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是赤脚医生
作者:张北传
赤脚医生是20世纪70年代前后活跃在我国广大农村的一类特殊群体,他们是身边的农民,亦农亦医,一旦谁有个头痛脑热,马上为你打针吃药。因为兴起在南方,要赤脚下水田,便有了一个形象的名称——赤脚医生。
1965年6月26日,毛主席指示要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1968年底,毛主席又批示了卫生部试点总结的湖北省长阳县乐园公社举办的合作医疗的经验。《人民日报》等多家报刊发表宣传合作医疗的报道,促成了1969年合作医疗的高潮。到1976年,全国普及率达到90%以上。合作医疗以最低的成本获得了满足农民基本医疗需求的最高效益,因此被世界卫生组织誉为“是发展中国家群体解决卫生经费的唯一范例”,并在发展中国家推广。
在新中国的医疗卫生史上,农村合作医疗室和赤脚医生的兴起壮大,对于改善偏远乡村医疗条件、构建农民健康保护的第一道防线起到了重大作用,是一段值得讴歌的历史。1969年冬,我曾有幸加入了这个群体,做了一年的赤脚医生,虽然时间不长,但也是我人生中一段难忘的经历。
同年11月底,我们生产队的赤脚医生马其明因应征入伍,为此生产队研究决定叫我接任赤脚医生工作。于是在生产队长的主持交接下,马其明将红十字小药箱、赤脚医生手册和一些药品器材当面清点,移交给我。当我接下后,心里感到非常的高兴,我当一名赤脚医生了!然而高兴之余,自己也感到非常担忧,因为自己没有丝毫医学基础,怎能担此重任?说来也巧,在接任的第五天,普庆公社卫生院通知各大队新接任的赤脚医生到卫生院参加冬季培训班,当接到大队的通知后,我真是喜出望外!能有机会去学医真是太好!于是我带着学习用具等一大早赶到公社医院报到。在培训班上,医院领导和老师们热情教我们人体解剖学、测体温、血压、脉搏、注射器清洗消毒、肌肉和静脉注射、青霉素过敏试验、心肺复苏、针灸、农村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等理论知识及基本操作技能。同时医院领导对我们全体学员结业回队后,如何当好一名合格的赤脚医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希望。在培训学习中,我认真聆听各位老师的讲课,深刻领会其内涵。当时我带去的3本笔记本,满满记录下了老师们所有授课内容。尤其是老师讲的一些要点,我还特地打了着重号以备遗忘。培训班虽然才5天就结业了,但对我一个门外汉来说,可真是雪中送炭,收获之大,受益匪浅。
培训结束回队后,我一边参加生产队的劳动,一边行医,并利用晚上休息时间自学钻研医学知识,不断充实提升自己的医技医术。那时采购药品都是生产队从公益金中拿出的,给社员们看病全部一律免费。为了不辜负全对社员的信任和公社医院老师们的教导培养,我每天出勤劳动时就把红十字药箱随身背上。当社员们在劳动中不慎划伤时,便于及时给予消毒、包扎处理;当听到队长讲某某社员在家生病了,我便毫不犹豫地背起药箱出发赶去诊治;如发现社员在植保劳动中出现有农药中毒现象,及时给予解毒抢救处理;如发现危重病人,及时护送到上级医院治疗,有效的保障社员们的身体健康。
冬春季节,小孩子感冒发热的比较多。只要家长来喊。无论是白天还是深夜,我都做到随叫随到,及时为患病孩子送出医药。同时,在这个季节里,我们地区时有流行脑膜炎发生,发病对象主要是儿童。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我根据公社医院提供的预防“流脑”中药方,经过与生产队长商定后,从生产队公益金中拿出资金,到公社医院中药房购买了贯众、甘草、板蓝根等中药回来,用大锅煎熬后,我与曹柏根老队长(老党员)拿着熬好的中药汤分别送到各户给孩子们喝,有效的预防了“流脑”的发生。与此同时,那年6月在“双抢”(抢收抢种)前夕,生产队叫我还专门采购了仁丹、十滴水、清凉油回来,当天晚上,曹老队长叫我一道将这些保健品免费一一送到各户社员的手中,嘱咐他们在双抢高温劳动中使用,好让大家预防中暑的发生,社员们都为生产队集体组织的关怀感到温暖。
秋末冬初时段,那时我们农村时而发生猪瘟病流行。为了预防猪瘟蔓延传染,我们八音大队领导专门抽我和柯垅小队王族良两名赤脚医生,为全大队11个生产队每户的生猪打猪瘟疫苗预防针工作。王医生大我四岁,从医也比我长,他有着给家畜打疫苗的经验,我跟他学着做,我们俩紧密配合一个小队接一个小队的疫苗接种。当到第七个小队给一户人家小养猪打疫苗时,他家的老母猪护犊子从猪圈里猛冲出来,说时迟那时快,幸亏王医生及时发现跑得快,不然就会被老母猪拱伤。在各生产队的全力支持配合下,通过四天的不懈努力,我们俩终不负使命圆满完成了为全大队各户生猪免费接种的任务,此刻的心潮澎湃难以言表,带着这份喜悦各自回归到生产队。
在那个年代,农村赤脚医生是一个既无学历文凭,又无职称和营业执照的乡土郎中,但在那时农村缺医少药的情况下,却起了非常好的作用,基本保障了基层百姓的身体健康需求。他们是农民与医生的结合体,以其亲民与高效的医疗服务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与好评。
回想当年自己曾当赤脚医生的经历,虽然时间不长(因同年底我应征入伍了)但是我记忆犹新。即便在当时社会条件下无高深学养或正规执照但我尽了自己的义务和责任,得到了农民朋友的肯定与尊重,如今仍感当时经历的珍贵,因为那年我为父老乡亲付出的每一分努力都成为了我人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我感到非常荣幸与自豪!
2025年4月20日
【作者简介】
张北传,中共党员,退休干部,曾任职在东至县血防站工作,主管医师;热爱文学,曾是池州日报社特约通讯员,先后在池州日报,皖江晚报、安徽日报及县、市广播电台发表文章数篇。