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亭
文/钱鸿敏
老王有工作了。
我初识老王,是在炎炎夏日的一个午后,阳光如烈火般灼烧着大地,树梢上的蝉儿“吱吱”地唱个不停,好似在为即将上演的一幕幕剧情拉开序幕。他询问我手上的空瓶可以给他吗?我自是愿意的,后面连续好久他都在这条街道上拾捡空瓶或者纸板,我下班回家路过,都会有意识的把空瓶留着给他。因为老王跛着脚……
后来,在几次交流下,和老王熟悉后,我得知他家是在距离县城不远的村里,只是最近老伴上来带孙子,他闲着没事,想出来做点事,这才开始捡起了瓶子,谈起他的腿,说是早些年在外面务工被机器压到了,于是就落下了残疾,他就回家种起几亩玉米,把家里的地都盘弄起来,这一弄,就是几十年。老王的话,让我心感悲伤,于是便好心提醒下一条街道左拐走几步后就是学校,那可捡的瓶子多,可以尝试一下。
这之后,我把空瓶存几天后骑着车送去给他,地点还是在学校。一天,老王激动的和我说,他有正式工作了,年近五十五岁,他想把小时候的遗憾补起来,是什么呢?老王一脸骄傲说:“和书有关,管理一间报刊亭,国家政策好啊,助残书报亭实实在在解决了需求,小时候呐,日子艰苦,没上过几天学,一天看着这些学生,我也想读一回书……”
“那挺好,报刊亭确实合适您,这样不费劲”我说到。
老王在接手报刊亭后可犯了难,本以为很简单,就是简单的买书卖书借书,接触后才发现这里面学问可大了。报刊亭里可不止有报纸,还有杂志,课外书,漫画书,名著,每一样的类别又不一样。老王有些犹豫要不要继续在报刊亭还是去捡空瓶,把这个想法和老伴说了后,老伴板着脸说:“这么大年纪,你决定好就做,不要让孙子笑话你。”这话一听,还得了。老王让孩子在手机上给他下载学习汉语的,拼音的软件。一天天就拿着笔在书上写,听社区工作人员说到:“大爷可拼了,先从基本地学起,把报刊亭常见的书常买的书,反复记这些书名与刊号。”
学习了一段时间后,老王能准确拿出对应的买家常要的书刊后才满意了,而其他厚本的名著,就先记个刊号数,在老王与汉字奋斗许久后,心里对报刊亭也有了底,逐渐上手起来。老王还在孩子和孙子面前嘚瑟呢,说“做事嘛,就是要踏踏实实,不断学习,认准一件做一件,你们看,我本来只认识几个汉字和数字,现在也是熟练起来了。”孙子喜气鼓掌地大声说:“爷爷好厉害哩”得了孙儿一句夸,老王对报刊亭更加用心了。
日子悄悄过去,报刊亭也越长一岁,老王对报刊亭业务上越发熟练了。
“大爷,为了方便报刊亭书籍借卖管理,政府将安装电脑啦,以后您将更便捷了”社区工作人员对老王这样说道。听了这句话,老王心里一咯噔,这手机还好说,这电脑只隔着屏幕看过,这可咋办,愁啊。夜里老王和老伴躺着床上,老王隔一会儿叹气隔一会就又说:“电脑这个高科技,要怎么办呢?”老伴听了说:“手机都学得明白,电脑你就找人教嘛。”老王一听忍不住拍手道:“对啊,我就不信了,这电脑会有多难。”
第二天,老王把报刊亭落锁后,踏着夜色走到会电脑的亲戚家,亲戚听了老王的需求后,认真和他讲了电脑开关机在哪,鼠标如何用等等,连续半月后,老王对电脑有点上道了,悬着的心才慢慢放下来。
太阳升起,老王像往常一样去报刊亭,沿着路上,薄得一掐就碎的阳光渗进城市大楼,驱走他的凉意。今天是安装报刊亭安装电脑的日子,老王有些激动又有些害怕。此电脑非彼电脑,自己会不会使用呢?安装师傅安装后,老王一看心道:“咦,大差不差,得上手了才知道”一上手,旁边社区工作人员惊讶说:“大爷,看不出来嘛,您居然还会用电脑哩。”老王一听,心里一阵嘚瑟,说道:“这电脑就和手机一样,捣鼓几天就会了。”就这样,报刊亭开始常时间和电脑打交道了。
“来份报纸,老大爷”顾客说到。“好嘞,等我操作一下”老王熟练的拿起扫码,“滴”的一声,成功了。
“大爷您挺厉害的,在您这个年纪还守着这个报刊亭,不过如果报刊亭倒闭的话,这对我们喜欢纸质书的生活习惯会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啊。”顾客一边整理报纸一边道,老王在听到这句话后也忍不住咧嘴笑了笑。说:“这个报刊亭可不能关!这可是国家给我们残疾人提供的福利政策啊。”
日子一日复一日地过着,老王倒也不觉得无趣,整理整理书籍,微风徐徐,好不惬意,要说不孤独,有点假,但日子久了,也就习惯了。老王说,我们赶上了好时代,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他现在还可以教孙子识字呢。本想着老了,可以早早休息,但现在在报刊亭认识了一堆新朋友,比起赚钱,报刊亭更是一种牵挂,人老了,但是能找到“被需要”的感觉。
报纸柔软,却承载着情怀,沉淀着时光,老王是一个人吗?不,他是很多人。
作者简介:
钱鸿敏,女,云南曲靖人。目前汉语言文学专业大三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