糊而不是面团。
但水量和盐量一定要合适,搅拌好的面糊最终粘合在一起,缩成一团。用筷子插入其中,整团几乎能够连根拔起,很少粘在碗上。落下时,整团从筷子上脱落,筷子上也很少有面糊。这样面疙瘩煮熟后,不会煮化在锅里,疙瘩是疙瘩,汤是汤,吃起来爽利,筋道,有嚼头。
小时候常看母亲作面疙瘩。后来上班后,自己也仿照去作,这是摸索出来的经验。
夫妻相处久了,就有了几分母子的模样,常下厨房的是妻。不过,我一贯认为,平时靠妻,像孩子撒娇,那是夫妻乐趣。自己还是要会作饭,有独立生存能力的。有几分作饭本事,平时备而不用,必要的时候却能上场,照顾好自己和家人,更增加家庭和谐气氛和夫妻感情。
我和妻都来自陕西,上下邻村,初中同学。按说老鸹颡是陕西家常面食,妻却不擅长。还得我亲自动手,和面制好糊,妻炒菜。将阿好性后的面糊用筷子刮成小条状,入锅煮熟后,穿入制好的炒菜,放入酱醋。只见面疙瘩似白玉,扁豆条为翡翠,酱色是琥珀光。有色有味,食欲顿生。
夫妻合作,乐趣无穷。
桌前对食,又似回到了秦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